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旭東
冬季在五行中屬水,“宜藏不宜泄”,關鍵在于保暖,避風寒,適應冬天的氣候而活動,勿使毛孔過度開泄,減少體內陽氣向外散發(fā),并使精神內蓄,保持潛藏狀態(tài)。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說明冬季鍛煉身體的重要I生。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結、百病生。動則氣消,血脈通暢,百病不生。冬季運動可調節(jié)自身熱能,抵御嚴寒;活動肢體關節(jié),精氣血流暢通,增強免疫能力;提高胃腸消化功能,加快新陳代謝。有研究資料表明,長期堅持冬季鍛煉的人,耐寒力強,不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還能預防老年人常見的骨質疏松癥。
“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立冬后,運動時間應在早晨待陽光出現(xiàn)之后,運動前應做好準備活動,且待身體暖和后再脫去厚重的衣服。對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晨練并不是最佳的時機,因為晨起氣溫較低,而寒性收引,血管易收縮,寒性凝滯易使氣血運行不暢,使原有的疾病復發(fā)或加重。對這—人群來說,傍晚鍛煉是不錯的選擇。需注意,冬季不宜進行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會使汗多泄氣,有悖于冬季陽氣伏藏之道,故冬季宜選擇輕緩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做體操、跳繩、跳舞等。只要達到全身暖和、四肢不滯即可。很多人喜歡冬泳健身,但是冬泳并非人人適宜。因為冬泳運動劇烈,氧氣消耗大,對心肺功能要求較高,身體素質較差或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應謹慎選擇。
《黃帝內經(jīng)》記載:“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币簿褪钦f,在寒冷的冬季,應該早睡晚起,順應天時,以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功能。
冬季白天短、夜晚長,作息強調早睡晚起,每天要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早睡,即每天睡覺不晚于23點。夜晚之于人體就相當于冬季之于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在夜晚也要睡覺。23點是子時,相當于人體的冬天,睡覺時,陽氣才能藏入身體,而醒著時,陽氣則浮于體外,這時睡覺,人體的陰、精、氣、血、陽氣可補。晚起,即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后再起床活動?!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分休d有早晨、中午、傍晚勞作歇息的規(guī)律。凌晨4時是一天中最“危險”的時刻,此時血壓、體溫較低,血液流動變慢,血液濃度和黏稠度較高,最容易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尤應注意。當然,在夜間保證8小時睡眠的情況下,午睡可以適當減少。
冬季主蟄伏閉藏,所以冬季養(yǎng)生的核心就是“伏藏”二字。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緒低落,長期情志不暢,還可能導致嚴重的生理疾病。為了保證人體陰陽精氣之伏藏,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寧和情緒的穩(wěn)定,以保護人體的精、氣、神。
“藏情緒,調情志”需做到以下3點:第一,抑目靜耳,減少外界對神氣的不良刺激,則“神氣內守而心不勞”。不要輕易動肝火,防止情緒波動過大,使人體氣機運行障礙、臟腑功能失常,甚至損傷機體陰陽、精血等。第二,要精神內守,有意識地鍛煉、控制、調節(jié)自己的思維活動,使自己的心情始終處于淡泊寧靜的狀態(tài),并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老年人“保養(yǎng)”精神最好的方法是學習新知識、新事物,同時要增加社會交往,不斷否定自己跟不上形勢的觀念和思維方式。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要用各種方法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平時感興趣和喜歡做的事情上,借此來分散和轉移注意力,擺脫消極情緒的影響,將自己從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第三,多到室外曬太陽,適當運動,參加娛樂活動,以及外出旅游。這些活動可使人新陳代謝加快,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令人情緒開朗、精神愉快。
進入冬季,有些人會意志消沉,這可能是患上了“季節(jié)性情緒病”:對身邊事物不感興趣,伴有嗜睡、多吃、易怒、過敏等癥狀,并目年復一年地出現(xiàn),尤其多見于青年女性。精神調攝、體育鍛煉有助于減輕因自主神經(jīng)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激怒、焦慮、抑郁等狀態(tài)。冬季光照時間短是情緒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當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加,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這種激素的分泌。另外,在情緒低落時,不妨適量飲綠茶、咖啡,吃香蕉、巧克力等,有助于興奮神經(jīng)系統(tǒng),改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