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春夏
很多人在開展讀書會前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應(yīng)該是如何邁開第一步?
“敬老悅讀”領(lǐng)讀者培訓(xùn)計劃初始,我就思考:我們的老人,會喜歡讀書會嗎?讀書會是他們自己讀,還是我們讀他們聽?如果讀,他們喜歡什么樣的形式?如果讀,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書籍、什么樣的內(nèi)容?開始辦一個讀書會,我們需要準備些什么?
然而,在2個多月的活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多慮了。老人們很善良,會包容我們活動的不足;老人們也很感恩,感謝我們提供這樣的閱讀分享空間;而最不能忽視的是,他們很有力量,他們需要參與,他們愿意在組織中有更多的擔(dān)當(dāng)。
驛站的讀書會是如何開始的呢?有一天,驛站原有的書法課臨時取消了,但是仍有一些叔叔阿姨來到驛站,想到以后要開展讀書會的活動,我就借機說:“叔叔阿姨們,過兩天我要去參加一個敬老悅讀讀書會培訓(xùn),想把讀書會的形式引咱們驛站來,咱們一起聊聊唄?!?/p>
無意中的一個提議,就促成了讀書會小組的成立。而之前迷茫的問題,也被叔叔阿姨們的一句“沒事兒,咱們慢慢來,慢慢摸索著弄”給徹底打散了。
于是,每周三14:00老人們準時會帶著各自在家準備的零食、飲品來到驛站參加讀書會;而讀書會常駐讀友,就是最初成立會上一起的幾位老人。
在培訓(xùn)群里,經(jīng)常看到其他老師分享的讀書會照片,與大部分讀書會不同,我們驛站的讀書會只有10個人,每次到場參加的活動5~7人。在與老人們交流后,我們也最終決定,把讀書會就打造成小規(guī)模的、深交流的小型讀書會。
讀書會第一次活動,我們驛站為老人準備好了書、也打印了文章,供叔叔阿姨們選擇。讀書會開始時,唐阿姨特別羞澀地問我:“春夏,我很久以前寫了一篇文章,一直都在我的日記本里,但是,知道咱們有讀書會以后,我就又拿出來了,讀著讀著,就特別想和別人一起分享我寫的與父親有關(guān)的故事。你看行嗎?”
當(dāng)時,我一點兒也沒猶豫,就和其他叔叔阿姨們說了唐阿姨的想法,其他叔叔阿姨也特別地支持。
就這樣讀書會的第一次活動,分享閱讀的是驛站老人自己的文章,說的是他們自己的故事。那篇文章叫《我的父親》,當(dāng)唐阿姨淚流滿面讀不下去時,其他的叔叔阿姨也自然而然地幫著她接著讀,最后,第一次讀書會4個人,3個小時,有說有鬧,有笑有淚。
也是因為這樣第一次讀書會的嘗試,把讀書會定義為小型讀書會。因為,他們心里總有一些往事,想有人一起分享;總有一些話題,想共同探討;總有一些話,曾經(jīng)無人可訴說;而也有一些心里話,無人愿意傾聽。而這些心里的故事,要是有人聽多好;這些悲傷有人分擔(dān),多好;喜樂有人分享多好。
那些主題的探討,需要彼此深入溝通;那些精神上的分享,需要獲得彼此的共鳴;而那些自己的故事,需要彼此的信任;于是,我們決定,組織小型私密的心靈觸碰的讀書會。
我想分享一下我們一位阿姨自己文章里面的一段話。
有一次,忘記什么原因,突然有想擁抱父親的沖動,但那個時候的父輩,威嚴還是多于親切。想做但沒有做,這是我一個很大的遺憾。父親對我一生的關(guān)愛,我卻一個擁抱都沒有給過他。
我想說:那些父母還健在的人們,找機會多擁抱你們的父母吧!別給自己留下遺憾,你們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