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禹
(四川阿壩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四川 阿壩 623002)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追求民族解放、民族繁榮和人民幸福而積累起來的文化資源。它們是物質形態(tài)、信息形態(tài)和精神形態(tài)的歷史文化遺產。它是我國特有的文化資源。我們應當加強革命文化教育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深化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學習教育,繼承革命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從最初的“扶貧開發(fā)”逐步發(fā)展到一個涵蓋經濟、社會、人文等多個方面的研究領域。然而,少數民族地區(qū)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教育之間的探索尚處于起步階段。
我國大多數民族地區(qū)的高校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多少都會涉及到紅色文化的實體或相關概念,能夠把紅色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不同傳承可以凸顯出來,紅色文化在黨和團的活動中更是不可或缺的??梢哉f,紅色文化資源的實踐運用用體現(xiàn)在我國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的教育各個方面。但是,紅色文化在大多數民族地區(qū)高校中的體現(xiàn)、教學和傳承過于隨意,紅色文化已成為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教育中“以天為本”的隨機事件。課程體系、文化活動、校園紅色文化建設相對來說都比較獨立,不能達到互補和相輔相成的作用。同時,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也有部分紅色文化資源充足的高校,它們在紅色文化教育方面獨樹一幟。紅色文化全面融入課程系統(tǒng)和學校建設,設立相關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取得豐碩成果。從整體上看,我國民族地區(qū)高校紅色文化教育整體分布不均。
針對學生對紅色文化認識不全面、對紅色文化資源不敏感、對紅色文化資源缺乏興趣等共性問題,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效率的教師可以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開設“學校歷史知識多少”的專門欄目。向學生教授學校自建校以來到最后定居汶川縣水磨古鎮(zhèn),使學校歷史在學生大腦中的印象更豐富多彩。大多數學生在項目結束后對學校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些學生說,這一部分引起了他們對探索學校歷史的興趣,并開始對我們學校的相關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獨立研究。此外,還應利用假期政治作業(yè)的機會,多鼓勵學生參觀周圍的紅色文化資源,積累學習經驗,提高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認識度和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在紅色文化資源育人活動中,學?;ヂ?lián)網媒體平臺上線“學校一點紅”欄目,由輔導員牽頭,成立專門負責的特殊學生團隊,學生分組攝制相關視頻、講黨史、講紅色故事、介紹家鄉(xiāng)紅色文化風景區(qū)。隨著欄的不斷推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力,進行自主教育指導,把看似古板的“歷史課程”變?yōu)榫W上“歷史知識的競賽”和“家鄉(xiāng)紅色資源介紹會”。讓更多的學生能積極參加到紅色文化資源教育的教學互動當中來。
所謂認同感是指人某一理念或者事件的價值認同。對提高紅色文化資源的認同感是進一步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德育功能的前提與目的。與此同時,在不少當代大學生的眼里,紅色文化資源所承載的意義比較淺層,把以往的生活環(huán)境與現(xiàn)今的生活環(huán)境相對比,在不少當代大學生們的腦海中,紅色文化資源所內涵的諸如“中國以前所遭受的苦難”等情境只是一種符號表達,在實際生活中不少當代大學生很難有深刻的體會?!暗且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奔t色文化資源所內涵的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真誠奉獻、全身心為人民服務等精神內核,是在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不能忘卻的精神動力。因此,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的德育功能,首先應提高新時代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認同感。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文化自覺程度比較高,在選擇、評價和接納文化上大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故提高新時代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認同感,必須從實際出發(fā),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及行為特征,從而明晰新時代大學生在接受紅色文化資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新時代是新媒體的時代。新媒體不僅僅是工具,也是生活中的“肢體”。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的德育功能,不能離開“互聯(lián)網+”的思維。在“互聯(lián)網+”思維的指導下,我們應融合“線上”+“線下”的紅色文化資源,使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實現(xiàn)最大化。就“線上”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而言,民族地區(qū)高校可以充分運用微信、博客、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資源,充分運用新媒體資源的靈活性,克服不少大學生注意力薄弱和認識碎片化的不足,實現(xiàn)大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和接受思想教育的“隨時性”和“隨地性”。
紅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實現(xiàn),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教育長效機制和考評制度。一方面,在教育制度建設上,民族地區(qū)高校應制定系統(tǒng)的紅色文化教育方案。在教育設計上,應按照不同年級開展不同的紅色文化主題教育,以“選課”的方式讓新時代大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并采用年級遞進與內容深度挖掘的形式進行有目的性的系統(tǒng)教育;在第二課堂教育實踐中,加強對黨員教師、學生干部等師生的紅色文化的培訓,鼓勵他們在其所在的黨(團)支部定期開展紅色文化資源活動,如定期開展紅色文化主題班會,定期對紅色人物進行深入學習等。
從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通過課程教學、活動開發(fā)、新媒體宣傳等方式,讓大學生全面接觸紅色文化熏陶環(huán)境,完成紅色文化資源與民族地區(qū)高校教育的結合。同時,教育主體從教師轉到學生,調動學生的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以學校為出發(fā)點,不斷深化紅色文化的學習融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