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橋波(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研究助理)
憲法宣誓首先是一種憲法宣傳教育,能夠強化宣誓者的依法履職觀念,激發(fā)宣誓者和社會大眾對法治的信仰,增強宣誓者的內部凝聚力,進而促進政治統(tǒng)合,實現(xiàn)憲法認同、國家認同、政治認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健全保障憲法實施的體制、機制建設。憲法日與憲法宣誓制度就是黨的十八大以后加強和推動憲法實施的重要制度,是加強憲法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權威的關鍵步驟。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xiàn)行憲法頒布施行三十周年的講話中指出:“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秉h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對此進一步確認提出:“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睉椃ㄗ鳛閲业母敬蠓ǎ哂凶罡叩姆尚ЯΑ椃ㄊ瞧渌芍贫ǖ囊罁?jù),如果憲法得不到有效實施,那意味著憲法被虛化、束之高閣而徒有虛名,法律體系也沒有權威。因此,推進憲法實施,真正讓憲法發(fā)揮實效,對確立法治權威、樹立社會大眾對法治的信心和認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設立憲法日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大多以憲法的頒行之日為憲法日。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案,該部憲法為現(xiàn)行憲法。200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轉批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四個五年規(guī)劃》中指出,將我國現(xiàn)行憲法實施日即12月4日,作為每年一次的全國法制宣傳日。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笔萌珖舜蟪N瘯谑淮螘h通過了《關于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以立法形式將每年的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并規(guī)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2018年11月26日,在第五個憲法日來臨的前夕,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公室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開展2018年“憲法宣傳周”活動的通知》,確立“首個憲法宣傳周”,整整利用一周的時間來進行憲法的宣傳教育。
向憲法宣誓同樣是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中提出:“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2015年7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這標志著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將憲法宣誓制度予以確立。2018年2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對誓詞進行了修訂,增加規(guī)定憲法宣誓儀式應當奏唱國歌。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在憲法第一章“總綱”部分第27條增加一款“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guī)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至此,憲法宣誓制度被莊嚴地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下來,也第一次建立起完整的憲法宣誓制度。
專門在具體的領域設立全國性的紀念日在我國尚屬首次,這是當下執(zhí)政者重視法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充分展示。同時,設立憲法日一方面能夠普及憲法及法律知識,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強人民的法治意識,營造尊崇法治的文化氛圍。
第一,憲法日能夠普及憲法及法律知識,弘揚憲法精神。設立憲法日就是讓憲法宣傳教育常規(guī)化、全民化。以憲法日為依托和載體,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充分利用這一天(周)深入到各行各業(yè),開展憲法及法治宣傳教育,推進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弘揚憲法精神,普及基本的憲法及法律知識,增強全社會的憲法及法律意識,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使這一天(周)成為全民的憲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
第二,通過憲法日能夠增強人民的法治意識,營造尊崇法治的文化氛圍。通過憲法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樹立起憲法至上的核心地位,使憲法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全體公民一貫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根本的活動準則。在全社會開展憲法宣傳教育,能夠在全社會形成尊崇憲法、憲法至上的法治氛圍。特別是憲法宣傳周的確立,豐富了憲法宣傳教育的形式,加大了對憲法宣傳教育的重視力度。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印發(fā)的《2019年全國“憲法宣傳周”工作方案》顯示,今年憲法宣傳周的活動安排分為:“主場活動、7個主題日活動(憲法進企業(yè)、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qū)、進軍營、進網絡)、其他重點活動安排”,同時注重新聞媒體報刊的有效報道?;顒訑?shù)量多、類型豐富多樣、涉及面廣、涵蓋群體多,真正做到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地進行憲法宣傳教育,推動憲法實施,這有助于在全社會樹立起尊崇憲法,學習憲法的良好氛圍。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格局之下,法治與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憲法日(周)的設立就是通過對憲法及法治文化氛圍的營造和法治環(huán)境的打造,來強化人民對憲法和法治的認識,是一劑“強心劑”,這更能激發(fā)人民學習憲法的熱情,運用法治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提升人民自覺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將憲法法律知識的學習予以常態(tài)化。同時,憲法日也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帶頭學習憲法、運用憲法、維護憲法,促使他們做到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這行為本身對普通公民而言就是一種憲法宣傳,營造一種全民學法用法、崇尚憲法的法治文化氛圍。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各國在設立憲法日的同時,也是將憲法日提高到法定節(jié)假日的高度予以對待,真正讓民眾親身感受到法治的重要性,也讓民眾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憲法及法律知識。同時節(jié)慶也是文化的一種載體和形式,設立“憲法節(jié)”能夠促進和加強憲法觀念的傳播,提升憲法權威。另外,相關部門不能將憲法日(周)僅僅當成一次常規(guī)任務予以對待,更不能流于形式、敷衍應付,要注重憲法日(周)活動的落實和形式創(chuàng)新,也不能把學習憲法和法律知識僅僅停留在憲法日的這一天(周),而是要以此為契機和節(jié)點,推動憲法宣傳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
憲法宣誓是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目前全世界142個擁有成文憲法的國家中,97個國家確立了憲法宣誓制度?!蔽覈_立憲法宣誓制度不僅能夠與世界憲法發(fā)展接軌,更能夠彰顯憲法權威,激勵和教育國家工作人員忠于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加強憲法實施。憲法宣誓首先是一種憲法宣傳教育,能夠強化宣誓者的依法履職觀念,激發(fā)宣誓者和社會大眾對法治的信仰,增強宣誓者的內部凝聚力,進而促進政治統(tǒng)合,實現(xiàn)憲法認同、國家認同、政治認同。
第一,憲法宣誓能夠強化宣誓者依法履職觀念,激發(fā)國家工作人員對法治的真誠信仰。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憲法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領導干部作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關鍵少數(shù),承擔著司法、執(zhí)法的重要任務,他們能否做到正確依法履職,直接關乎憲法和法律權威,關系人民對法治的信仰、信心。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就是讓憲法至上的觀念內化于國家工作人員心中,而憲法宣誓制度的確立能夠助益領導干部憲法和法治意識的提升。意識的培養(yǎng)和思維觀念的塑造往往需要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憲法宣誓能夠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經過入職憲法宣誓儀式的親身參與體驗,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強化國家工作人員對法治的認識,增強宣誓者內心對法治的信心,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yè)中能夠堅定法治信念,做到依法履職。憲法宣誓儀式也是對國家工作人員進行憲法教育的生動課堂,能夠借助神圣而重要的時刻,強化其對憲法的認同,提高國家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同時這也能起到凈化宣誓者心靈的作用,通過這一光榮而神圣的儀式,引領其進入法治的殿堂,增強崇尚憲法、尊崇法律的認同感,滌除其內心的雜質,增強公職人員憲法觀念,激勵公職人員忠于和維護憲法。這也助于其在之后的履職中,能夠堅定內心對憲法和法治的真誠信仰,嚴格依法辦事。
第二,憲法宣誓能夠彰顯國家工作人員的凝聚力。從形式上看,國家工作人員在入職前進行憲法宣誓,宣誓的主體、誓詞統(tǒng)一明確,在主觀上表明他們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和奮斗目標,為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努力奮斗??陀^上表明他們不是孤立無援的個體,而是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的整體,客觀現(xiàn)實均需要他們協(xié)同配合、勠力同心。因此,他們聚到一起,向憲法宣誓、向國家宣誓、向全國人民宣誓。向憲法宣誓,意味著忠于憲法的統(tǒng)一目標,為實現(xiàn)這一奮斗目標,其途徑和手段都是一致的,通過宣誓,形成共同的價值目標,為著共同的追求,他們在共同行動綱領的指導下,凝心聚氣,以合力推動國家法治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實現(xiàn)共同的理想目標。
第三,憲法宣誓能夠增強憲法權威,是實現(xiàn)政治統(tǒng)合,促進國家認同、憲法認同、政治認同的重要載體。憲法宣誓是履職的前置性必經程序儀式,意味著也只有進行憲法宣誓才能正式進入相應的隊伍,如果憲法宣誓無效,即意味著履職未獲成功,這強化了憲法在國家工作人員中的地位,進而提升憲法的權威性。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國家工作人員處于關鍵地位,需要他們忠于黨和國家、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國家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而憲法作為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憲法中規(guī)定憲法宣誓制度,進行憲法宣誓,形成統(tǒng)一的奮斗目標,能夠起到國家統(tǒng)合的作用。憲法宣誓必須公開,宣誓場所應當莊重、嚴肅,儀式莊嚴、規(guī)范,且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或者國徽,憲法宣誓儀式必須奏唱國歌。這些象征國家元素的場景布置和莊重肅穆的氛圍,是一次難得的愛國主義教育,強化了對國家的認同。從規(guī)范的層面而言,憲法宣誓意味著對憲法的忠誠和政治的認同。國家工作人員向憲法宣誓的前提是憲法認同,在未來的履職中忠于憲法。憲法是國家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反映,憲法中規(guī)定著執(zhí)政者的政治使命和政治擔當,向憲法宣誓意味著對執(zhí)政者政治綱領及行動目標的認同。憲法宣誓是一種政治忠誠宣示,在特定的時空節(jié)點,為履職盡責而進行就職宣誓,是表明其決心和向公眾展示其忠誠度。
第四,憲法宣誓是對社會公眾的法治文化教育。憲法宣誓制度能夠促進憲法宣傳教育,公開進行憲法宣誓,是一次無比生動的憲法教育課堂,向公眾展演的是國家工作人員尊崇憲法的實力舉措,向社會大眾傳達的是國家工作人員崇尚憲法的決心,維護憲法在國家法治體系中的根本大法地位。國家公職人員帶頭進行憲法宣誓,維護憲法權威,這將形成良好的示范和模范效應,進而將這種效應傳遞和擴展至全體公民之中,以此引導社會大眾學習憲法、尊重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切實履行好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每一次宣誓,也是一次對宣誓者和社會大眾的法治宣傳教育。憲法宣誓也有助于增強人民對憲法的認同感和學習憲法的熱情,提高民眾的憲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