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訓毅的哥哥叫劉訓剛,訓剛從小學習京胡。為了給哥哥找個陪練,六歲的訓毅在父母的要求下,開始練習彈月琴。從此,兄妹二人一把京胡、一把月琴,每天練功不輟,共同提高。1988年,恰逢天津藝術學校京劇班招生。哥哥訓剛勢在必得,妹妹訓毅作為陪練也要求到考場試試身手。沒料想,考官老師對這位聰明伶俐、可愛機靈的小姑娘非常喜歡,都認為她在音樂上極有天賦,將來必定會有一番成就。于是,兄妹二人雙雙考入天津藝術學校,工人家庭走出了兩名藝考生,一時間成為街坊四鄰的美談。
進入藝校后,訓毅得遇名師。她曾先后得到過于學森、王裕民、董生、鄭伯林、張連弟、王志林、王志祥、楊健、王悅等多位名琴師的授課,技藝突飛猛進。因為幼功扎實、對京劇音樂有靈性、勤學不輟,逐漸在同齡人中嶄露頭角,得到了老師和諸多名家的肯定。
進入高年級后,訓毅每天練功之余便隨京胡老師下課堂給演員吊嗓,她不僅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特別充實。她癡迷月琴演奏的同時,還對各個行當?shù)谋硌?、念白、唱腔結構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能捕捉到老師教不同條件學生時處理唱腔的微妙變化,并試著揣摩老師的思路。她的身影,頻頻出現(xiàn)在楊榮環(huán)、程正泰、李榮威等老藝術家的課堂上,不厭其煩的聽、學、琢磨……1991年,年僅15歲的劉訓毅受到當時天津京劇團的關注,特邀參加新編劇目《大山情》劇組擔任月琴演奏。少年時期的這次參演經歷,讓她有機會目睹作曲家李鳳閣把一個個冰冷的鉛字變成鮮活的音符,并和打擊樂巧妙的拼接……這些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編過程,令她無比驚嘆。她對創(chuàng)編過程的好奇心也為她日后投身創(chuàng)作埋下了伏筆。
1999年,在和燕守平老師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了燕老師的賞識,燕老師夫婦把訓毅介紹給了自己常年的搭檔——月琴演奏家尚長貴老師。尚老師惜才愛才,為訓毅安排了嚴格細致的教學計劃,短短幾年,使她無論是演奏技藝還是音樂結構認知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05年,訓毅終于夙愿得償,拜在尚老師門下。京津滬各地眾多名家到場祝賀,成為京劇界的一段佳話。
1999年,劉訓毅進入天津京劇院工作。在劇院工作期間,她得到了天津京劇院的京胡演奏家呂玉勇、湯振剛、王志林的指點和幫助,長期與王艷、呂洋、王平、黃齊峰、焦鵬飛、劉嘉欣、陳嬡等京劇名家合作。這些演員大多是訓毅的同學,他們在每日的苦練中共同成長。至今,這些昔日的同窗有的早已捧得梅花獎,有的則是央視大賽金獎得主。他們共同成長學習的經歷,不僅讓訓毅對他們的付出感同身受,“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種種艱辛也深深激勵著她,成為訓毅永不懈怠、勇攀高峰的動力。扎根天津京劇院20年來,她不僅排練演出了百余出傳統(tǒng)老戲,也參與了《媽祖》《狄青》《香蓮案》《玉簪緣》《戰(zhàn)馬蕭蕭》等原創(chuàng)劇目的演出,被公認為“業(yè)務尖子”“樂隊的中流砥柱”。由于工作需要,訓毅還多次前往歐洲、南美、日本、臺灣等國家地區(qū)進行文化交流,在當?shù)貞蛎灾惺艿綇V泛關注。她從來沒有任何架子,積極深入到當?shù)氐钠狈科庇阎虚g,為他們解決演奏中的難題。有時甚至親自粉墨登場,為票友戲迷配戲助興。她不僅與京劇愛好者建立了深厚友誼,還主動促進國內外票房、票友以及戲迷的聯(lián)誼互訪,為京劇在海內外的廣泛傳播作出了貢獻。
在和同行以及國內外票友的交往中,她意識到京劇月琴演奏普及的最大問題就是教材的短缺。2010年,訓毅利用演出之余,系統(tǒng)整理月琴的基礎知識、演奏技法、流派特點和重點演出劇目,錄制出版了《訓毅談月琴》光盤,成為國內首張系統(tǒng)介紹京劇月琴的DVD教材,開創(chuàng)了月琴行業(yè)的先河。一經推出,反響非常熱烈,各地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局面。訓毅不僅把傳播月琴演奏奉為己任,也重視整理京劇傳統(tǒng)戲唱腔音樂。2012年,劉訓毅潛心學習研究梅派藝術的成果《〈太真外傳〉京劇音樂賞析》出版發(fā)行。這部專輯收入了梅派名劇《太真外傳》全部十八段唱腔,并配以六段京胡演奏家費玉明與訓毅“師生問答”形式的說戲錄音,極具學術價值。正是有了他們的發(fā)掘整理,才使《太真外傳》的唱腔第一次以完整的面貌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為業(yè)內同行和廣大京劇愛好者提供了一份難得的月琴學習鑒賞資料。
劉訓毅并不滿足于月琴演奏中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她對自己的發(fā)展有著更高的追求。她覺得京劇音樂真是個浩瀚的海洋,里面有她研究、拼搏、發(fā)展的廣闊天地。她在彈好月琴的同時,另辟蹊徑,研究音樂、創(chuàng)編唱腔。她覺得二者肯定會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2012年,劉訓毅拜師京胡演奏家、作曲家費玉明,開始系統(tǒng)學習京劇作曲、唱腔設計。幾年來,她先后為《落梅吟》《慶頂珠》《春來茶館》《蘭陵王》《武松》《頌歌》等劇目進行唱腔設計。2017年,她被推薦入選由文化部主辦的“千人計劃”高級作曲班,進行了更加系統(tǒng)的學習,彌補了創(chuàng)作的短板、加強了中西方音樂修養(yǎng)。同年,還被中國戲曲音樂學會聘為理事,為戲曲音樂的發(fā)展獻計獻策。
她為海內外京劇團體創(chuàng)作的劇目中,《落梅吟》獲首屆四川藝術節(jié)“最佳劇目獎”;《社區(qū)仁醫(yī)》在文博會首日就簽出了60場的演出合同,并斬獲十五屆“中國人口文化獎”;《七情六欲鑼鼓經》獲得了全國廣播節(jié)目類一等獎;《幸福158》等劇目實現(xiàn)各地巡演……。2018年,她還應京劇表演藝術家童芷苓的女兒童小苓女士之邀,為改編自世界名著《飄》的京劇《亂世佳人》設計唱腔,這部新編京劇在美國上演后深受好評,不僅獲得了美國佩斯大學的資助,更意想不到的是,此劇還一舉奪得了國內微電影大賽大獎。
為了更好地在新時代傳播京劇藝術,訓毅積極展開與新媒體的合作,授權極具影響力的京劇公眾號《早安京劇》將《訓毅談月琴》《太真外傳》兩部資料免費發(fā)布,使很多苦于沒有老師指點的愛好者受益匪淺,取得了非常大的社會反響。此視頻發(fā)布后,累計閱讀量超過了40萬次,是全國網絡流傳量最高、社會影響力最大的月琴作品。一時間,各地專業(yè)院校的學生紛紛慕名而來,登門求教。訓毅深知求學的艱難,以自己的師父們?yōu)榘駱樱瑘允亍皞鞯朗跇I(yè)解惑”的原則,分文不取,傾囊相授。她還在網絡開辦公益課堂,學員高達數(shù)百人,每周為戲迷免費授課。她常年擔任幾個票社的藝術顧問,她時常親臨票房給予大家認真指導,甚至和票友們同臺獻藝。
如果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話,劉訓毅選擇的不是回報率最高、出名最快的專業(yè),但她深深相信“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扎根平凡崗位,依然要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她在月琴演奏和作曲這兩個需要巨大艱辛付出的行業(yè)里勤奮耕耘,從不計較名利二字,腳踏實地,心中無我為她所熱愛的京劇事業(yè)燃燒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