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群
摘要:美術課堂的差異化教學,是美術教師在了解每個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的基礎上,根據(jù)班級特點,分類制訂美術課堂的教學目標,選擇、重組、優(yōu)化教學資源,給予學生差異化美術學習支持。在美術課堂中推進差異化教學,需要關注不同學習風格的形成,強調不同學習方法的獲得,重視不同評價視角的選取。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學習風格學習方法評價視角
美術課堂的差異化教學,是美術教師在了解每個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的基礎上,根據(jù)班級特點,分類制訂美術課堂教學目標,選擇、重組、優(yōu)化教學資源,給予學生差異化美術學習支持。在美術課堂中推進差異化教學,關注不同學習風格的形成、強調不同學習方法的獲得、重視不同評價視角的選取,讓學生經(jīng)歷美術“真學習”。
一、關注不同學習風格的形成
“學習風格”由美國學者哈勃特·塞倫于1954年首次提出,是指學習者在信息接收、信息加工的過程中,根據(jù)自然喜好而選擇的接受方式。這種方式受環(huán)境、認知、情感、年齡、個性等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通過前期建立美術學習檔案、運用觀察清單、日記等方式,教師已初步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根據(jù)學生間的差異,從中選擇一些適合學生的美術教學內容、學生喜歡的美術表現(xiàn)方式,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美術學習風格。20世紀80年代中葉,美國學者瑞德從感知偏愛的角度把學習風格分為聽覺型、視覺性、觸覺型、動覺型、合作型和獨立型。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人偏好,設計差異化美術小練習,助力學生不同美術風格的形成。
以蘇少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海洋世界》一課為例,筆者以“海底探險之旅”為主題,創(chuàng)設了小精靈王國的班班和莉莉一家在海底探險的大情境。教學中,筆者設計了指向不同學習風格的四個差異化練習:第一,聽覺型和視覺型,讓學生觀看微課程視頻“班班和莉莉小王國——海底探險之旅”,向教師、同伴或家人口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不同海底生物,以及它們的基本特征、紋樣特點等;第二,觸覺型和動覺型,讓學生使用“百寶箱”的圖案(見圖1),創(chuàng)作個性海底生物,或者掃描蘊含學習方法的二維碼圖片獲得學習支持,根據(jù)提示完成有關海底生物的思維導圖,明確構圖元素;第三,聽覺型、視覺型、觸覺型和動覺型,讓學生觀看微課“立起來的海洋世界”,并選擇微課中的方法動手制作立體海洋生物裝飾;第四,獨立型和合作型,讓學生個人或小組合作,將海底元素組合成有趣的場景。
根據(jù)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愛好,筆者將四類練習差異化推送給不同的學生,讓他們繼續(xù)沿著“海底神秘之旅”的故事主線,按照自己的學習風格,選擇與自己能力匹配的練習,以個性化的表達形式展示自己的練習成果。相同學習風格的小組合作時,還可以根據(jù)組員學習風格的多樣性,設計多種角色,共同完成練習。如由聽覺型、視覺型、觸覺型和動覺型學習風格學生組成的小組,就分別設計了“大編導”“剪刀手”“繪畫師”“粘專家”等角色,展示別致多樣的美術作品(見圖2);獨立型和合作型學習風格小組中,個人與小組分別發(fā)力,有的挑戰(zhàn)自我,自主動手,有的互補互助,也展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見圖3)。關注不同學生不同美術風格的教學,很大程度上觀照到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歷程,讓每個學生都有較大的收獲。
二、強調不同學習方法的獲得
學習方法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開展有效學習的程序、規(guī)則、技巧等。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學生,因生活經(jīng)驗、身體特征、性格特征、認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美術思維方式,在學習過程中也會采用不同的美術學習方法。教師可結合美術知識本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美術學習方式的差異性,“就地取材”,及時觀察,及時引導,讓他們以個性化的美術學習方法投入學習。
(一)設置差異化問題
順應學生的發(fā)展層次,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認知,在教學中設置差異化問題,有助于學生差異化學習方法的獲得。
蘇少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找找三角形》一課要求學生找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對于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一下子很難聯(lián)想到什么物體是三角形的,因為生活中他們常見的物體大都是圓形和方形的。由此,筆者出示了4個問題:①(出示圖4)看一看老師發(fā)現(xiàn)了哪些三角形?②(出示下頁圖5)小熊貓華華家都有哪些三角形?③找找我們教室里有哪些三角形呢?④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三角形?
上述問題中,第一個意在引導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發(fā)現(xiàn)的三角形粽子,知道自然界中三角形的存在,通過觀察初步感知三角形;第二個意在帶著學生“走進”小熊貓華華家,通過觀察、聯(lián)想找出華華房間里的三角形物體,對三角形有更深一些的了解;第三個意在讓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觀察、聯(lián)想、分析,從每天出入的教室里尋找三角形的物體;第四個意在讓他們通過聯(lián)想、分析、篩選、歸類等,再現(xiàn)生活中更多的三角形物體。對于前兩個問題,筆者選擇讓思考能力較弱的學生回答,請基礎較好的學生做“小老師”,快速判斷同伴的回答是否合理,或者有不合理的說明理由;組織生生交流與評價,互相補充、質疑、釋疑。對于后面兩個問題,筆者請基礎較好的學生交流,教師參與引導,促使全體學生的思維模式從單一走向多元。
差異化問題的設置,觸動了不同層次學生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少學生主動通過自主思考,選擇并改進自身的美術學習方法;部分學生借助小組交流自覺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發(fā)現(xiàn)了三角形的臺球桌、三角形的建筑、三角形的金字塔、懸掛的三角鐵、三角形的橡皮等。長期以差異化問題牽引學生的思維,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便會逐步由初級向高級發(fā)展,選擇的學習方法也會更適切、更高效。
(二)布置層次化任務
差異化教學要求教師能明確地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實情,課前多做工作,布置層次化的任務,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學習方法的機會,讓學生以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投入學習。
教學蘇少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帽子與頭飾——中國古代頭飾》一課,在學生能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冕冠、旗頭、步搖時,筆者先讓他們選擇合適的裝飾品或花紋填充思維導圖,整體建構帽子與頭飾的特征圖;然后根據(jù)中國古代的帽子、頭飾特征制作頭飾。學生手工制作的過程中,筆者出示了“看一看微課”“做一做頭飾”“演一演角色”的層次化任務: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觀看微視頻,模仿視頻學習制作頭飾;動手能力稍強、已經(jīng)可以獨立完成作品的學生,觀看多樣的帽子、頭飾圖片,打開思路,做出更多不同的頭飾;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生,挑戰(zhàn)制作立體小花裝飾,展現(xiàn)出看一看、畫一畫、做一做、演一演等多元的學習樣態(tài)。筆者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前提是獨立完成任務。學生完成作品后,相互評價,教師也參與點評,對其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等做出恰當?shù)闹更c。評價活動后,組織學生再實踐。此時,他們的學習方法運用較之前精準了很多,方法種類也更為多元,動手能力再上新臺階,展示的作品帶給我們諸多驚喜。
(三)選用多樣化學習素材
學習素材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選用多樣化學習素材,“讓喜歡油畫棒的學生利用油畫棒展示豐富的內心世界”“讓喜歡水彩筆的學生用水彩筆勾勒出五彩的世界”“讓喜歡剪貼的學生用剪刀、彩紙等創(chuàng)造出奇異世界”“讓喜歡用線條描繪事物的學生用繩子、鐵絲等‘制造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絢麗天地”……學生的素材選擇空間得以拓展,學習方法也會翻出許多“花樣”。
教學蘇少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新花布新衣服》一課時,筆者準備了新花布制成的窗簾、玩具、裝飾品、小包、衣服等,讓生活中的花布“走進”課堂,讓學生真實感知新花布的材質。根據(jù)不同款式的花布成品,學生有的選擇觀察法,觀察不同花布成品的不同效果;有的選擇探究法,發(fā)現(xiàn)花布在生活中的更多用途;有的選擇動手制作法,用花布材料制作別的小物件;有的選擇鑒賞法,遴選新穎的、有創(chuàng)意的新花布衣服款式,品味其中獨特的美……跳出文本,聯(lián)系實際選用適切的美術學習方式學知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審美能力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重視不同評價視角的選取
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提取度存在差異,需要教師以評價的形式監(jiān)測每個學生的美術學習成效。美術課堂中的差異化教學,重視不同評價視角的選取,鼓勵學生之間以不同視角評價各自的作品。
仍以蘇少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海洋世界》一課教學為例,在作業(yè)展評環(huán)節(jié),筆者給每個學生(或小組)發(fā)放了一張評價表。評價表給出了造型表現(xiàn)、畫面布局、場景構思、用色搭配、視覺效果、創(chuàng)新價值等評價維度,并對評價維度做了說明,指引學生根據(jù)評價關鍵詞,試著用美術的語言,選取不同的視角評價,多角度、全方位地評價同伴或自己的作品,盡量發(fā)現(xiàn)不同作品的優(yōu)點。看著自己和同伴親手創(chuàng)作的異彩紛呈的作品,學生個個興奮異常,評價熱情也很高。比如,“??M”從創(chuàng)意、畫面布局、場景構思的角度,對“海星組”的作品做出評價:“‘海星組的‘5G海底城市非常有創(chuàng)意,將現(xiàn)代科技融入了作品”“我們很喜歡他們展示的小海豚郵遞員,這畫起來挺難的,可他們卻畫得非常細致,小海豚的布局設置也很有層次。不過,如果小海豚們的動態(tài)再豐富一些就更好啦!”“黃珊瑚組”從完成速度、用色搭配、造型表現(xiàn)的角度,對“紫電鰻組”的作品做出評價:“不愧是‘電鰻組,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作品,色彩搭配真好看!”“‘電鰻組以懸掛的方式展示小海豚,很特別,讓我們也學了一招。我們?yōu)樗麄凕c亮了9顆星。還有一顆沒點亮是想提醒他們:涂色要再認真一些!”“紅海蝦組”從創(chuàng)意價值、形象塑造、任務完成方式的角度,對“藍海豚組”的作品做出評價:“我們組給‘藍海豚組點亮了10顆星,因為我們覺得他們的作品把海里的小動物們都變成了明星,比如小水母是美麗的舞蹈演員,穿著好看的舞蹈裙在舞臺上表演節(jié)目;大鯊魚也沒那么兇,看起來像一個很厲害的鼓手,在用尾巴打著節(jié)拍,為大家助興,太有創(chuàng)意了!”“‘藍海豚組的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看到,他們有的負責豐富故事情節(jié),有的專門繪制圖案,有的專心裁剪,有的研究讓作品立起來的方法,讓每個組員都各取所長,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才完成了這么好的作品”……不同的評價視角觀照了作品的多個方面,讓被評價者能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優(yōu)劣。更讓人驚喜的是,有兩個小組還共同合作,“研發(fā)”出了別具新意的思維導圖評價圖(見圖6)。順著這個導圖去評價,學生對《海洋世界》學習成果評價的達成度必然會更全面、更立體。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要始終注視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薄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強調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美術知識、美術情感、美術態(tài)度、美術方法等的優(yōu)化融合。在美術教學中推進差異化教學,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提供支持,讓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全員參與的“美園”。
參考文獻:
[1] 安德烈·焦爾當.學習的本質[M].杭零,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上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加涅.教學設計原理[M].皮連生,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 Gayle H. Gregory, Carolyn Chapman.差異化教學策略:不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方法[M].張小紅,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