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方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河東中心小學,江西 九江 330400)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學作為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內學習語文知識,在情境中激發(fā)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意識,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不斷提升。
根據韋志成的觀點,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設定合適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合適的教學氛圍內產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根據李吉林的觀點,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能讓教師合理的將情、境建立關系,還能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下產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建立情感和認知意識。以上兩種觀點,都反應出情境教學應將教學作為基礎,創(chuàng)設情境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特點的情境中產生情感,體驗和領悟教師講解的語文知識,幫助學生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提升[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讓學生在情境教學模式下對語文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將興趣作為學習的教師,學生可以產生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參與到語文知識學習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利用情境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幫助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境范圍內,將靜態(tài)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語文知識學習中[2]。
學生在情境教學模式中有利于發(fā)展思維,情境教學模式是將發(fā)展學生思維作為核心。根據皮亞杰觀點,兒童的思維發(fā)展經歷了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點的優(yōu)勢。學生在8-12歲時期內,處在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該階段的學生的思維達到可逆性的具體運算,道德判斷有了自律萌芽,公正感以平等觀念為主要特征。教師根據這個階段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時應融入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場景,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聯(lián)系實際生活,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通過語文學習不僅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掌握信息溝通交流的技巧,還應重視學生道德品質以及情感的培養(yǎng),使學生可以在語文學習中提升人格修養(yǎng)水平。教師在教學只重視學生知識掌握和積累情況,教學核心確定為學習知識,學生在學習時接收的信息就是積累知識,然后應用在考試中。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出的學生,對知識十分重視,而忽視學生情感的表達,學生長此以往會出現(xiàn)抵觸學習語文知識的負面情緒。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可以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教師應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模式具有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內激發(fā)出內心情感,使學生在情感的帶動下激發(fā)出現(xiàn)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質。
小學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已經基本形成,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是這個階段學生重要的過渡。學生形成完整的抽象邏輯思維,可以有利于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在情境教學模式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內學習語文知識,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快速的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生活豐富多彩的內容十分感興趣,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生活場景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貼近真實的生活,在特定的情境內學習語文知識。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找春天》一文時,教師帶領學生在校園內近距離接觸春天,根據課文內容向學生提出與春天有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對春天景色的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中的知識。
在情境教學中利用實物或者圖畫,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模式背景,向學生演示特定的的情境內容,通過形象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階段逐漸進入到抽象邏輯思維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示實物或者圖畫,學生可以近距離觀察到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學習語文知識,使課堂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教材內容時,許多難以理解的知識通過實物形象的展示,如插畫、粉筆畫、多媒體畫面等,教師在講解時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的認知過程,幫助學生形象的感受教材內容,深刻理解和記憶所學習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翠鳥》一文時,學生沒有見過真正的翠鳥,教師可以利用插畫或者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翠鳥,讓學生在情境模式下學習到翠鳥的生活習性等知識。
音樂是人類第二種語言,利用音樂渲染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下,根據教材內容產生聯(lián)想,引發(fā)學生內心對教學內容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音樂情境下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安排學生根據教材內容扮演人物,讓學生在角色扮演情境中感悟課文中人物心理,學生對人物角色體驗可以真實的了解到課文情感,使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更加喜歡上語文知識學習。在角色扮演的狀態(tài)下,學生可以輕松的進行語文知識學習,而且有效的增強教學效果。
語言是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基礎,通過語言描寫可以使情境教學模式情感更加豐富,讓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課文的想象力,使學生在情境模式下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教師既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等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內容,還要通過生活、音樂、角色以及語言等,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情境模式下激發(fā)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主動積極的參與語言知識學習,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