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非語言政策及其對民族融合的影響*

      2019-12-26 11:04:32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馬秀杰
      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研究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種族隔離南非民族

      北京外國語大學 亞非學院 馬秀杰

      提 要:語言不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和民族認同的重要標志。在殖民歷史上,語言被用來當作摧毀殖民地文化和破壞民族團結(jié)的工具。南非從1652年到1994年,先后經(jīng)歷了荷蘭殖民、英國殖民、種族隔離統(tǒng)治三個歷史時期。這三個時期的統(tǒng)治者分別采取不同的語言政策,推廣其殖民語言,打壓南非本土語言,瓦解南非各族人民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1994年以來,新民主政府實行了各語言平等的“多語制”語言政策,以促進民族構(gòu)建和團結(jié)。本文從不同時期的語言政策入手,分析其對南非社會民族認同和民族融合造成的影響。

      1.前言

      語言不僅是人們?nèi)粘=涣鞯墓ぞ?,同時也是文化的載體和民族認同的重要標志,是民族政治訴求中的重要內(nèi)容。語言在民族主義運動中對內(nèi)起著喚醒、凝聚和強化民族意識的作用,增強內(nèi)部成員之間的認同感,對外起著同其他民族相區(qū)隔的作用(陳平 2008)。任一鳴(2008)指出,在殖民過程中,語言和武器一樣,是摧毀民族文化強有力的工具。語言在瓦解殖民地傳統(tǒng)文化過程中顯示出極強的滲透作用。南非從1652年到1994年,先后經(jīng)歷了荷蘭殖民、英國殖民和種族隔離統(tǒng)治三個不同歷史時期。這期間,統(tǒng)治者利用各種手段打壓南非本土語言,破壞南非傳統(tǒng)文化,瓦解南非人民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1994年南非共和國成立以來,政府頒布了“多語制”語言政策,力圖從文化和思想意識上擺脫殖民統(tǒng)治,促進各民族團結(jié)和民族構(gòu)建。不同時期的語言政策對南非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近年來,語言政策和語言規(guī)劃逐漸成為南非政府和民眾關(guān)注的焦點。政府先后組建了國語服務(National Language Service)局、泛南非語言委員會(Pan South African Language Board)、語言規(guī)劃專職小組等專門機構(gòu)從事語言立法和推廣工作。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去殖民統(tǒng)治主義”(Decolonization)運動的發(fā)展,民眾漸漸意識到民族語言的重要性,要求提高各族語言地位的呼聲越來越高。在學術(shù)界,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從事語言政策、語言規(guī)劃以及語言民族主義的研究。但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著眼于基本事實的描寫,缺乏系統(tǒng)研究與理論探討。

      由于語言在社會生活和民族構(gòu)建中的特殊作用,南非的語言政策從殖民統(tǒng)治以來就備受殖民統(tǒng)治者和西方學者的關(guān)注。西方統(tǒng)治者一直很重視語言在社會政治、文化、教育、民族融合中的作用,成功地利用語言政策加強其統(tǒng)治。西方學者的研究多從西方視角出發(fā)探討南非的語言政策,以服務于殖民統(tǒng)治,所以存在很大偏頗。目前國內(nèi)對南非語言政策的研究多是綜述性描述(常永才、李紅記2006;李旭 2006;尹少君、鄒長虹 2011;張屹 2010;杜斡、王輝 2012),缺乏對南非不同歷史時期語言政策及其影響的系統(tǒng)論述。

      本文擬通過對南非歷史上不同時期語言政策的考察,揭示西方殖民者為維護其統(tǒng)治,在語言政策上采取的各種手段及其造成的影響,并探討南非現(xiàn)行的“多語制”語言政策及其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2.荷蘭殖民統(tǒng)治時期的語言接觸及其影響

      1652年4月6 日,荷蘭人讓·馮·里貝克(Jan Van Riebeeck)奉命在西開普地區(qū)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供養(yǎng)站,開始了歐洲在南非最初的殖民統(tǒng)治。這一時期,官方并沒有明確的語言政策。在語言接觸中,荷蘭殖民者意識到西開普地區(qū)的非洲本土語言科伊桑語(Khoisan)對他們來說很難學??埔辽UZ中存在相當數(shù)量的搭舌音(clicks),以荷蘭語為母語的人很難掌握。而當?shù)氐目埔辽H撕芸炀驼莆樟撕商m語,因此混合有非洲本土語的荷蘭語很快成為西開普殖民地的主要使用語言(Traill 2002)。

      這一時期的語言接觸還包括1652—1808年來自不同地區(qū)文化迥異的六萬三千多名奴隸的母語與荷蘭語的融合,這些奴隸主要來自安哥拉、達荷美、印度、馬來西亞、馬達加斯加以及東非的部分國家(Shell 1994)。一方面,為了適應當?shù)氐纳詈凸ぷ?,這些奴隸被迫學習荷蘭語;另一方面,為了交流的方便,東印度公司鼓勵荷蘭人從科伊桑語和其他語言中借用詞匯,吸取不同的表達方式(Giliomee 2003),因此以荷蘭語為基礎的混合語逐漸形成,成為阿非利卡語(Afrikaans)的雛形。

      以荷蘭語為基礎的混合語大大方便了不同種族、不同階層人們之間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殖民地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和融合。但這對科伊桑語造成了致命打擊。在荷蘭殖民者統(tǒng)治的100年里,科伊桑語在西開普大部分地區(qū)完全消失(Nienaber 1963),科伊桑傳統(tǒng)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經(jīng)濟政治制度也被徹底打破(Davenport & Saunders 2000)。

      語言是民族構(gòu)建和民族認同最重要的標志,語言接觸往往伴隨著民族融合。但這一時期西開普的語言融合和阿非利卡語的形成,并沒有帶來社會身份和民族認同感的同化。相反,荷蘭殖民統(tǒng)治者竭力阻止語言同化帶來的民族融合。以荷蘭語為母語的荷蘭人在社會政治、經(jīng)濟和教育中占絕對優(yōu)勢,說荷蘭混合語的科伊桑人和來自不同文化的奴隸以及他們的后代處于社會最底層,不被承認是荷蘭人或阿非利卡人。

      這一時期一部分來自法語和德語國家的歐洲人也陸續(xù)來到西開普定居,因此荷蘭語也不可避免地與這些歐洲語言接觸融合。由于說荷蘭語的人口遠遠超過說法語和德語的人,此外,荷蘭殖民者還頒布了相應的語言和教育政策鼓勵這些人放棄母語,改說荷蘭語,接受荷蘭人的教育和文化(Steyn 1980)。這些持不同歐洲語言的移民逐漸掌握荷蘭語。有意思的是,與說荷蘭混合語的科伊桑人和來自不同文化的奴隸不同,隨著這些歐洲語言與荷蘭語的接觸,持不同歐洲語言的人們逐漸有了身份認同,成為阿非利卡人的一部分。

      3.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的語言同化政策及其影響

      1806年,英國人把開普地區(qū)從荷蘭人手中奪去,開始了對南非的殖民統(tǒng)治。英國統(tǒng)治者十分注重通過文化上的英化實現(xiàn)政治上的殖民化,從而加強其統(tǒng)治(Kamwangamalu 2004)。1822年,英國殖民政府規(guī)定英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并建立了免費的公立英語學校。公立英語學校不但禁止使用阿非利卡語作為教學媒介語,而且禁止開設阿非利卡語課程。由于荷蘭人多信奉荷蘭歸正教(Dutch Reform Church),英國殖民政府從蘇格蘭引進了一批基督教長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牧師在荷蘭人的教堂用英語進行布道,以提高荷蘭人的英語水平。

      英國人對英語和以英語為主導的語言政策有絕對信心。他們認為阿非利卡語是一種沒有文學、藝術(shù)和發(fā)明的落后語言,并嘲笑定居南非的荷蘭人(又稱布爾人)是一群落后的、與現(xiàn)代化隔絕的鄉(xiāng)巴佬(Giliomee 2003)。在阿非利卡語形成之初,有些荷蘭人也認為阿非利卡語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使用的語言,戲稱其為“廚房語言”,即這種語言只在廚房里使用,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且,當時在南非的荷蘭人大概只有三萬人,這使得他們在英國殖民地上保持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成為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因此,英國殖民統(tǒng)治者想通過對荷蘭人在語言和文化上的同化,實現(xiàn)民族認同。

      英國殖民者在語言和文化上的同化政策遭到荷蘭人強烈抵制,加速了阿非利卡民族以及阿非利卡民族主義的形成。反對英國的同化政策成為阿非利卡民族主義者表達不滿、反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主要陣地,為1948年以后的種族隔離主義埋下禍根。阿非利卡人的極端保守主義者(ultra-conservative)認為語言和民族認同是一體的,阿非利卡語是保持他們民族認同感最重要的手段(Giliomee 2003)。為了對抗英國殖民者的語言政策,阿非利卡人開設了以阿非利卡語為媒介語的學校。

      英國殖民政府的英化政策一直持續(xù)到1910年。這一年,英國管制下的開普和納塔爾殖民地與阿非利卡人統(tǒng)治下的德蘭士瓦(Transvaal)和奧蘭治自由邦(Orange Free State)合并為聯(lián)合南非國(Union of South Africa)。阿非利卡語從法律上被賦予和英語等同的官方語言地位。但在實際社會生活中,英語仍占主導地位。

      英國殖民者對阿非利卡語的政策是徹底的失敗,不但沒有同化阿非利卡人,反而促使阿非利卡民族主義者在狂熱的“反對英國統(tǒng)治的民族主義運動”中更加迅速地形成阿非利卡人內(nèi)部的民族認同,不遺余力地推動和發(fā)展阿非利卡語,使其在很短的時間里從“廚房語言”變?yōu)閾碛胸S富文學作品的民族通用語言。

      在對待非洲本土民族上,英國殖民者同樣采取了英化政策,但主要針對一小部分非洲人。英國殖民者建立了一系列黑人教會和學校,培養(yǎng)了一批英國化的黑人精英。這些黑人精英多從事牧師、教師、律師、翻譯等工作,在殖民統(tǒng)治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后殖民主義時期的很多領(lǐng)導人,包括曼德拉在內(nèi),都是教會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精英。這一時期的非洲各本土語言同樣沒有被列為合法的官方或民族語言,仍被殖民者視為落后的、不能用于公共社會生活和教育的劣等語言。這造成了非洲人民對自己民族語言文化的自卑心理,屈從于殖民者的思想和文化,一直持續(xù)至今。

      4.種族隔離統(tǒng)治的“隔離”語言政策及其影響

      1948年,南非開始了種族隔離統(tǒng)治時期。阿非利卡民族主義者堅信語言和民族存在著一對一的關(guān)系,認為語言是民族認同的核心價值。同年,國家基督教育所(Institute for Christian National Education)明確規(guī)定,徹底阻止南非各語言、宗教和種族的融合。種族隔離政府實行了影響深遠的“母語教育”(Mother Tongue Education)?!澳刚Z教育”政策源于19世紀阿非利卡人在英國殖民統(tǒng)治下爭取阿非利卡語教育權(quán)利的運動,基本主張是使用各族母語進行教育。單從其最初的基本主張看,這一政策似乎很平等,但實際上,“母語教育”是建立在對非洲語言文化壓迫與歧視的基礎上,阿非利卡種族主義者以此為幌子把“高等先進”的阿非利卡語和英語與“低等落后”的本土語言,把白人與黑人隔離開來。根據(jù)“母語教育”政策,1953年,種族隔離政府頒布了《班圖教育法案》,規(guī)定非洲本土民族1—8年級的基礎教育必須使用其民族語言,從9年級開始使用英語或阿非利卡語授課。自1949年開始,種族隔離政府陸續(xù)關(guān)閉了英國殖民者針對黑人開設的教會學校。

      《班圖教育法案》被視為種族隔離政府的一個陰謀,使非洲黑人無法掌握英語或阿非利卡語,從而無法接受高等教育,也就無法從事社會管理,被剝奪了接觸社會的權(quán)利。8年級以后,大部分黑人學生由于受到英語或者阿非利卡語水平的限制而輟學。種族隔離政府總統(tǒng)維沃爾德(Hendrik Verwoerd)在對《班圖教育法案》的陳述中聲稱,沒有必要教黑人孩子數(shù)學,因為他們只能從事一些低賤的工作,不需要數(shù)學。此外,《班圖教育法案》中對本土語言的劃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原來并不存在的差異,把本屬于同一種語言的方言劃分為不同的語言,導致了本土民族的內(nèi)部分化,阻止他們團結(jié)起來反抗白人統(tǒng)治(Giliomee 2003)。據(jù)統(tǒng)計,在《班圖教育法案》下,1—8年級的“母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南非本土民族的教育水平,考試通過率由1955年的43.5%上升到1976年的83.7%(Heugh 2003)。但較之于其在政治、經(jīng)濟、教育和民族融合上所造成的嚴重后果,這是微不足道的。

      對在社會政治、經(jīng)濟和教育上占絕對優(yōu)勢地位的白人來說,“母語教育”大大提高了阿非利卡語和英語的教育水平。“母語教育”的實施促進了阿非利卡語的發(fā)展,提高了阿非利卡人的民族認同感。不過,阿非利卡民族主義者把說阿非利卡語的有色人種從阿非利卡民族中排除出去,不承認他們是阿非利卡人(Van Rensburg 1999)?!澳刚Z教育”將白人和非白人徹底分開,是種族隔離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對于殖民統(tǒng)治和種族隔離的統(tǒng)治者來說,他們的語言政策無疑是成功的,有效鞏固了他們在社會政治、經(jīng)濟和教育領(lǐng)域的統(tǒng)治地位,實現(xiàn)了對非洲各族人民的長期壓迫和奴役。同時,形成一種嚴重的語言和文化歧視,導致很多本土民族對自己民族語言文化的自卑感。

      5.新民主時期的“多語制”語言政策及其影響

      伴隨1994年種族隔離的結(jié)束和南非共和國的成立,南非實行了“多語制”語言政策,從國家立法上保證了各民族語言的平等地位?!岸嗾Z制”語言政策適應了南非錯綜復雜的語言狀況,對發(fā)展非洲本土語言和提高非洲各族的民族認同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4年,在曼德拉的領(lǐng)導下,南非結(jié)束了種族隔離統(tǒng)治,開始了新民主共和國時期。1996年,政府頒布了新《憲法》?!稇椃ā返谝徽碌诹?jié)明確規(guī)定了南非11種官方語言,包括9種本土語言,分別是祖魯語、科薩語、南恩德貝萊語、北索托語、南索托語、斯威士語、聰加語、茨瓦納語和文達語,另外還有英語和阿非利卡語?!稇椃ā芬?guī)定所有官方語言一律平等,每個公民都有使用自己語言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并規(guī)定國家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提高本土語言的使用和地位,各級政府文件必須使用至少兩種官方語言。這11種官方語言在南非的具體使用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南非官方語言使用人口統(tǒng)計(南非統(tǒng)計局 2001年)

      (續(xù)表)

      新政府先后成立了國語服務局和泛南非語言委員會等機構(gòu)以改變本土語言長期受壓迫的地位,促進各本土語言的發(fā)展。2011年,隨著各族人民的需求和語言發(fā)展的需要,南非政府頒布了《南非語言法案》(South Africa Language Bill),以貫徹落實1996年《憲法》里規(guī)定的“多語制”語言政策?!赌戏钦Z言法案》聲明要采取符合南非實際狀況的積極措施,促進本土民族語言發(fā)展,政府部門、社會公共部門以及大型企業(yè)單位必須提供民眾所需要不同語言的信息和服務,并對具體的措施做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

      “多語制”語言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在南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岸嗾Z制”語言政策從法律上消除了殖民統(tǒng)治和種族隔離時期不平等的語言政策,明確規(guī)定了本土語言與英語和阿非利卡語的等同地位。從法律上消除了長期以來對非洲本土語言的歧視,促使南非各族人民語言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使其逐漸意識到民族語言的重要性,提高了對各自民族語言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南非各民族內(nèi)部的民族認同和民族構(gòu)建。

      與此同時,“多語制”語言政策在教育上徹底打破了種族隔離時期的“教育隔離”體制,實現(xiàn)了學校的非種族化。所有大、中、小學必須對不同膚色的學生開放,學校有權(quán)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選擇使用任何一種或幾種官方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九種本土官方語言均被列為學校的教學科目和大學入學考試科目。從1998年開始,英語不再是學生大學入學考試的必修科目。

      “多語制”語言政策適應了南非復雜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滿足了各族人民爭取獨立自主和實現(xiàn)民族認同的需求,是從文化和思想意識上擺脫西方殖民統(tǒng)治和種族隔離的重要手段和標志,是南非實現(xiàn)民主、平等、民族團結(jié)的重要標志和保障之一。同時,“多語制”語言政策是對某些國家“一種語言,一個民族”政策強有力的反駁,對其他非洲國家的語言政策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多語制”語言政策自實施以來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仍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zhàn)。目前英語在南非社會政治、經(jīng)濟和教育文化中仍占絕對優(yōu)勢地位。例如,南非各級官方網(wǎng)站、政府文件絕大部分仍然只有英語版本,南非國家電視臺的節(jié)目還是以英語為主導。本土語言在教育上的地位依舊很薄弱。比如,南非高等教育基本上以英語或阿非利卡語作為教學媒介語,本土語言,包括使用人口最多的祖魯語和科薩語,只是作為學科課程出現(xiàn)。因此,全面落實“多語制”語言政策任重道遠,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不懈的努力。

      6.結(jié)論

      本文闡述了南非在荷蘭殖民、英國殖民和種族隔離時期的語言政策與語言接觸。西方殖民者利用在政治上的統(tǒng)治地位制定并推行一系列推動殖民語言發(fā)展、打壓本土語言的政策。這些政策反過來鞏固了其殖民統(tǒng)治,對南非社會的民族認同與民族構(gòu)建造成嚴重影響。隨著1994年種族隔離的結(jié)束,新政府實行“多語制”語言政策,從國家立法上保證各民族語言的平等地位?!岸嗾Z制”語言政策適應了南非錯綜復雜的語言狀況,對發(fā)展非洲本土語言和提高非洲各族的民族認同感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zhàn),全面落實“多語制”語言政策需要政府和社會持續(xù)的努力。

      猜你喜歡
      種族隔離南非民族
      南非種族隔離時期城市黑人青年亞文化的形成及其成因
      我們的民族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南非的多彩暑假
      Green Book wins over Chinese audiences
      多元民族
      淺析導演斯派克?李的紀錄手法
      今傳媒(2017年10期)2017-11-04 17:43:46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完美再赴南非
      南非居大不易必備經(jīng)歷:被搶劫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0
      中阳县| 龙泉市| 西乌| 莎车县| 古浪县| 宝丰县| 宜州市| 平山县| 新泰市| 普宁市| 黔江区| 龙川县| 定安县| 百色市| 金昌市| 镇原县| 施甸县| 庄浪县| 牙克石市| 曲阳县| 邯郸县| 同仁县| 宜章县| 松滋市| 光泽县| 普陀区| 辽源市| 秦皇岛市| 栾城县| 封丘县| 祁门县| 卓尼县| 鹤山市| 丹阳市| 白水县| 马鞍山市| 万全县| 焦作市| 万盛区| 河东区|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