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軍,牛小艷,崔顏宏,秦萬生
(洛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人體解剖學標本在經(jīng)過我國科研工作者的長期實驗研究以后,探索出透明、塑化、斷層、鑄型標本的制作方法,制成了一大批新型的人體解剖學標本,為教學、科研、臨床提供了直觀新穎的形態(tài)學依據(jù)[1-2]。斷層解剖學作為人體解剖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是研究正常人體器官在各種斷面上的位置、毗鄰、形態(tài)和大小的關系?,F(xiàn)在的人體斷層標本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低溫凍切,防腐液固定的方法進行保存展示,各組織和器官間的位置關系、毗鄰結構都沒有特別的顏色區(qū)別,既不能很好地區(qū)分各層面動脈、靜脈和神經(jīng)的走形變化,也不易分辨肌肉和筋膜的層次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斷層標本的利用和研究[3]。在生物學領域常用有機玻璃、脲醛樹脂等材料包埋昆蟲標本,但利用上述材料制作個體較小的包埋標本成功率較高,大型標本的成功率較低[4-5]。受此啟發(fā),通過長期試驗,我們選用合適的染料和樹脂材料染色包埋制作成人連續(xù)彩色水平斷層樹脂包埋標本,克服了傳統(tǒng)生物學包埋技術只能制作小型標本、長期保存樹脂材料發(fā)黃、標本變色的不足,對保存人體斷層標本具有重要意義,現(xiàn)將彩色水平斷層樹脂包埋標本制作技術報道如下。
庫存尸體、10%甲醛(化學純)、生理鹽水、丙酮溶液(化學純)、無水酒精(化學純)、雙氧水(化學純)、二氯甲烷(化學純)、樹脂、染料、拋光蠟。
1.2.1 尸體的選取 選擇體態(tài)勻稱,外觀沒有手術創(chuàng)傷缺損的中青年尸體標本,測量尸體兩耳、兩肩部、上下肢的對稱性[6],以對稱性無差別的尸體標本為佳。剔除毛發(fā),刷洗干凈尸體的外表面,并對尸體標本進行頭部、胸部、盆部的放射線檢查。
1.2.2 定型 用生理鹽水經(jīng)股動脈循環(huán)灌注,從靜脈系流出,直到流出的液體呈無色透明為止,按照解剖學姿勢平放在木板上,用直角規(guī)測量兩耳郭和外耳道的高度,并用繩子調整和固定頭部姿勢使其兩側耳郭和外耳道的高度一致。用繩子和繃帶將頭、軀干和四肢固定在木板上使之左右對稱,并用直角規(guī)和卷尺逐一測量上下肢與正中矢狀線的對稱距離,確保兩側距離一致。
1.2.3 冷凍鋸片 將定型好的尸體標本放置在200 cm×70 cm×50 cm,板厚5 cm的木箱內,-35℃冷凍1天,測量尸體標本對稱性無變化后,將溫度調至-70℃冷凍1周。用電動斷層帶鋸將冷凍好的尸體標本從上往下水平鋸切,做成連續(xù)水平切面,片厚5 mm,鋸耗1 mm,冷水沖洗逐漸復溫至5℃。
1.2.4 漂白、脫水、脫脂 把切好的水平斷層標本浸泡在2%~3%的雙氧水中漂白1周,然后用流水沖洗干凈。將漂白后的水平斷層標本迅速置于-25℃的70%、85%、90%、95%、100%的丙酮中逐級脫水,各級濃度的丙酮脫水時間為1周,每次6天。脫水后的水平斷層標本放入二氯甲烷中脫脂2~3天,標本脫脂后能更清楚地顯示組織內的血管和神經(jīng)的走行[7]。
1.2.5 染色 將脫水、脫脂后的水平斷層標本緩慢抽真空去除二氯甲烷后,選用不同的染料給肌肉、血管、神經(jīng)等器官組織染色,將染色后的水平斷層標本放置在30℃的包埋盒中靜置3小時,使染料和各組織器官緊密結合。
1.2.6 真空滲透 將樹脂緩慢倒入裝有染色的水平斷層標本的包埋盒中,緩慢抽真空,壓力控制在2 mmHg以下,空氣在真空狀態(tài)下以氣泡形式排出,樹脂逐漸進入水平斷層標本,維持該壓力1~2天,當樹脂中不再有氣泡出現(xiàn)為止。
1.2.7 聚合硬化 待包埋盒內的氣泡完全排除后,將包埋盒移入30℃的恒溫箱內2~3天,待樹脂硬化后去掉包埋盒,取出與樹脂融合為一體的彩色水平斷層標本。
1.2.8 修潔標本 標本聚合硬化后,切除水平斷層標本邊緣多余的樹脂,然后用羊毛輪打磨拋光標本邊緣,整個過程基本完成。
采用彩色水平斷層樹脂包埋技術制作的水平斷層標本厚度在5 mm以下,硬度較高,標本顏色均勻自然,透明度好,各斷層上的器官和組織之間的走形及位置關系更加清晰明了。
樹脂包埋標本具有高透明度、高亮度等特點,改良后的彩色水平斷層樹脂包埋技術制作的人體斷層解剖標本,不但能顯示清晰的解剖結構,而且能長久保持染色效果,達到長久保存的目的,既滿足教學、科研、臨床的需要,同時也解決了大型珍貴標本的保存問題。彩色水平斷層樹脂包埋技術作為一門新型實用的解剖學標本制作技術,為制作更高質量的人體標本,解決水平斷層標本的保存難題、攻克長期保存顏色不變成為可能,應用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