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閩
【摘 要】如果說《雀之靈》是一個成功開始的話,那么舞劇《孔雀》將是一個完美的收尾。舞劇《孔雀》匯集了楊麗萍四十年舞蹈藝術精華,是一代舞神窮盡半生功力,對生命的終極叩問。本文通過對楊麗萍雙人舞蹈作品《春》的多模態(tài)創(chuàng)作進行分析,試圖分析該作品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特色。
【關鍵詞】楊麗萍;《春》;舞蹈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4-0105-03
楊麗萍表示,《孔雀》之后自己將告別舞臺,退居幕后創(chuàng)作。如果《孔雀》是收官之作的話,那么2012年湖南衛(wèi)視的作品《春》正是她退居的最好闡釋。楊麗萍受邀參加2012年湖南衛(wèi)視春晚,創(chuàng)作了舞蹈作品《春》,并且由楊麗萍本人和小彩旗表演,為我們詮釋了“春”這一季節(jié)所帶來的生命景象,也為楊麗萍的完美收官畫上圓滿句號。該作品在表現(xiàn)春意的同時,更加詮釋了“春”這一偉大母親形象,與湖南衛(wèi)視2012年春晚“芒果有愛·溫暖過年”主打慈善、關注留守兒童的主題產生共鳴。
“春”作為萬物復蘇、生命孕育的季節(jié),是自然界生命的開始,更是萬物生命得以延續(xù)的開始,作品《春》就是以“復蘇”“孕育”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整個作品美輪美奐、詩情畫意,充滿了靈氣。作品的形象似幻似真,虛實結合,以自然界的花草樹木、山川河流為表現(xiàn)對象。開頭,兩位舞者的頭發(fā)相纏似樹根相盤;中間,兩人十指相扣,大臂如波浪舞動似小溪流動;結尾,她們緊挨在一起,將頭發(fā)上下甩動,猶如春天的種子一樣向上奮斗生長。整個舞蹈主題鮮明,舞蹈形象突出,大膽、創(chuàng)意性地將“春”到來后,自然萬物成長的過程進行了深入人心的描繪。在感嘆楊麗萍對“春”運用舞蹈動作所展現(xiàn)的美的同時,對舞蹈所詮釋的更高層次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感慨。
一、多模態(tài)話語中的“能指”與形式“所指”
在作品《雀之戀》的文本分析中就已經(jīng)涉及了“多模態(tài)話語”表達,而作品《春》依然是“多模態(tài)話語”的一種實踐。整個舞蹈結構完整,從一開始孕育生命到表現(xiàn)生命的生機與活力,再到最后的生命的奉獻,層層相扣??侦`吟唱的音樂、簡單大氣的飄逸裙子、充滿夢幻的舞臺燈光,再加上美而不妖、充滿原始氣息的肢體動作,向我們展示著楊麗萍對于生命和“春”的理解,以及一種“大巧若拙”“大樸不雕”的自然美。多種語言為我們在形式和內容上將“春”的靈氣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以舞蹈演員身體語言為主,再加上音樂、燈光、舞美等的配合,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個多模態(tài)的“春”。
(一)形式所指
1.身體動態(tài)的形式所指。舞蹈開頭兩位舞者以靜態(tài)造型出現(xiàn)。前后重疊,披頭散發(fā)背對觀眾,隨著腳步的移動,身體開始錯開,兩位舞者的頭發(fā)像樹根一樣交織在一塊,逆時針緩慢旋轉后,兩人開始向不同方向運動,直到相互纏繞的頭發(fā)分離,給我們一種新生命脫離母體誕生的感覺。然后舞者背對觀眾下大腰,頭發(fā)下垂,頭部有節(jié)奏地抖動,像是在接受新生命帶來的洗禮。
舞蹈第二小段動作輕柔緩慢,用長發(fā)表現(xiàn)樹根,充滿創(chuàng)意,為觀眾展示了萬物在春的召喚下融化蘇醒。當一段吟唱結束后,伴隨著古箏音樂,兩位舞者相對手貼手蜿蜒向上延伸,像是一條即將破土的枝丫,然后兩人重疊向外擺出類似于樹枝的造型,并且通過十指相扣加上身體的前后擺動,傳遞波浪,似河流,又像是在傳遞某種力量,最后兩人前后相擁,楊麗萍將頭埋在小彩旗的脖頸間。
舞蹈第三小段動作開始變得激情有力,兩人同時彎腰面向舞臺呈八點鐘的方位,兩手手心向上,指尖快頻率的抖動,形成了一種奇特的節(jié)奏。兩人通過上身不同動作的變化,進行著這種奇特的抖動,然后這種抖動從手掌到大臂再到肩,出現(xiàn)了短暫的定格,然后她們將一只手平攤,另一只手的手指在對方手掌上快速抖動,一系列大幅度造型,類似于鳥兒的動作,仿佛是鳥兒起飛前的嘗試。緊接著兩人將頭發(fā)大幅度甩動起來,再逆時針旋轉后,十指相扣,大臂如波浪般舞動,長發(fā)與身體上下翻騰,仿佛像小溪一樣輕快地流動,連綿不絕。
在一個旋轉過后,進入了整個舞蹈的高潮部分,兩人上身大幅度前后搖擺,長發(fā)隨之上下翻騰,接著撩起裙子開始相伴逆時針旋轉,然后手拉手做頭發(fā)上下甩動的動作。緊接著又出現(xiàn)了手指抖動的動作,隨后楊麗萍慢慢退向舞臺黑暗處,留下小彩旗一個人在瘋狂地、連續(xù)地旋轉。小彩旗旋轉完后,舞蹈進入了尾聲,兩個人手拉手,長發(fā)繼續(xù)上下擺動,一直到結束。
2.音樂的形式所指。舞蹈開頭,音樂充滿了鳥鳴聲,溪流水聲,暗示著春天已經(jīng)到來,隨后漸入悠揚的簫聲,和輕而柔緩的吟唱,再加上舒緩的古箏聲,更像是春天的呼喚,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充滿鳥語花香的空靈世界。
第二小段音樂,只有古箏和吟唱,沒有了鳥鳴聲,那段有力的古箏曲伴隨著肢體向上延伸的動作,就像是枝丫拼命往上生長,表現(xiàn)出想要破土而出的勇氣和毅力。
第三段音樂與開頭一段相比,有了明顯的變化,沒有了吟唱和古箏曲,伴隨著手指的抖動,出現(xiàn)了一段奇特的快頻率的鼓點,顯得更加歡快、有活力。兩位舞者的手指相互在對方手掌上抖動時,音樂又加入了另一種以鋼琴為主的快頻率鼓點,跳動的音符,更加激情、飽滿。最后在水流聲和鳥鳴聲中,向觀眾展現(xiàn)大自然特有的樂章。
最后音樂出現(xiàn)了沉重而又高亢的低吼聲,整個音樂凝重充滿莊嚴感,仿佛在進行某種祭祀活動,將整個舞蹈推向高潮,然后音樂又進入了一段快頻率,伴隨著鳥鳴流水聲,當小彩旗一個人在舞臺中旋轉時,音樂加入了雷鳴聲,小彩旗忘我地旋轉,讓人體會到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接受自然的考驗和磨練,最終走向成熟。音樂隨著演員的動作,漸漸安靜,最終消失。
3.燈光的形式所指。舞蹈開頭是以藍色為大背景色的3D畫面布景,還營造了一些類似于植物種子和水母一樣的幻境,顯得更加神圣、寧靜。當兩位舞者的長發(fā)分離時,一束柔和的定點光出現(xiàn),像是陽光普照大地。第二段燈光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定點光隨著動作和內容變強變弱。第三段定點光和3D背景的相互配合,營造著奇妙的世界。最后,燈光依舊沒有太大的變化。平靜柔和的燈光與這一舞段的動作和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舞蹈的動態(tài)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