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過去一年多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對幼兒發(fā)展影響的實驗追蹤研究”團隊在廣州大學葉平枝教授的主持下,在華東師范大學韓春紅副教授和河南大學朱細文副教授的參與指導下,正在對“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開展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本期開始,我們將會陸續(xù)分享該項目的研究成果,期待大家的關注,歡迎提出寶貴建議。
在教師角色的諸多隱喻之中,“火炬說”日益受到重視。教師要能夠點亮幼兒當下的生活,并且照亮其未來的人生。如何實現點亮和照亮呢?我們認為,這一富有哲學意味的形象、角色需要在教師營造的教育環(huán)境和心理氛圍中彰顯,在充滿吸引力的游戲和生活中閃現,在師幼互動中豐滿,更要在教師的日常評價和激勵中凝聚成形。
為了使幼兒園教師能夠成為幼兒成長的火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對幼兒發(fā)展影響的實驗追蹤研究”以“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的改善為切入點,探討“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的內涵、外延、特征、策略及原理,研究“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的具體策略,揭示“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對幼兒發(fā)展的長期效果和機制。
把握內部動力,煥發(fā)教師的生命光彩
教師是什么人就會進行什么樣的教育,要“照亮”幼兒必須自身發(fā)光。
動力? ? :教育理想和愛心是使教師充滿活力和溫暖的力量;是讓教師成為“太陽”而不是“月亮”,給予幼兒光明而不是陰暗的重要力量;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品德和態(tài)度、激情和幸福,更是激發(fā)幼兒發(fā)展、對幼兒富有生命意義的光和熱。
動力? ? :心態(tài)和思維方式是使教師的光亮長久持續(xù)的保證。與醫(yī)生和律師相比,教師的專業(yè)性和自我效能感比較難以實現提升、獲得滿足,因為大部分醫(yī)生可以通過治愈病人、律師通過成功結案而獲得專業(yè)性的提升和效能感的滿足,而教師的工作很難看到教育對象立竿見影的改變,也不會因為教育活動的結束而結束。教師的工作具有時間、空間的“無邊界”特征。(引自日本佐藤學教授)這種特征對教師心態(tài)和思維的要求非常高。心態(tài)的急躁和消極、思維的固化和短視都將影響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教育行為和職業(yè)熱情。
動力? ? :自我超越是光亮的源泉動力。對生命的熱愛、對成長的著迷,都將鼓舞教師在職業(yè)生涯中不斷自我超越,追求教育的智慧。誠如華東師范大學陳桂生教授所言:“生命是一種智慧的存在,智慧是生命的理性力量,智慧不僅讓教師照亮學生前進的航向,而且也點亮了自己的生命的旅程?!逃旧砭褪切枰笠缢枷牒椭腔鄣男袆??!?/p>
“發(fā)著光”的教師才能從“照亮”發(fā)展到“點亮”。他們能從每日的觀察和教育中,感受幼兒生命的脈動和成長,反思幼兒發(fā)展的當下和未來,開啟有效的師幼互動,通過看似日常、隨意、微不足道的日常評價建構幼兒積極的自我評價、自我意識、健全個性和充滿活力的精神世界。我們認為,好的教育不只是在教師的諄諄教導和教授中完成的,而是在每天頻繁發(fā)生、習以為常的日常評價中潛移默化地實現的。日常評價能誨人不倦,也能“毀”人不倦;能塑造幼兒,也能泯滅幼兒。如何與幼兒互動,特別是如何評價與激勵幼兒,是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瓶頸和關鍵。
立足三大基點,推動教師成為“火炬”
理論研究的多學科視角、實踐研究的生命關照和教育智慧、激勵效果的長期效應和科學驗證是本研究的三個基點。
基點一:多學科視角下的理論研究
教師日常評價行為是幼兒教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對幼兒行為所做的即時性的言語和非言語反饋行為,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導向作用。
從詞源學的角度而言,“激”是指水勢受阻遏后騰涌或飛濺,“勵”主要是指勸勉的意思,旨在讓人磨煉、振奮。激勵兩個字放在一起就可以理解為是遇阻時讓人振奮激發(fā)的意思。從心理學而言,激勵是發(fā)動和維持動機達成目標的心理過程。激勵在管理學中使用得最多,研究最為充分,主要指激發(fā)個體行為動機,調動行為者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關于如何激勵的理論研究較多,如激勵內容理論、激勵過程理論、激勵行為改造理論、雙因素理論和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等。在教育學中,激勵就是指激發(fā)和鼓勵。
基于多學科視角下的理論研究,我們將“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定義為:幼兒教師對幼兒活動動機的激發(fā)和自信心的提升,關照幼兒的生命狀態(tài)和心理感受,在幼兒取得進步時積極鼓勵,遇到危機時及時化解,消解并去除標簽效應,從促進幼兒積極自我評價的角度塑造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和個性,進而推動幼兒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激勵性評價的特征有五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正面的,而不是消極的、負面的;二是發(fā)展幼兒的積極自我評價能力;三是激發(fā)幼兒的內在動機,而不是外在動機;四是指向幼兒的發(fā)展,而不是管理幼兒的行為;五是過程性的,而不是結果性的。
基點二:充滿生命關照、聚焦教育智慧的實踐研究
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具有激發(fā)幼兒內在動機、強調過程、積極、使人自信、指向成長和發(fā)展等幾個特征。如果將幼兒的發(fā)展比喻成車子,教師的日常評價行為就是車子的方向盤,激勵性評價行為就是車子的發(fā)動機,教師就是把握方向盤和發(fā)動機的司機。如何將幼兒的發(fā)展導向理想的未來,需要教師具有強大的洞察力和較高的專業(yè)化水平。因此,通過進行“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的實踐,進而改變教師的生命狀態(tài)、精神世界和思維模式是我們研究的重中之重。
經過初步研究,“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的具體策略有三個方面。
1.具體評價。對幼兒值得贊賞的行為和各類進步給予具體評價,包括描述幼兒的行為或作品,用言語和非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再根據情況對孩子的上述表現進行總結,這樣的具體評價是真誠的、建設性的,能夠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發(fā)展,也感受到了教師的發(fā)自內心的欣賞,因而可以激發(fā)其內在動機促進發(fā)展建立積極自我評價的效果。
2.化解?;馐钱斀處煱l(fā)現幼兒緊張、焦慮、沮喪、自卑,不能回旋時,通過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幫其緩解,使其重拾信心的過程?;獾木唧w方法包括關愛、傾聽、同理心、成長型思維、教育智慧幾個方面。教師在化解的過程中要能夠識別危機,以積極的視角看待危機、化解危機,這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教育智慧。
3.去標簽。去標簽是當幼兒被成人貼上各類標簽后,教師通過日常評價行為消除他們對自己的刻板印象,讓幼兒開放自己、恢復自信的過程。去標簽是對已經被貼上標簽的幼兒去除標簽的過程,具體方法主要有傾聽、發(fā)現幼兒的閃光點、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表現自己的長項和良好表現,當幼兒老毛病再犯時能控制情緒,以情感的溫度和期待的力度幫助幼兒改變,最后能夠讓幼兒無意中發(fā)現自己或者他人對他的欣賞。
基點三:對激勵行為的有效性進行循證研究
激勵性評價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這似乎是一個不證自明的結果。但是,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會對幼兒的發(fā)展產生哪些方面的重要影響,影響的內在機制是什么?我們非常希望通過長期的追蹤研究,發(fā)現激勵性評價對幼兒影響的細節(jié)和內部過程,以及影響的長期效應——在教師的激勵下幼兒會有怎樣的人生和未來?過去的一年多來,我們已經對“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開始進行理論和實踐研究,以及相關數據的前測。未來,我們還將繼續(xù)進行行動研究,逐漸提高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能力,使他們成為能“照亮”幼兒心靈的教師;還會定期測試教師發(fā)展和幼兒發(fā)展的數據,直到幼兒進入小學二年級,通過教師和幼兒發(fā)展數據的變化,進行實證研究。同時,我們也會進行各種短期的實驗研究,與行動研究和追蹤研究相結合,全面深入地探索教師激勵性評價與幼兒發(fā)展的關系。
總之,我們相信,激勵創(chuàng)造未來,智慧改變人生。
注: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激勵性教師評價行為對幼兒發(fā)展影響的實驗追蹤研究”,項目編號為BHA16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