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基礎學科,在塑造學生品格、陶冶情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引導學生運用從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描寫事物,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對如何引導學生描寫事物提出幾點建議,供同仁參考。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溝通,告訴學生認真傾聽、積極參與、尊重他人。為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要先將學生分組,分組時要注意人數(shù)和學生層次是不是合理,然后確定哪個是組長、哪個負責記錄,哪個負責匯報。要合理分工,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一段時間后,將組內(nèi)成員的職責調(diào)換,輪流擔任不同職位,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分組方式有異質(zhì)分組和同質(zhì)分組兩種。異質(zhì)分組要求組內(nèi)各成員具有明顯的層次差異,成員性格、水平各不相同,可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同質(zhì)分組則是將差異較小的同學放在一組,這種分組方式可以使教師更多關注學習較差的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將學生掌握的詞語匯集在一起,等于提升了每個人的詞匯量,如此,學生在描寫事物時可用的詞語也會更多。
寫作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如果寫的事物與生活脫節(jié),那便會沒有特點、沒有生命力,內(nèi)容空泛,毫無味道。描寫事物的詞匯常常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的,這就要求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積累詞匯,多看、多聽、多思考,從獨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然而,現(xiàn)實則是另外一種情況,目前,小學生可接收的知識、信息很多,他們卻習以為常,不能合理運用。我們要讓學生制定積累素材的計劃,引導他們隨時記錄生活中的精彩瞬間。比如,我會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記錄見聞、感受。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會積累很多素材,這意味著他們以后寫作時可以隨時調(diào)用,不用再擔心“無米下鍋”。
把事物描寫得精彩需要提升語言運用能力,而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積累。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豐富語言內(nèi)容和表達形式。而且,好詞佳句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讓學生形成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寫作習慣。教師需要提醒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要積累好詞佳句,豐富語言,不能單單在作文課堂上積累。通過積累、學習,學生可大幅度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比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日月潭》一文描寫了日月潭的美景。文章采用擬人手法,對日月潭一天里不同時間的美麗場景進行了描述。教學時,我要求學生抄錄文中的佳句,學習如何使用擬人手法。又如,《古詩二首》包含《登鸛雀樓》與《望廬山瀑布》,均為寫景的詩。通過學習,學生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我要求學生回憶自己看過的美景,可以是名山大川,可以是家鄉(xiāng)名不見經(jīng)傳的山丘,甚至可以是一池不起眼的春水,描述所見所聞,表達所思所想,要求文筆簡練,引人入勝。最后,我和學生一起篩選出優(yōu)秀作品,并在課堂上朗讀、品評。這種教學方式,能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其素材,還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此外,對好詞佳句的學習不能停留于背誦和引用,還要仔細揣摩,思考其中的寫作技巧,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同樣以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日月潭》一課為例,在充分研究和學習擬人手法后,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我讓學生運用擬人手法描寫一處風景,看誰描寫得更生動形象。對于寫得好的同學,給予鼓勵和表揚。
以上是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jīng)驗總結(jié)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對廣大同仁的寫作教學有所助益,也希望能幫助學生拓展寫作視野,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