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羽
經此疫情,“英雄”這個本應端坐在教科書上慈悲地俯視著我們的詞語,以一種平和的姿態(tài)響徹耳鬢,流進心房;以一種緩慢但堅定的節(jié)奏,和生活共振,與時代齊歌。我們不免去探尋,什么是英雄?
我說,以歲月作為答案,將工作寫成一首詩的人,是英雄。不曾忘卻涼山的救火烈士,感恩戰(zhàn)疫中的逆行者們。他們或毅然尋找死的榮光,或不悔前往和平年代的戰(zhàn)場 。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啊,在人世間有著柔軟的牽絆和記掛,但是當普通人穿上戎裝,當普通人穿上白衣,拾起這份責任,肩上扛著的,就是一個天下。是擔當,是信仰,超越生死與陰陽,丟棄小我,成就大國與希望。英雄之名,他們自可承受。
我說,用堅強、正直、勇敢、仁慈融化平凡生活的人,是英雄。不必橫亙在生與死之間,英雄與偉大也在尋常小事中。熙攘的小巷中那種追捕盜賊的速度,穿行的人群中那個扶起老人的身影,都與英雄有關。在艱辛的生活中保護棱角,記住為什么出發(fā),做出于本心之事,申合于道德之義,就算沒有抵達,也是另一種無瑕。英雄之名,他們受之無愧。
我說,你我的螢燭之光,也能匯聚成朝陽。中華民族,是英雄的民族。身為千禧一代,肩負振興中華之責,成為英雄,理應成為你我的航向。不需要高邈的鴻鵠之志,只需將理想之錨與社會、國家、人類相連,懷著一絲改變世界的愿望,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從此與我有關,一腔孤勇,能否拼湊出一個光芒萬丈?我們將以畢生熱血、滿腔豪情作為回答,期冀未來,我們的生命,能與偉大有關。英雄之名,我們志在必得。
英雄不是故紙堆塵封的冷漠而高不可攀的雕像,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有喜,有怒,有哀,有懼。作為英雄,他們只是在責任面前斬斷私欲,他們只是在萬馬齊喑時永不黯淡,他們只是在平凡生活中堅持初心。他們是時代的群像、民族的符號。承時代之命,擔復興之責,我們也一定能在往后的時間中,定義我們的英雄之名。
【簡評】? 英雄的再定義過程不但包含著個體對自身價值的追求,也包含著思考自身處于社會、集體中所應尋覓的價值與意義。作者思想的深入層進,就在于俯視“英雄”這一核心概念以及老到成熟的語言背后所體現出的思維的深入。
起筆即以時代背景開篇,疫情之下對概念再思索——什么是英雄?使一切思考都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繼而以三個“我說”句式來加以概括,而這種概括背后又有逐層深入之意:每一個以歲月作為答案認真工作生活的人,用堅強、正直、勇敢、仁慈融化平凡生活的人,每一個“你”“我”。
語言的老到和熟練則體現在大量整句句式的運用上,并在詩詞歌賦、典故人物、時事史實的選用、化用中得以彰顯。思想的成熟性、深邃性則表現為不唱假大空的贊歌,認識到英雄也是平凡人,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同時回歸于對英雄本質的探尋:“他們只是在責任面前斬斷私欲,他們只是在萬馬齊喑時永不黯淡,他們只是在平凡生活中堅持初心。他們是時代的群像、民族的符號?!?/p>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本色表達,方可有理有力地傳遞、有節(jié)有序地闡述,大家可用心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