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奇
那是個征雁悲鳴,戰(zhàn)馬哀嘶的時代;也是個風起云涌,百家爭鳴的時代。合縱連橫,任俠養(yǎng)士,戰(zhàn)國四公子的赫赫大名就這樣閃耀在歷史的長空中。
“濁世佳公子”平原君,“好客自喜”孟嘗君,“以身殉君”春申君,“不恥下交”信陵君,這四個人,無疑是戰(zhàn)國時期舉足輕重的風云人物。面對強秦,他們搜羅人才,廣招賓客。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穿越回戰(zhàn)國時代,我會成為誰的門客呢?
第一位排除的就是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平原君于邯鄲陷入危機之時,在毛遂的鼎力協(xié)助下與楚人結盟,求得救兵;又接受李同散金勵士的建議,從而成功抗秦存趙。然而,他見識短淺,后知后覺。無論是殺妻敬士,派遣毛遂,還是散金勵士,都是在他人的干預下,改變自己原來錯誤的想法,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在他身上,有紈绔子弟的“利令智昏”,作為他的門客,可能要么寄附三年無人問津,要么備受優(yōu)遇成為裝點門面的擺設,所以我不愿成為平原君的門客。
經(jīng)過一番思考,第二位排除的是春申君。從他上書秦昭王,語言得體、論據(jù)充足地勸言秦楚相善可以看出他才略兼?zhèn)?,以命相抵送太子歸楚可看出他忠心耿耿。司馬遷評價這兩件事:“何其智之明也!”但他把“富貴”與“面子”看得太重,使門客“躡珠屐”與趙國使者攀比;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以至于像朱英那樣的賢才遠他而去。他登上人生巔峰后得意忘形、不加提防,一不留神,當然摔得粉身碎骨。
好了,現(xiàn)在我的選擇對象只剩下信陵君魏無忌和孟嘗君田文了。在選擇之前,先來確定我的人物設定。
如果我并非雄才大略、品德高尚之士,而是一介草民,擁有一技之長,無處可去只想養(yǎng)活自己,我會投靠孟嘗君。孟嘗君號稱門客三千,他不分貴賤,都熱情接納,給予豐厚的待遇。馮爰見孟嘗君的時候,一開始說自己“無好無能”,孟嘗君不是一樣“笑而受之”嗎? 不過,王安石評價孟嘗君是“雞鳴狗盜之雄耳”“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如果我確實為有識之士,只是懷才不遇,隱于市井,我將寄于信陵君門下?!疤煜轮T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侯嬴,朱亥等市井賢士,愿意在關鍵時刻以死相報,可見魏無忌待人誠懇謙恭。在抗命援趙過程中,因幫助過如姬而得到兵符,說明信陵君勇敢仗義并非一時,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然而他最終被魏王廢黜后沉湎酒色而死,只能讓我嘆息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即使是名冠諸侯、聲震天下的信陵君,也有他頹廢脆弱的一面。
想象自己身居四公子門下,白衣長劍,或是陪他們出使別國,或是隨他們征戰(zhàn)沙場,或是為他們出謀劃策,或是對他們直言勸諫……歷史的煙塵早已散去,荒草黃土也埋沒了英雄尸骨。但在今天,我們翻開《史記》這部偉大的著作,仍能從字里行間讀到那時的風起云涌和悲歡離合。
【評點】
閱讀《史記》這樣的偉大著作,能讓人懂史明志。本文作者的思維別具一格,將自己置身于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通過“士”這一身份深入分析了戰(zhàn)國四公子的性格特征,既體現(xiàn)了人生抉擇的理性,又充滿了識人斷物的思辨性。文章角度新穎,通過作者的敘述,我們可以反思歷史、認識自己、明確志向,讀書時更要深入思考,自己有趣的想法有時遠比別人的心得來得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