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雷
莊子有一個詞叫“坐忘”,用“忘”來解讀人生,他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因此別開生面。莊子論“孝”,認為“孝”的最高境界是“使親忘我”?!笆刮彝H易,使親忘我難”,在莊子看來,“孝”不僅意味著子女忘記父母,更意味著父母忘記子女。這話乍聽起來非常別扭,這不是六親不認嗎?
細細一想,莊子的話是有深意的。最大的孝,其實就是讓父母對你完全放心,不把你記掛在心上,老人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日子。想一想,這難道不是孝的最高境界嗎?如果父母今天擔心你沒吃飽,明天擔心你沒房住,后天還要冒著風雪為你占車位,想一想,你的孝在哪兒?
善忘的人更開心,這不僅體現(xiàn)在孝道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這樣。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倡“鈍感力鈍感”是與“敏感”相對的,一個有“鈍感力”的人,對他人有意或者無心的傷害根本不會記在心上,而是轉眼就忘。這樣的人,活著是開心的,生活質量一定是高的。
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不可避免,因為今天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但是,面對摩擦,我們一定要學會忘。如果我們小肚雞腸,為一點小事就耿耿于懷,甚至睚眥必報,那是非常不合適的。
“忘”是一種做人的境界。一個人能忘記自己在塵世所受的不公正待遇,只記得他人對自己的好,記得他人的恩,這樣的人,就可以說有佛性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生命的寬度,實在和他的“善忘”是成正比的。
莊子說:“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沬,不如相忘于江湖。”相忘于江湖的那個世界,一定是鳶飛魚躍、海闊天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