楊一超 李曉燕
(太原師范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弗朗茲·李斯特(Ferenc Liszt,1811~1886)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著名匈牙利音樂家和鋼琴家。他的鋼琴作品主要有《旅行歲月》、十二首《超凡技巧練習曲》以及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他所創(chuàng)作的《匈牙利狂想曲》堪稱是匈牙利民族樂派奠基性的作品,在世界樂壇上享有經(jīng)久不衰的盛譽。不僅民族色彩鮮明,而且充分發(fā)揮了鋼琴的音樂表現(xiàn)力。
《匈牙利狂想曲》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重要的作品集之一,從音樂要素上來看,李斯特的鋼琴曲在和聲、曲式等方面基本都是德奧式的,但他也融入了很多民族元素,體現(xiàn)了李斯特音樂的民族性、情感性和技巧性。本文選用了《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進行研究和分析,通過學習和研究理論,更好地融入到鋼琴的演奏中。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出版于1853年,是獻給歐爾齊男爵的。該曲的整體結(jié)構(gòu)比較自由,慢速的“拉紹”和快速的“弗里斯”進行結(jié)合形成“慢——快”兩個速度的“查爾達什”結(jié)構(gòu)形式。
樂曲大體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43)中第一段落(1-19)部分從小調(diào)的慢板序奏開始,速度相對自由,具有隨想的特點,情緒、力度、調(diào)性上的對比較為強烈。第10小節(jié)是C大調(diào),第12小節(jié)沒有出現(xiàn)轉(zhuǎn)調(diào)的過渡和弦,而是直接對置到E大調(diào),這種創(chuàng)作技法是吉普賽音樂的特點。a"是對第一個樂段的擴充,具有炫技的特點。
第二段落(20-43)是“拉紹”行板,情緒明朗,莊重雄偉。第二部分(44-168)也分為兩個段落都是急板,急速緊迫。C部分是活潑的快板,快速的半音階跑動華麗優(yōu)美而又具有顆粒性,它并不是A部分的再現(xiàn),而是使用了全新的材料。進入D部分,大量和弦以急迫的速度將樂曲推向高潮,并在激情澎湃的輝煌中完美地結(jié)束。
李斯特臨摹匈牙利民間彈撥樂器,在序曲中,他使用許多震音和顫音。演奏急速震音的時候,我們應該放松手腕,以免手腕僵化,務必由手、手腕、手臂共同配合,以肩膀為軸心牽動所有的關節(jié)的力量到達手指。在最初的練習中可以慢速練習,循序漸進,避免聲音的音色和力度的不勻稱。
全曲的第二部分是行板的“拉紹”,建立在A大調(diào)的基礎上,色彩明亮較為明朗,具有典型的民族舞曲風格。第二部分第一小節(jié)是一個附點音符,要突出重音,分析出樂句的旋律音響,表現(xiàn)出挺拔高雅的貴族氣質(zhì)。
在第22小節(jié)中,出現(xiàn)了一組上行雙音,速度極快并且多變化,第一個音以十六分音符為開始,隨后馬上轉(zhuǎn)變?yōu)槿忠舴?,接著又變化為三十二分音符的三連音,越來越快,直到達到頂點,并且這組雙音在彈奏時不能斷裂,一定要保持連貫,注重旋律的發(fā)展,三連音更要注意彈奏均勻,技巧難度十分大。在練習時可以先將雙音分解為單音練習,快速的移動手臂和展開雙手,貼在琴鍵上,一定要注意彈奏的準確性。與此同時,在此小之后,左手的重音也應突出,即第一拍的第一音和第二拍的第一音要著重彈,找準拍點,形成鮮明的“查爾達什”舞曲的風格。
在第42小節(jié)后,出現(xiàn)了半音階的進行,除了技術上的難度,還有就是不能使右手中聲部與左手低聲部喧賓奪主,右手的高聲部才是旋律的進行。高聲部一定要彈得明亮清晰,用指尖觸鍵,彈奏時要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同時要具有的顆粒性。因此在彈奏本樂句的時候,手腕和前臂要形成一個平面,使大指有足夠的空間轉(zhuǎn)動。
全樂曲的第三段落,這一段落是活潑的快板,十六分音符雙手交替快速跑動,流動并有很強的顆粒性。由于速度極快,在跑動的過程中一定要一瀉如柱、行云流水,音色一定要均勻且具有彈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彈奏這一部分時,手指動作切忌過大,手指要保持較小的動作幅度,正確使用指法,加強手指的主動性,踏板不能太多太長,不然就會失去這一樂段原有的靈動。
在第128、129小節(jié)處使用了三個極具號召力的和弦,強而有力的彈奏出,將樂曲帶入了最高潮的部分。在急板的速度下,營造出宏輝煌與熱烈的場景。但是在急板開始處標有“mf”,這要求我們在彈奏時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速度和力度,為了最后的發(fā)展做一個鋪墊。
高潮發(fā)展到第146小節(jié),降低八度對彈奏高潮重復彈奏,在這一段的彈奏過程中,就要將全部的力量表現(xiàn)在琴鍵上,將輝煌的場面表現(xiàn)的更加淋漓盡致。這樣的技術對演奏者的速度和力度要求都是一項考驗。最初的練習時應慢練,注意手指的力量,每個八度跟和弦都要彈扎實,必須重點突出和弦最高音。特別要注意的是,休止符處一定要斷的干凈利落,不能拖泥帶水,手腕放松,加強手臂力量的練習,將手臂的力量傳遞到指尖,用指尖觸鍵。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高度的技巧性以及豐富的思辨性。整首曲子的旋律具有狂放不羈、熱情灑脫而又略帶憂郁的情感,寫作手法上帶有極具自由即興的特點。在彈奏該曲時,要對觸鍵方法多加考慮,對音響效果要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