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兵
12月到次年1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jié),也是心腦血管病、呼吸道疾病、腫瘤等慢性病患者比較難熬的時節(jié)。這類人群長期飽受疾病折磨,身體偏弱,御寒能力偏差,所以在寒冬到來之時容易發(fā)生危險。那如何才能平安度過嚴冬呢?下面為大家奉上“4大錦囊”——
錦囊1:合理飲食,注意補充蛋白質和水分
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這可促使人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快,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因此,安全過冬,需要注意合理飲食。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yǎng)素,但大量蛋白、脂肪的攝入會增加肝臟、胰腺等消化器官的負擔。所以,總體應遵循“低脂肪、少量優(yōu)質蛋白質和高碳水化合物”的原則,即多吃主食,適量魚、蝦、鵪鶉蛋及各種豆制品等低脂肪、高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
寒冷還會導致排尿增多,使鈉、鉀、鈣等無機鹽流失較多。所以,冬天進補時,應該多吃含鉀、鈣等無機鹽較多的食物,例如多吃一些香菇、芋頭、板栗、桂圓、南瓜等溫熱性質的食物。香蕉雖然含鉀較多,但性質寒涼,冬天不宜多食。另外,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也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多來自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于新鮮水果和蔬菜。
冬季空氣干燥,人體水分十分容易流失,造成大便干結,這對慢病人群的健康會產生較大影響,所以還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錦囊2: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冬季,人群密集的地方,各種細菌、病毒等可能在空氣中大量散播。腫瘤患者,尤其是接受過化療、放療的患者,免疫力較低,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各種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旦感染,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康復。因此,腫瘤等慢性病人群在寒冷天氣要注意保暖,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晨起及夜間氣溫低時減少外出,在空氣污染嚴重的霧霾天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外出需戴帽子、口罩。若出現發(fā)熱、咳嗽、鼻塞、流涕等癥狀時,需及時就診,遵醫(yī)囑行相關檢查。
錦囊3:適量運動,注意休息,避免單獨外出活動
在作息起居上,慢性病人群應早睡晚起,天氣良好時應在上午10時后到公園等處活動,但不要選擇激烈的運動項目,可進行散步或快走等活動,以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防止感冒誘發(fā)心肌炎。但要注意,運動時間不宜過長,運動量不要過大,不能出現心率大幅增強及胸悶、氣短、咳嗽、胸痛等癥狀。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運動量在冬季要相應減少,原有冠心病者要隨身攜帶急救藥品。有一些患者,如乳腺癌患者在長期服用內分泌藥物治療后易出現骨質疏松,腫瘤骨轉移患者容易出現骨折,這類人群宜選擇動作緩慢柔和的運動項目。
同時,建議慢病患者與家人結伴而行,盡量避免單獨外出活動。
錦囊四:心態(tài)平和,按時用藥,定期復診
保持平和心態(tài)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使體內各組織細胞的功能正常。
心腦血管患者要定期復診,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科學合理地用藥是預防疾病復發(fā)或加重的關鍵,切不可隨意停藥。
另外,對于曾經做過手術的人群,身體表面會留有手術疤痕,冬季天氣的冷熱變化也會使疤痕隨之收縮和松弛,進而引發(fā)疼痛、瘙癢等異常感覺。這時可進行疤痕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癥狀;若效果不好,可遵醫(yī)囑服用鎮(zhèn)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