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剛
(河北省衡水市中華街小學,河北 衡水 053000)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一談到寫作文,他們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呢?這正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難題。
為了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自由表達”作文內(nèi)容,“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在教學實踐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校園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沉積學生的愛國情愫;豐富多彩的體育和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課余生活的快樂;精彩紛呈的才藝PK,展示孩子們藝海沖浪的神韻;趣味濃郁的班隊活動,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汲取做人的真諦。這些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為學生張揚習作個性提供最原始的積累。
學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動與父母交流,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中體驗家庭中愛的給予,誘發(fā)孩子們強烈的愛的回報心理,從而引導學生善于捕捉、體驗,并主動表達對生活的感悟,學生就能把“包餃子”、“吃月餅”、“炒蛋炒飯”、“愛”等寫得細膩而富有童趣,習作就會充滿生活的氣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靈。
“興趣乃寫作之本”,因此,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采取了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情不動,故辭不發(fā)?!睂W生面對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覺得無從下筆,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對所寫事物還處于陌生狀,沒有情感,沒有寫作的沖動,尤其沒有情感的沖動,自然難以下筆。寫作前,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導入,喚起學生對所寫事物的認知、情感,進而產(chǎn)生寫作的沖動。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走進了課堂,它有聲有色,形象直觀,可化靜為動。在作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再現(xiàn)生活情景,有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調(diào)動寫作興趣,在興趣中促使學生投入觀察。因此在指導學生寫課間的某個活動時,我事前沒有通知學生,在學生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攝下學生活動的幾個場面,如:跳繩、打羽毛球、踢毽子、爬杠等,拍的時候有意捕捉學生活動時的細節(jié),如動作、神情、語言以及圍觀者的種種表現(xiàn)。上課時,我先慢放畫面,而后放大某個重要的特寫鏡頭,并適時地讓畫面定格,這樣的慢放、放大特寫、定格都是為了激起學生興趣,讓學生趣味觀察;再提出相應的問題,以便調(diào)動學生語言思維的積極性。這時課堂上氣氛熱烈,學生熱情四射,看完后,要求學生完成習作,很快,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比賽場面躍然紙上。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并且交給他們科學的閱讀和積累方法,讓他們在快樂閱讀中拓展知識面,獲得更豐富的素材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nèi)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qū)懻鎸嵉氖虑椤?/p>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長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勞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練筆,通過各種渠道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一定能培養(yǎng)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才能適應新課改的浪潮,才能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