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嬌
新課程理念對于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特教學?!保┙逃芾砉ぷ魈岢隽诵碌囊?,我們要積極提升特教學校教育效果,切實關注特殊學生的需求,實行全面發(fā)展與缺陷補償相結合的方針,幫助學生回歸社會、適應社會。為此,本文重點從開展個性化教育、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啟發(fā)式教育這三個維度,提出了新課程理念下特教學校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一、尊重學生差異,實施個性化教育
1. 了解學生想法,開展個性化教學。積極開展個性化教學,對于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主張、遵從學生個體學習需要、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特教學校的學生或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或存在身體方面的問題,無法像正常學生一樣進行學習實踐,因而教師要與之展開密切的溝通,充分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幫助他們化解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實現自我突破和成長。
2. 關注個體差異,實施差異化教學。由于特殊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特教學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較大難度,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就必須充分關注個體差異,立足于學生的不同特點和不同心理傾向,展開差異化的教學。具體而言,教師要對學生開展一對一的密切接觸和交流,充分把握他們在知識理解能力、學習接受能力、問題分析能力、自我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的困惑,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從而滿足學生的特殊學習需求,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實現個人心智方面的提升。
3. 基于學生需求,整合多元化資源。特殊學生在智力發(fā)展、語言溝通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這對教師的多元化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需要,在此基礎之上運用新媒體技術、多模態(tài)手段以及影視音像等工具進行資源收集和整理,并對特殊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從而達到促使他們掌握知識、彌補不足、強化身心的效用。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力,善于運用最前沿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運用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方法來指導特殊學生,爭取最大化地確保特殊學生實現自我成長和進步。
二、明確課程目標,實施生活化教學
1. 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動機。創(chuàng)設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他們理解知識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師應結合課程主題開展多元化的教學導入內容。比如,可以利用歌曲、動畫、表演等方式來吸引特殊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對本次課程產生強烈的期待,通過這種感性疏導的方式,特殊學生的心智和情感被點燃,有助于其綜合感悟力和理解力的提升。其次,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教師應積極開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給予耐心指導和密切關懷,從而更好地了解特殊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效率,不斷推動特殊學生的進步。
2. 鼓勵親身體驗,提升感悟能力。實踐是提升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對于特殊學校教育管理而言,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必須要鼓勵學生親身體驗,不斷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實現其審美、思想、心智等方面的全面提高。為此,教師要積極組織手繪活動、折紙游戲、歌唱比賽、運動訓練、生活技能比賽等,讓特殊學生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實現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的提升,從而完成自身的超越和進步。
3. 教學貼近生活,強化教學效果。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在開展特殊學校教育管理過程中,教學應貼近生活,力求實現教學與生活的雙向融合。一方面,教師要帶領這些特殊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從生活和自然中感悟美、欣賞美,不斷開啟他們的心智和思維,讓他們從生活中獲取前進的滋養(yǎng)和動力,這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將生活和大自然的相關場景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比如,將“超市購物”場景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超市購物體驗”“購物消費”“找零錢”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大化地幫助特殊學生學習數學,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和運算能力,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實現生活與學習的緊密結合,幫助他們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注重教學評價,實施啟發(fā)式教育
1. 采取多元化評價方法。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最后一環(huán),通過實現有效的教學反饋和教學評價,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改進教學。在特殊學校教育管理過程中,應善于采取多元化教學評價方法,來對特殊學生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評價。首先,將特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融入到最終的教學評價中,以便于對特殊學生有更加精準且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保證教學評價過程的科學性和準確度。其次,應注重教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比如,采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主題和評價方法,允許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去,實現教師、學生、小組等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主體,從根本上強化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 構建過程性評價標準。深入開展特殊教育過程性教學評價,是確保教學取得實效性的關鍵所在。第一,要強調全程性教學評價,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心智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等要素都融入到教學評價體系中,從而更好地保證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第二,采取平時學習+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僅要注重學生平時的表現,還要重視期末的考試評價,這樣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來實施評價,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評價的實效性。
3. 實施差異化教學評價。實施差異化教學評價,能夠充分落實以人為本的主張,這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在實際的特殊學校教育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落實差異化教學評價,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特殊性來展開具體的教學評價。首先,在制訂教學評價指標的時候,要以學生的特點為前提進行設計,結合學生的不同特征為之制訂不同的指標,從而確保教學評價的針對性。其次,基于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個別性,在教學評價的時候,既要保證教學評價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同時也要確保教學評價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比如可以通過傳統(tǒng)筆試的方式進行評價,還可以通過學習成果展示來評價,真正將差異化教學評價落到實處。
總而言之,特教學校必須立足特教這一特殊情況,拓寬思路,進而實現特殊教育學校的育人目標。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浦縣特殊教育學校 責任編輯:林彥 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