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盈盈,華師范大學
財務控制是企業(yè)在進行財務管理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不斷加強企事業(yè)企業(yè)內部財務控制一直是為我們所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現代企業(yè)建設所急需要解決的難題。如果沒有采取良好的財務控制措施都會損害國家經濟利益,甚至可能導致企業(yè)發(fā)生財務混亂的現象。本文著著重闡述財務造假的各種手段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財務造假是指財務人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制度的規(guī)定,采用各種欺詐手段在會計賬務中弄虛作假,偽造、變換會計事項,從而為小團體或個人謀取私利的行為?!叭婪簇攧瘴璞孜瘑T會”將財務造假定義為,針對上市公司而言,財務造假就是公司在對外財務報告的過程中,由于故意或輕率地行為,無論是虛假或漏列,結果導致重大的誤導性財務報告。對投資決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會使投資者根據失真的財務信息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使投資者利益受損,也會擾亂金融市場和證券市場的經濟秩序,使社會交易成本增加,也侵害了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并且會導致宏觀調控和微觀決策的失誤,為經濟犯罪活動提供方便,滋生腐敗,增加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財務信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然而近些年來,財務造假現象日益增多,以至于人們一提起財務就會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的發(fā)展,人們對財務信息的依賴程度把它和作假賬聯系在一起。企業(yè)進行財務造假的目的:1、為了粉飾企業(yè)的業(yè)績考核;2、為了獲取資金和商業(yè)信用;3、為了發(fā)行股票早日上市;4、為了逃稅偷稅或操縱股價;5、為了某種政治企圖;6、為了推卸企業(yè)和個人的責任。
目前,財務造假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在會計原則方面,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原則,以便隱匿虧損夸大業(yè)績及偷逃稅款等,或蓄意使用經濟現實不符的會計原則,以便誤導解讀會計資料、掩蓋事實真相等。利用會計原則規(guī)劃利潤都是在實務中扭曲業(yè)務的實質情況,卻以會計原則為盾牌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
資產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由企業(yè)擁有或控制,未來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效益的經總流入。而虛增資產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虛增資產掛賬,而虛增資產掛賬主要是指公司對于一些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項目不予注銷,以達到虛增資產的目標。
也可以順利實現銀行借款。例如虛増資產,可以幫助上市公司提高股價,從而順利實現融資。對于非上市公司而言有生產能力的固定資產、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已經超過受益期限的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待處理財產損失等項目,常年累月掛賬以達到虛增資產,必然會帶來利潤的增加,也會帶來應交稅金的增加。但是,只要虛增的利潤高于虛增的稅金,虛增資產仍然是有利可圖的。這也是許多公司冒著被罰的風險,也要虛增資產的重要原因。
關聯交易并非為法律所禁止,也不是所有的關聯交易都違背市場規(guī)則,但卻曾經被上市公司廣泛用來進行利潤造假。
在利潤操縱、資本運營領域,子公司、空殼公司等虛擬公司有非常神奇的作用。美國安然公司堪稱典范,子公司數目達3000 家以上,銀廣夏在北京的兩家商貿公司和一家研究所、東方電子的煙臺振東高新技術發(fā)展公司、一條龍作假的廣夏在北京的兩冬明股份等,在運作過程中都晃動著虛擬公司的影子。
打擊財務造假行為,遏制財務造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從各個方面進行統(tǒng)一協(xié)調、綜合平衡。以下是一些針對財務造假的防范措施。
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客觀經濟活動反映出來,并忠實地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誠信在會計行業(yè)尤為重要,為了減少、避免財務造假現象的泛濫,我們應提高會計誠信,把信用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線,凈化社會環(huán)境。
要最大限度的增強中介機構的監(jiān)管力度,加大其監(jiān)管力度對于防止財務造假工作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中介機構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它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起到較好的監(jiān)督作用,并且能夠準確的發(fā)現會計信息中的問題。
要以企業(yè)會計管理制度為載體,統(tǒng)一制定《內部財務會計管理控制制度》,通過制定不同方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使企業(yè)在內控方式、技術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形成內部會計機構和崗位設置合理、職責權限劃分明確、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各崗位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jiān)督的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在我國這種財務造假事件已經對資本市場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不但給那些投資者帶來財務損失,且對金市場和社會資源配置的有序發(fā)展帶來了巨大危害。因此要嚴厲打擊財務造假行為,為社會經濟的良序發(fā)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