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一位煙商在集市大談特談抽煙的好處:解悶、提神、男子漢的風(fēng)度。恰巧一位老者路過此地,上前大聲說道:“抽煙的好處,不止這位先生說的這些,至少還有三點:第一,狗一見抽煙的人就害怕、逃走;第二,小偷不敢到抽煙人的家里偷東西;第三,抽煙者永遠年輕。”
話到此處,圍觀者誤以為老者是善言好意,沒想到,老者接下來的話來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zhuǎn),亮出底牌,道出抽煙“三大好處”的真正原因:“一是抽煙的人駝背的多,狗一見以為這種人是要撿石頭打它,能不害怕嗎?二是抽煙的人夜里愛咳嗽,小偷以為他沒睡著,所以不敢去他家偷竊。三是抽煙的人影響壽命,過早死亡,所以永遠年輕?!边@里老者之言,可謂欲擒故縱,運用逆向思維,反話正說,在肯定抽煙的“三大好處”的基礎(chǔ)上道出本源,形象生動,切中要害。
倒過來寫,就是要反過來看。老者語言的高超就在于它一反常理,先渲染,鋪陳抽煙的“好處”,接著異峰突起,底蘊忽現(xiàn),給人余音繞梁之感,產(chǎn)生了趣味橫生的效果。
我們再看一個有關(guān)愛迪生的小故事:有一個青年誓要發(fā)明一種能溶解任何東西的液體,愛迪生聽說了他的想法后反駁說:“那你打算將這種液體放在什么地方?”愛迪生用反過來看的思路,假定能發(fā)明這種液體,然后推出其荒謬之所在。
倒過來看是一種逆向思維方法,科技發(fā)展史上,人們運用逆向思維取得創(chuàng)造性成果的例子比比皆是。1901年的一天,英國倫敦的一個火車站舉行了一次新式除塵器的公開表演。除塵器的工作原理是把灰塵吹跑。當(dāng)在火車車廂里試用時,灰塵彌漫,搞得人們滿身塵垢,無法睜眼。乘客赫柏布斯腦筋一轉(zhuǎn):“改吹為吸怎么樣?”后來幾經(jīng)試驗,終于制成了吸塵器??梢?,具有逆向思維的能力是多么重要。
一些同學(xué)在作文時,常會感到頭腦發(fā)脹,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寫著寫著沒詞了,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感到“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此時如果能及時地進行逆向思維,反過來看,倒過來寫,往往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過來看可以說“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們說“開卷有益”,你也可以說“開卷未必有益”。這是反向立論,把正的反過來說。當(dāng)然,反的也可以正過來說,例如,“異想可以天開”“弄斧不妨到班門”“對牛也可彈琴”等。作文時運用逆向思維會幫你打開一片新天地,不僅能使文章內(nèi)容豐富,而且正反對照,還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使文章獨具新意。
謊話有時更可愛
一考生
從小不管是在學(xué)校里,還是在家庭中,我們都被教導(dǎo)說做人要誠實,不可以說謊,說謊會有何等害處,等等。但仔細想來,這些話未免有失偏頗了。對于謊言,我認為也應(yīng)分正反兩方面去評斷。
一方面我稱它為“惡意的謊言”,也就是有些人為了達到自身的目的或為了不使災(zāi)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不惜昧著良心去欺騙別人,甚至栽贓嫁禍,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這么做,表面上可能是得利了,保全了,但總有一天,真相會大白于天下,你也會因此受到懲罰。就算萬幸那一天沒有到來,可每天的心驚膽戰(zhàn)、輾轉(zhuǎn)難眠,每天滿心的愧疚,這種心理負擔(dān)比懲處更痛苦。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話,自是萬萬說不得。
另一方面叫Notluege,這是德語,意思是“出于禮貌不得不說的謊”,簡單地說也就是“善意的謊言”。如果你問我Notluege存在的理由,我會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每時每刻都能講真話的,并不是每時每刻說真話的效果都比謊話好,謊言有時是很必要的。在很多事上,小到為了不使人難過,為了緩解氣氛,大到為了大家的利益,為了大局的勝利,其中都有Notluege的影子。
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富人生子慶祝,賓客盈門,競相獻媚。有人說,此子將來必大富大貴,主人喜上眉梢。又有人說,此子將來必長命百歲,主人樂在心頭。忽然有一個人說,此子將來必死,主人怒不可遏??吹竭@,你一定會覺得這賓客太不識趣,但仔細想想,這幾人中誰是說實話的呢?
再譬如說,《三國演義》中著名的黃蓋詐降,二戰(zhàn)中英國的浮尸計,哪個不是謊言?但沒有它們,歷史上怎會有火燒赤壁?又怎會有二戰(zhàn)的勝利?兵不厭詐?。?/p>
烈士陳然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的“自白”書》。對于一個被敵人抓住的俘虜來說,說真話意味著什么呢?那就是當(dāng)叛徒,而歷經(jīng)折磨咬緊牙關(guān)不說實話的人則被稱為英雄。如果按為人不可說謊來看,這該是什么邏輯呢?
最后,我想以一個小故事來作為結(jié)束,從中大家可以領(lǐng)悟到什么是善意的謊言,為什么會有善意的謊言。
莉蓮·卡特是美國前總統(tǒng)吉米·卡特的母親。一天,一個記者到她家中對她說:“您的兒子到全國各地去演講,并告訴人們?nèi)绻鴮λ麄內(nèi)鲋e,就不要選他。您能不能誠實地告訴我,您的兒子從來也沒撒過謊嗎?”
莉蓮·卡特說:“可能有時也撒些無惡意的謊吧。”
“無惡意的謊言和其他謊言有何區(qū)別?您能否給下個定義?”
“我不知道能不能下這個定義,”莉蓮·卡特說,“但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你記得幾分鐘以前你進來時,我對你說你看起來有多精神,我有多高興見到你嗎?”
孫臏智勝魏惠王
孫臏是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魏惠王心胸狹窄,忌其才華,故意刁難,于是對孫臏說:“聽說你頗有才華,若你能使我從座位上走下來,我就任用你為將軍。”魏惠王心想:我就是不起來,你能奈我何!
孫臏想:魏惠王賴在座位上,我不能強行把他拉下來,把皇帝拉下馬那可是死罪。這該怎么辦呢?只有用逆向思維法,讓他自己主動走下來。
于是,孫臏對魏惠王說:“我確實沒有辦法使大王您從寶座上走下來,但是我卻有辦法使您一直坐在寶座上?!?/p>
魏惠王心想,這不還是一回事?我就是不坐下,你又能奈我何!于是,魏惠王便樂呵呵地起身,從座位上走了下來。
孫臏見狀馬上說:“我現(xiàn)在雖然沒有辦法使您坐回去,但我已經(jīng)使您從座位上走下來了?!?/p>
見此,魏惠王方知上當(dāng)。
【素材解讀】
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同時與其正反兩個方面打交道,只不過由于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養(yǎng)成一種習(xí)慣性的思維方式,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
“說謊”一般是不提倡的,本文卻反其道而行之,以“謊話有時更可愛”為中心,論證了特殊情況下,善意謊言的影響力,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文章先是通過下定義的形式,引出“惡意的謊言”和“善意的謊言”;接著運用舉例論證,對“善意的謊言”詳加論述,使說理更具說服力;最后以一個幽默的小故事收尾,忍俊不禁的同時又能引人思考。
作文貴在創(chuàng)新,本文在立意上獨樹一幟,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具有較強的辯證思維。張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