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楊
(重慶三峽職業(yè)學院 重慶 4040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教育部要求不僅承載知識、能力的既定目標,還有意識形態(tài)的的滲透,即讓大學生不僅學習思政課程的知識,而且在形成正確的思想導向和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中必須依托專業(yè)知識,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即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想要深度融合,既要重視政治、德育、法制教育,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的思想靈魂,更要為大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及實踐引導航向,伴隨著知識水平專業(yè)化和學科功能焦點化的趨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獨特功能需要在課程思政中體現和實踐,以便發(fā)揮本學科應有的功能,實現課程與教學目標。
意識形態(tài)觀念是為思想政治教育潛在的政治目標,也是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中小學生未來價值實現的方向和領域,以及如何應用專業(yè)知識進行能力轉化的本質目標。它直接服務員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義,與人的理想、人的命運等等密切相關,是社會主義信仰的塑造期與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物質文明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為迫切,這些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和改革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這樣的“軟環(huán)境”下,必須將課程思政作為依托,將思政元素如鹽化水般融入大學生內心,才能實現二者的協(xié)同并進,和諧統(tǒng)一。
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首當其中是立德樹人。在思想上牢固地樹立起共產主義的信念,困難面前能夠百折不撓,奠定正確的思想基礎,有為共產主義大目標奮斗的決心,有為這個事業(yè)獻身的勇氣[2]。思想政治教育,屬于人文類科目,在所包含的理論體系內涵既包含極其豐富的內容,同時又與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的其它科學相互結合,凸顯思政元素。思政課程以其鮮明的學科目標和獨特的內容方向呈現了自身的特質,其內容全面、深入,時事性,理論性,實踐性很強,而專業(yè)的課程教學與實施同樣能夠體現科學的服務觀與價值觀,并且在“德性與德行、思想認知、意識層面產生巨大的物質推動力量。因此,思想課程和課程思政有機關聯。
打通課程思政和課程思政的“最后一公里”,是近些年教育精神的本義。課程思政孕育著豐富的思想情感等內涵要素,影響到思政課程建設,它是構成整個思政體系的平臺內容,是思政元素隱性的“軟實力”。特別是在意識形態(tài)教育方面,課程思想更是探索思政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可以而且應該參考的有效路徑。
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空間很大,但思政課程可以發(fā)掘隱性的思政元素,可以更多地在教與學的互動效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為實現思政課程的目標積極努力。①能量轉換作用。課程思政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塑造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理性認知”,促使大學生在政治品質和思想道德品質養(yǎng)成中,在思政元素的“化學反應”中自覺吸收思政營養(yǎ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可靠接班人。②有機相融效果。思政課程體系邏輯性很強,多為理性的意識和方法論,但課程思政是“軟性”的,是專業(yè)課程的隱性滲透和教學實踐,二者結合是感性和理性的合二為一,從而有效的將思政課程分解教學和融合,將課程思政積極投入運用。③立體交互功能。課程思政是“藝術”化的無痕教育,將專業(yè)理論和實踐潛移默化應用于各類體系,繼而承載思政課程的元素“折射”。作為思政課程,可以作為教學智慧的移植,將顯性思政元素切入學習主體,與課程思政合力同行,實現專業(yè)理論和價值觀的合理融合。
因此,課程思政的踐行是思政課程實施的有效路徑,高校思政課程是立德樹人的高度要求,但在課程思政的融合中,需要潛在的內容載體,需要各類專業(yè)課程及通識課程的隱性滲入,二者同向協(xié)作,才能真正達到教書與育人的合理統(tǒng)一。
在運用課程思政助力思政課程從而體現育人功能時,需要全方位全過程涉獵各類課程和專業(yè)的教學實踐,將教學活動的育人方向進行把控。思政課程計劃和方案是教學實踐的序幕和起始,思政元素的呈現是無痕教育,是最終目標和價值體現,直接影響教書育人的標的。
各類課程都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如體育課可以把挫折教育、敬業(yè)精神、團隊精神、規(guī)則意識融入體育課中;語言文學類課教學應強調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源自生活高于生活、服務人民、國家情懷、民族團結等理念和價值觀,要注重展示中國文學的特殊魅力和文化優(yōu)勢,要正確闡釋宗教與文學的關系等;技能型課程、科學技術類課程,應注重傳播科學理性、中國貢獻、人類共同體價值觀、實事求是精神、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等,促使其它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在教學實踐中迸發(fā)思政元素的正能量。
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其內部合力的正向循環(huán)對思政元素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各類課程和專業(yè)教學“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益的研究、嘗試和探索。思政課程的思想和精神元素可以在學情分析中合理滲融。大學生經過正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會把這些有益的“精神營養(yǎng)”內化,從而生成到課程思政,引起其思維的自動轉型,從而將思想認知的自發(fā)意識轉換成行為實踐的自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