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劉婧婧
考場作文對結構的要求是:一要明朗清晰、干凈利落,切忌拖泥帶水、含混不清;二要結構完整;三要層次分明,即思路清晰,條理清楚,段落的劃分和安排恰當,各個部分的布局合理,沒有邏輯、語言顛三倒四的現(xiàn)象。我們在平時的作文中應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在行文思路清晰的基礎上運用倒敘、插敘、設置懸念、對比呼應等手法。這好比蓋房子,首先要設計好整體框架,“何處建廳,何方開戶,棟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揮斤運斧”。
從傳統(tǒng)小說中借鑒敘述技巧
以“人物——事件”的線性模式結構全篇,這是一種最傳統(tǒng),也是我們寫記敘文運用得最多的一種結構模式,人物與事件就是我們所說的情節(jié)。
平鋪直敘還是波瀾起伏 我們敘述一件事情,往往局限在將其原原本本、有頭有尾地一一道來的水平上,如果用符號來表示的話,其結構呈現(xiàn)的就是一條直線。因思維與想象的難以拓展,文章便會停留在簡單記敘文的階段。
應對之法就是變“直線”為“曲線”, 變平鋪直敘為波瀾起伏。傳統(tǒng)小說敘述講究曲折跌宕,文章?lián)u曳生姿,結構自然就“復雜”了。比如在一件事的進行中,或設置障礙,或橫生枝節(jié),“直線”打破了,波瀾就興起了。
單線敘述還是雙線并進 我們從傳統(tǒng)小說中可借鑒“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法,那樣一條直線就可變?yōu)閮蓷l平行線,再讓這兩條線在適當?shù)臅r候交叉,復雜記敘文的面貌就呈現(xiàn)了。
顧此失彼還是顧盼照應 為求得文章的結構完整、渾然一體,在寫作中要注重運用過渡照應法。所謂過渡,就是把文章中表達不同意思的上下段落或上下層次,用簡明扼要的語言連綴在一起,使它們形成一個整體,共同為表現(xiàn)某一個主題服務。一般來說,在記敘文寫作中,每當遇到需要轉換敘述內容的時候,往往要使用過渡成分。這種過渡成分有時可以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有時可以是事例之間的抒情和議論的段落,都是把本來各具獨立意思的事情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
過渡還在文中順敘、插敘與倒敘互相轉換的時候運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祝?!贰t斞冈陂_篇大段倒敘了祥林嫂之死后,以一個過渡段“然而先前所見所聞的她的半生事跡的斷片,至此也聯(lián)成一片了”,便轉入了對祥林嫂一生按時間順序的講述。
從現(xiàn)代小說中借鑒敘述技巧
以人物的“情緒——心理”模式結構全篇,這是一種比較“現(xiàn)代”,也是我們在記敘文寫作中運用得比較少的結構模式。如果運用得法,可很好地表情達意,使我們的文章具有更鮮明的現(xiàn)代色彩。
這種寫法不再追求故事有頭有尾和曲折動人,人物的外在行動、矛盾沖突所組成的事件過程在這類文章中大大淡化了,而人物的情緒和心理、一些平淡的瑣事、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等明顯增多。作者由關注“外在”的事件回歸到關注人物的內心世界,思索日常平凡生活的意義,感受富有文化意蘊的生活現(xiàn)象,這為中學生作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書寫空間。
從電影語言中借鑒敘述技巧
我們可以以“點陣式”蒙太奇模式結構全篇。電影蒙太奇的效果在于能使觀眾產(chǎn)生對比、聯(lián)想等,以及快慢不同的節(jié)奏感,從而有選擇地組成一部反映社會生活和思想情感的畫面。在記敘文寫作中借用此法,可實現(xiàn)場景與場景之間的快速轉換,以避免拖泥帶水,以期加快敘述的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