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蓉
(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 貴州凱里 556000)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均被打亂,也打亂了高職院校的常規(guī)教育教學工作,特別是給非常態(tài)下的高職輔導員如何實施學生分散管理工作帶來了全新的壓力。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輔導員常規(guī)的面對面管理轉為線上管理。學生返校時間延遲,對于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移至線上,輔導員與學生缺少面對面的交流、觀察、教育,難以準確把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心理狀況、在線學習情況等;二是構建分散學生全員統(tǒng)籌的管控體制難度加大。高校學生分散地域廣,各地區(qū)情況復雜,全員統(tǒng)籌管理難度大;三是如何快速提升輔導員自我適應及應對的能力。輔導員要及時跟進信息、掌握國家政策大政方針,領會精神,配合學院安排,要學會使用先進的信息平臺。同時,輔導員面對學生時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接受個人局限性和現實困境。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認真領會精神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1]根據教育部所印發(fā)的《關于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的通知》《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學院按照教育部要求,完善相關的應急預案、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參與聯防聯控、強化學生健康教育、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加強教職工健康監(jiān)測、在線教學等相關工作,扎實將“嚴防擴散、嚴防暴發(fā),確保一方凈土、確保生命安全”落到實處,打好、打贏教育系統(tǒng)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2]
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調整學生工作布局。學院黨委在1月28日、2月5日、2月14日共召開3次專題會議,學院黨委行政高度重視、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時成立了由黨委書記和院長任組長的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3]為宣傳文件精神,學院發(fā)布《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致全體師生員工的一封信》《我們是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我們承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的自我調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手冊》,推送至每一個師生,讓師生第一時間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發(fā)展情況和防治知識,提高對新冠肺炎疫情知曉率,加強學習防控知識,科學防范,并加強疫情監(jiān)測,建好工作臺賬,聯防聯控。
1.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為切實維護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貫徹省委省政府防控工作部署,落實教育部關于新冠肺炎的宣傳和防控的工作通知精神,學院迅速形成全院學生管理一盤棋的戰(zhàn)略布局,形成“學院-系部-輔導員直達學生”三級防控管理體系。
2.各系部傳達并落實學院精神,形成布局。學院在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以系為單位對本系學生進行排查,重點對湖北籍或常住湖北的學生進行摸底,了解目前學生所處位置及身體狀況,匯總后向醫(yī)務所及黨政辦值班室反饋。學院向系部師生宣傳新冠肺炎的防護知識,包括個人防護知識、居家防護知識、學習和工作區(qū)域防護知識、就醫(yī)隔離防護知識等,同時組織學生學習“防疫健康教育公益課”。
3.輔導員學生管理任務布置執(zhí)行。學院以輔導員為學生聯絡員進行核心的網格布局,以班級為單位,通過線上等多種方式,加強學生管理工作,根據下發(fā)的任務做好相關工作統(tǒng)籌,加強疫情監(jiān)測、信息追蹤、心理健康、社會防控工作的參與情況、個人及家庭成員相關情況有無感染等統(tǒng)計。
1.引導學生理性對待疫情
(1)加大引導學生關注官媒,理性認知和對待疫情。輔導員通過有效轉發(fā)央視新聞、人民網等官媒的抗疫宣傳,在學生中間引導閱讀和傳播,通過直接教化和間接滲透的方式,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積極開展正面宣傳教育,引導學生理性對待疫情。
(2)積極宣傳新冠肺炎防治知識。輔導員通過向學生轉發(fā)學院關于新冠肺炎肺炎的防控知識手冊和在線召開主題班會形式,提高學生對新冠肺炎疫情知曉率,讓學生理性對待疫情,加強對防控知識的了解,自覺遵守戴口罩、勤洗手、科學防范的行為。
(3)宣傳榜樣的力量。輔導員在班群內分享各個行業(yè)在疫情期間的暖心事跡,組織學生參與在線班級活動“大家有哪些感謝、牽掛或鼓勵的話對暖心的TA說呢?”,鼓勵學生學習榜樣的精神。
2.引導學生積極配合居住地嚴防嚴控疫情輿情機制體制和社會責任擔當
(1)輔導員及時領會中央、教育部精神,按照學院安排,要求學生配合各地社區(qū)的嚴防嚴控疫情輿情機制體制,科學防控,配合地區(qū)進行疫情預警、監(jiān)測、排查等工作。按照疫情報告制度,個人不得瞞報、緩報、漏報、謊報,自身做到不外出、不串門、不聚會等。
(2)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是人的基本品質之一,是人對自己的認知,同時是不給他人、國家、社會添麻煩的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地區(qū)對于新冠肺炎的防治宣傳知識,配合地區(qū)防控要求,提高自身疫情防控意識,養(yǎng)成自覺性,以一種嚴肅的生活態(tài)度對待此次疫情,尊重社區(qū)工作人員的勞動成果。
3.時時關注學生生活學習自律意識的引導構建
(1)形成高度重視統(tǒng)一意識培訓。輔導員及時跟進信息、掌握國家政策大政方針,領會精神,配合學院安排,及時、迅速、準確地向每名學生傳達學院對于疫情防控的最新文件指示、視頻會議、緊急通知等,從國家層面上進行認識,更利于學生意識的統(tǒng)一。
(2)通過設立利用平臺形成打卡線上監(jiān)控。一方面,輔導員在每日疫情健康表格填報制上,利用線上問卷和掃健康碼形式,讓學生主動匯報當日健康情況。另一方面,輔導員向學生宣傳疫情期間的健康知識,用QQ群中的功能進行線上打卡運動,監(jiān)督學生運動,強健體魄。
(3)通過多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疫情期間課程轉移至線上,輔導員要構建線上教學課程表,在非常時期借助平臺,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智慧樹、云平臺、學習通等線上學習平臺,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并通過與任課老師課程完成質量情況的溝通,匯總獲取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況。
1.對班級內所有學生進行摸排工作。輔導員利用主題班會形式告知學生此次排查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誠信上報,通過線上問卷形式全面摸清、準確掌握每名學生的聯系方式以及現居住地信息,詳細到具體小區(qū)、具體村組。同時,輔導員要求學生每天下午七點前填寫線上調查表和掃健康碼形式動態(tài),以便掌握學生每天的體溫測試,包括本人健康狀況以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
2.排查學生假期外派情況,包括在崗實習生、社會實踐、打寒假工等。輔導員統(tǒng)計學生的派出地點、企業(yè)名稱、跟班教師數、聯系人及聯系方式,準確掌握外派學生的所在地和身體情況,并與家長取得聯系,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況。
3.全面排查學生是否接觸來自武漢的親屬或朋友,是否新增與來自武漢的相關人員間接接觸,是否有發(fā)熱、咳嗽、咽痛、嘔吐情況,是否到定點醫(yī)院處理,是否就地開展14天居家醫(yī)學觀察,是否列為社區(qū)排查重點對象,是否確診為新冠肺炎。
4.重點關注湖北籍學生的動態(tài)。輔導員與湖北籍學生建立一對一的聯系,每天通過qq、微信等線上交流方式至少聯系一次以上,排查學生身體狀況,及時舒緩學生恐慌情緒,保障學生心理健康。同時,學生每天報自己和共同生活家人的身體健康信息。輔導員通過推送疫情防護知識,指導學生進行網絡學習。
1.線上積極宣傳。學生處持續(xù)開通疫情防控期間學生資助熱線,在學校資助工作群及學生處網站上及時發(fā)布疫情防控期間的資助政策及信息。輔導員通過召開主題班會等形式宣傳資助政策、解答學生問題、解決實際困難,給予受疫情影響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多的關愛與幫扶,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學校的關懷與溫暖。
2.特殊困難申請上報。疫情防控期間,學生輔導員通過電話、微信、QQ、線上會議等方式,時刻保持“戰(zhàn)時”狀態(tài)。輔導員積極為網絡環(huán)境條件較差地區(qū)或貧困學生申請?zhí)厥饫щy補貼,準確了解受疫情影響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和生活情況,通過線連線把關懷傳遞給每一位學生。這部分學生的信息,輔導員要及時反應給系部,由系部匯總上報學院。
3.發(fā)放流量補助。自3月2日以來,學校線上教學工作開展有序。為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質量,幫助解決學生上網課流量不足問題,確保學業(yè)不掉線、課程不掉隊,學校及時向網絡環(huán)境條件較差地區(qū)或貧困學生發(fā)放流量補助,解決了學生在線學習的后顧之憂。
1.啟動班級摸排,實行分類分管理
(1)班級形成“宿舍成員-心理委員-輔導員”三級管理,由輔導員和心理委員整理心理排查項,排查學生心理方面是否有異常,如是否有焦慮不安、敏感多疑、恐懼無助、悲傷抑郁等,行為方面是否有異常,如經常洗手至裂開,身軀不適、和家人經常爭吵等。由各宿舍長對宿舍的人員進行心理摸排后報給心理委員,心理委員匯總上報輔導員。
(2)實行“湖北籍-省外-省內”分地域管理。不同地域的學生的心理有不同的表現。輔導員先排查湖北籍學生的心理狀況,再到省外的重點疫區(qū),最后排查省內學生,這樣利于管理上報,并及時給予學生心理咨詢。
2.啟動重點學生和重點疫區(qū)學生關注力度
對于與武漢人接觸的學生和湖北籍的學生,輔導員采取了三項策略:一是加大信息溝通力度,做到溝通監(jiān)測記錄時時跟進,及時溝通了解學生每天生活學習狀況;二要做到信息反饋及時回復,若發(fā)現有遇到特殊情況及時上報學院;三要注意特殊情況及時上報,對需要心理干預的學生,及時上報學院,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疫情下常見的身心反應。
3.啟動遠程心理引導咨詢應急干預。
(1)學院心理協會老師全程待命,開通疫情心理服務熱線,信息公示學院網站。同時,建立心理咨詢QQ群,輔導員將心理服務熱線和QQ群號發(fā)布在班級群內。
(2)輔導員通知心理委員參加由中國心理學會與中科院心理所聯合開展的“抗疫情安心行動”的高校心理委員講座,為班級學生在疫情期間提供心理服務。
(3)輔導員通過主題班會形式,理性應對疫情帶來的心理沖擊,給學生分享心理調適的方法,如適度關注信息、堅持適量運動、堅定信心、適度發(fā)泄情緒等。
綜上所述,要想在疫情期間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強化工作效果,輔導員就要正確面對現階段的學生管理工作形式,以中央精神為導向,學習教育部、省教育廳、學院下發(fā)的文件精神。我們通過加強疫情期間學生管理工作,取得以下成果:
1.構建學生思想政治遠程管理工作建設。(1)沒有學生在疫情期間在網絡上造謠、傳謠影響社會秩序;(2)本人所帶班級中,有5人加入社區(qū)、高速、醫(yī)院等地的疾病防控志愿者,1人在實習崗位請戰(zhàn)馳援湖北,與貴州省第九批援鄂醫(yī)療隊出征鄂州,在雷山醫(yī)院進行醫(yī)療支援;(3)據超星學習通系統(tǒng)統(tǒng)計,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截至開學第二周,課程學生上線累計36483人,網絡教學平臺訪問量累計達到18860342次,平均日訪問量達377萬次整體活躍度,學生學習狀態(tài)反饋整體表現良好,學生都能靜心學習。
2.構建班級學生“日報告、零報告”臺賬管理排查體系。經過全面排查,時刻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我院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在這場疫情中未有一例感染新冠肺炎。
3.構建特困學生線上申報應急救助手段。線上線下聯動,學院不讓一人因困難掉隊,及時梳理動態(tài)掌控。全院學生感受到溫暖,沒有因為流量等問題影響正常學業(yè)進度,確保了學生不在學習上掉隊。
4.構建學生線上心理健康干預預警機制。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關注重點學生,得到一定效果。從疫情爆發(fā)至今,無一例沖突案例發(fā)生,學校未發(fā)現焦慮、恐懼引發(fā)的我院學生案例。從線上授課老師對學生的整體反饋情況來看,學生積極配合,遵守疫情防控期間所處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相應管理,沒有出現與特殊時期疫情防控產生矛盾的事件。
高職院校輔導員在疫情期間的管理工作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聽從黨中央的指揮,步調一致,這是我們取得勝利的關鍵。今后,輔導員應繼續(xù)加強自身的學習,從學生思想入手,并將網絡新興技術運用于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