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澤
“近幾天有眾多市民的耳朵出走。警方正全力展開調(diào)查,請大家不要擔(dān)心,你們的耳朵會回來的……”
全國各地的電視臺每三分鐘便重復(fù)一次這樣的新聞報道。各大網(wǎng)站也都被這條新聞?wù)紦?jù)了頭條。與此同時,此消息也被朋友在手機(jī)里的朋友圈瘋狂刷屏。
“什么鬼,我沒聽錯吧,耳朵們要‘集體大逃亡了?”我不安地對媽媽說道。就在這時,我的耳朵竟然自己跳了下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逃出了門。我趕緊對爸爸媽媽說:“你們快把耳朵捂住?!笨蛇€是晚了,爸爸媽媽的耳朵和我的一樣,逃之夭夭了。
我問媽媽:“現(xiàn)在我們該怎么辦?”媽媽看著我,一臉茫然的樣子。我知道了,我們現(xiàn)在什么也聽不見。于是,我寫字條問媽媽。媽媽寫道:不知道啊,只能等警方去找了,相信他們!
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月過去了。就在我們快絕望時,警方找到了耳朵。原來,它們在森林里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經(jīng)過與耳朵們“艱難”交談后,我們終于得知,耳朵之所以出走,是因為城市太嘈雜了,耳根無法清凈。只是,無論警方如何勸說,耳朵們都無動于衷。它們已經(jīng)決定要留在森林里,不跟警察回去。
這時,遠(yuǎn)處傳來了一陣悠揚(yáng)的笛聲。這笛聲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耳朵漸漸聽得入了迷。最終耳朵改變了主意:“以后只要再無喧鬧聲,我們就回去?!薄昂茫?,我們一定做到!”人們對耳朵做出了承諾。就這樣,我們的耳朵回來了??墒钦l也沒有想到,吹笛子的人竟是一個從小就聽不見聲音的少年。
不久后,電視臺又開始播報一個電視新聞:據(jù)了解,近幾天有眾多市民的眼睛出走……
評語:
這是一篇充滿了寓意的小童話,耳朵因為不滿人類的吵鬧,竟然集體逃去森林過起了隱者生活,最后因為悠揚(yáng)的笛聲和人類的承諾才答應(yīng)和解,而吹笛少年竟然從小就聽不見聲音——或許只有從未被喧嘩困擾的少年,才能吹奏出如此動聽的樂曲吧!這還沒完,本以為事件圓滿解決了,沒想到?jīng)]汲取教訓(xùn)的人類竟又讓眼睛出走了……文章不長,但小作者幽默的筆觸和獨特的思考都得到了很好的傳遞,活用經(jīng)典故事《吹笛子的人》,也足見小作者將經(jīng)典“變現(xiàn)”的能力,讓我會心一笑、有點臉紅,同時也看到無限可能。
—— 吳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