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勻音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你失眠后會做什么?翻來覆去地?fù)甘謾C(jī)?聽音樂?還是索性起床,翻上幾頁小說?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張繼失眠了。
彼時(shí),夜深人靜,明月高照,滿地白霜,漁火點(diǎn)點(diǎn)。他提筆寫下《楓橋夜泊》。從此,人們記住了寒山寺,也記住了這個(gè)讀書人的一夜清愁。
在唐代,落第的舉子大有人在,張繼就“躺槍”了。臺灣地區(qū)作家張曉風(fēng)不無遺憾地說:“偌大的榜紙擠不下張繼的名字?!卑彩分畞y爆發(fā),叛軍占領(lǐng)了洛陽,又直逼長安,兩京不保。為躲避戰(zhàn)亂,張繼乘船南下,流寓吳越一帶,過著漂泊的生活。在某個(gè)悲涼的秋夜,張繼乘船來到楓橋下,聽著不遠(yuǎn)處寒山寺傳來的鐘聲,孤寂而遼遠(yuǎn),想起自己失意的青春,國家凋敝的景象,百姓悲苦的流離,不禁愁緒郁結(jié),吟出了聞名千古的詩。這份對孤獨(dú)之感的精妙注解,成為穿越時(shí)代、歷久彌新的印記。
寒山寺位于蘇州城西古運(yùn)河畔楓橋古鎮(zhèn),始建于南朝蕭梁代天監(jiān)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傳唐代高僧寒山自天臺山國清寺來此住持,唐代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成為吳中名剎。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nèi)古跡甚多,正殿里供奉的佛像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岸伞背3R髟娮鲗?,他們之間的玄妙對談成為至今傳頌的妙語。寒山問:“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p>
清代國學(xué)大師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記》中說:“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边@簡潔明了又暗含憂思的詩句,在日本也相當(dāng)“火爆”。2006年5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曾經(jīng)到訪蘇州,說過“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蘇州也贈與了日本復(fù)刻版的“寒山寺詩碑”,據(jù)說這個(gè)碑是張繼寫此詩出名以后,唐朝皇帝在寒山寺立碑以紀(jì)念這位詩人。可見,文化的影響力,往往是可以超越種族和國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