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黃精、玉竹各30克,決明子9克,川芎3克。
主治:腦動脈硬化癥、腦中風(fēng)后遺癥以癡呆、健忘、眩暈為主癥者,還可用治腦梗塞、腦萎縮、神經(jīng)衰弱(以健忘、失眠為主癥者),以及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辨屬陰血虧虛、風(fēng)陽竄絡(luò)者。本方對肝腎虧虛及氣血不足、淤血阻滯腦動脈而致的頭痛眩暈、腦力不足、記憶力差、煩躁善怒、失眠多夢、體倦無力、舌淡脈弱者,用之必定有效。
指征:證屬肝腎不足,氣血虧虛,以眩暈、頭痛、健忘、耳鳴耳聾、腰酸乏力、脈弱為主癥者;血脂偏高,血壓較高,舌苔不厚膩,而見舌質(zhì)紫暗者;腦血流圖、腦電圖、經(jīng)顱多普勒、CT等檢查,證實為腦動脈硬化、腦萎縮、腦梗塞等病變者。
禁忌:舌苔白厚膩或黃厚膩、痰濁顯著、肝陽肝火偏亢者,不宜使用本方。若誤用則眩暈明顯,并有胃口差、腹脹、便瀉等副作用出現(xiàn)。故脈弦滑、舌質(zhì)深紅、舌苔黃膩、納呆胸悶,或外感引起的頭暈昏痛,或肝火及濕熱征象明顯者,當(dāng)忌服。
組成:生甘草、炒延胡索、紫蘇葉、廣郁金各10克,生大黃6克,代赭石、生地榆各30克,赤芍15克。
主治:食管炎。凡進(jìn)食有灼痛感,服之必定有效。若咽部作梗伴噯氣者,本方效果不顯著,但無不良反應(yīng)。
加減:如咽干加胖大海10克,女貞子30克。
組成:金狗脊、當(dāng)歸、炒白術(shù)、仙茅各10克,仙靈脾、熟地、炒白芍、補骨脂、山藥、菟絲子各15克,生黃芪25克。
主治:不孕癥、習(xí)慣性流產(chǎn),慢性腎炎,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凡脾腎陽虛服之有效。
指征:頭昏肢怠,腰酸乏力,面色黃白無華,脈細(xì),舌淡尖邊有齒印,苔薄白。
加減:慢性腎炎,腹脹便溏浮腫加豬苓、茯苓各10克,大腹皮12克;習(xí)慣性流產(chǎn)加炒杜仲、桑寄生各10克;血小板減少加仙鶴草30克;再生障礙性貧血加仙鶴草30克,女貞子、旱蓮草各15克。
禁忌:脾腎陰虛者不宜使用本方,用之則口干舌燥。
組成:青木香6克,蒲公英5~10克,白芍10克,甘草、黃連各3克。
主治:胃脘痛(慢性淺表性胃炎活動期,伴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胃痞嘈雜(慢性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等)。凡肝胃氣滯郁而化火,胃失和降者,用之常有較好療效。
指征:苔薄黃或糙黃,舌質(zhì)偏紅,脈弦或弦細(xì);胃脘疼痛引及脅肋或腹脹噯逆或嘈雜灼熱,口中干苦有濁氣,大便干燥;內(nèi)窺鏡檢查有相關(guān)指征者更適用。
禁忌:凡脾胃虛弱、陽氣虧虛、形寒面黃、食少便爛、苔白滑舌胖齒痕、脈沉細(xì)或濡弱者不宜使用,用之更易損傷陽氣,礙運滯納,甚則嘔逆泄瀉。
(以上內(nèi)容選自《方藥心悟》)
編后:偏方驗方數(shù)不勝數(shù),很多人自行應(yīng)用,有用對了的,也有用錯了的。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種疾病,用藥也可能差異很大。因此,我們不主張讀者自行用藥,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對癥、安全地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