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豪 耿濤
摘要:燈光是人們照亮空間的工具,人們對照明的訴求不止停留在照亮手邊的階段,在不同的場合搭配不同的燈具,讓室內照明呈現(xiàn)出心之所想的效果,漸漸成為當代照明設計的主流。無主燈照明的方式可以滿足人們對空間更精細的需求。本文闡述室內設計中的無主燈照明設計的發(fā)展現(xiàn)狀,對無主燈燈具的類型和燈光的各類要素進行歸類,分析出能更好地提升室內空間品質的無主燈設計類型。
關鍵詞:住宅空間;室內設計;無主燈照明設計;氛圍
中圖分類號:TU113.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23-00-02
0 引言
燈具不僅僅有照亮室內空間的作用,更是烘托室內氛圍的關鍵工具,因此在照明設計上,人們漸漸摒棄一盞主燈照亮整間屋子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多處照明的手段。經過近幾年的發(fā)展,這種照明方式被稱作“無主燈設計”。
而真正意義上的無主燈設計實際上是一種裝飾風格,它有兩種解讀方式。一是有僅作為裝飾的主燈,依靠輔助光源達到照明的目的;二是用不足以支撐整個空間照明的低亮度主燈搭配輔助光源,共同承擔室內照明的任務。
1 無主燈設計發(fā)展現(xiàn)狀
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人們并沒有“裝修”這一觀念,經濟條件的限制使一切都以滿足使用功能為主[1]。過去,在人們家的每間房里,一顆不大的白熾燈構成了一個基本的家居環(huán)境,這便是主燈照明的雛形。
進入21世紀,奢華的水晶吊燈成為客廳的中心。吊燈在審美上越來越受大眾的歡迎,于是便形成了整個空間依靠一盞大吊燈照明的大趨勢,大吊燈放置在空間的中心位置,單純起到照明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民的審美水平普遍提升,無主燈設計也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人們第一次見到無主燈燈具大多是在商業(yè)空間中,比如賓館、商場、餐廳。與傳統(tǒng)的照明方式相比,無主燈設計取消了單一的照明方式,用筒燈、燈帶、射燈、落地燈等燈具共同照明,這種照明方式不僅更加協(xié)調,而且能讓空間整體看上去層次分明、氛圍感強烈。
2 無主燈照明形式
2.1 一般照明
一般照明是最常見的一種照明,不會受到其他因素過多的干擾,其主要作用是形成相對均勻的室內照明效果[2]。在無主燈設計中,為了達到整體照明的效果,多個相同的照明燈具以相對均勻的形式布置,這樣一旦電源接通,就可以為燈具覆蓋的空間提供相對均勻的照明效果,這種效果通常用于走廊等區(qū)域照明的常規(guī)燈光設計中。
2.2 分區(qū)照明
分區(qū)照明是根據實際居住要求,改變同一空間內某一區(qū)域的照度,以及該區(qū)域采用的照明布置,按整體照明設計,達到照明區(qū)域照度均勻的目的。在家裝空間中,為了提升照明質量、節(jié)省電費,分區(qū)照明是非常實用的照明方式。并且在展示空間中,大量采用分區(qū)照明的方法,采用多種光源,也能使光線更加柔和。
2.3 局部照明
假如分區(qū)照明或者一般照明的照度不足以為使用者提供合適的光照環(huán)境,而此區(qū)域又不方便安裝燈具時,那么局部照明則可以恰當地解決這一問題,局部照明燈具有床頭燈和桌燈。而在一些較大的空間中,局部照明區(qū)域通常不止一個地方,而是將多個照明燈具分布在空間的多個部分,起到美化空間的作用。
2.4 混合照明
將一般照明、分區(qū)照明、局部照明搭配起來用于同一空間,稱為混合照明[3]。在為室內大空間設計光源時,起居室區(qū)域通常是基于混合照明設計的,其中使用的混合光源布局往往比較復雜,但可以分層布置光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2.5 定向照明
在照明設計中,讓受光物體從同一個方向獲得照明,這是定向照明設計的一種方式。采用定向照明,是為了實現(xiàn)照射區(qū)域的集中明亮效果,而所需的照明燈具數量應根據被照射區(qū)域的面積來定。
2.6 重點照明
當空間的某些局部區(qū)域需要一些聚焦效果很強的燈光效果時,則使用重點照明。定向照明和重點照明的區(qū)別是,定向照明是在同一區(qū)域從同一個方向照明,而重點照明是從多個方向照明,相對于定向照明效果弱。在實用和裝飾的作用上,重點照明的裝飾性更強,如對藝術品打光,重點照明可以強化所照射物體的透視感和質感,從而達到觀賞的效果。
2.7 過渡照明
人們從陰暗的環(huán)境走進明亮的環(huán)境,或者相反時,視覺上有一個適應的時間。無主燈設計中比較細致的照明方式,可以使室內照明更加精細,如在客餐廳中的過道安放照度較低的燈具,使光環(huán)境有一個變化的過程。
3 主燈照明與無主燈照明的區(qū)別
3.1 照明范圍
主燈照明的作用就是均勻地照亮空間中的每一個角落,通常情況下,主燈照明適用于面積較小的房間;而無主燈照明的方式則可以照亮人們所需要的空間,這種更加精準的照明方式,適用于更加現(xiàn)代化的家庭空間、面積較大的空間。
3.2 裝飾效果
主燈除了照明之外,也可以作為家里的重點裝飾之一,在很多情況下,客餐廳中的主燈會和筒燈搭配使用,一是為了劃分主次空間,二是為了襯托環(huán)境氛圍。而無主燈設計可以根據空間的不同使用情況,切換不同的照明模式,營造不同的燈光氛圍,使空間中照明的靈活性大大增強。
3.3 燈具布置
主燈照明只是提供房間的基礎照明,因此將主燈安裝在房間內的固定位置,并連接單開單控開關即可。這樣的安裝方式簡便高效,但由于燈具的固定性,日后想要改變裝飾品的方位會比較麻煩。在布置無主燈照明時,為了避免凌亂且無秩序的情況,設計師需要提前對無主燈照明的燈具進行一定的安排。解決的方案是在輕鋼龍骨的每一個網格中,按秩序分配編號,并依次對每一個筒燈、射燈進行編號,對號入座之后,便可以對空間內的不同物件進行照明。
4 無主燈燈具類型
4.1 射燈
在無主燈燈具中,射燈是最普遍的一種。它的照度適中,光線均勻,安裝方式靈活多樣,可以固定,也可以滑動。設計師們可以根據其靈活的安裝方式對空間進行多方面的調整。
4.2 筒燈
筒燈的形狀為圓形,因此得名。通常情況下,有內嵌式筒燈和外置型筒燈。安裝內嵌式筒燈需要吊頂,而外置型筒燈則不用。
4.3 燈帶
燈帶的照明效果弱于射燈和筒燈,但其裝飾性能強于射燈和筒燈。它通常應用于細節(jié)設計中,屬于經典的不可見光。設計師通過燈帶的裝飾,可以將空間設計得更加細致[4]。
4.4 軌道燈
大多數情況下,軌道燈是射燈的一類。它多用于購物空間、書吧和博物館等面積較大的空間。近年來,其因良好的裝飾性也經常被設計師用于家裝。
4.5 落地燈
從高度上來說,落地燈比臺燈和吊燈對高度的調節(jié)和把握更加靈活,因此它可以滿足更廣泛的家裝需求。
4.6 壁燈
通常情況下,壁燈設置在床頭,因此壁燈的色溫較低,光線多為暖光,深夜起床的人不會感到刺眼。而設置的位置是在腳邊比較低的區(qū)域,不會讓人在深夜中感到過于刺眼而清醒過來,它營造的氛圍相對比較安寧、沉寂。
4.7 裝飾燈
這類燈不需要太高的亮度,因此作為補充照明再合適不過,同樣它也有壁燈一樣的效果。它可以提醒半夜起床的人注意周圍的路況,而在關閉的狀態(tài)下也有一定的審美功能[5]。
5 無主燈的燈光屬性
5.1 光束角
光線照射出來的形狀所呈現(xiàn)的夾角,就是光束角。常見光束角區(qū)間在15°~36°,一般家用射燈選擇24°即可。
5.2 色溫
通俗意義上的色溫就是光線中所含色彩的多少,它的計量單位是開爾文(K)。開爾文的數值越大,則色溫越高,光線越冷;開爾文的數值越小,則色溫越低,光線越暖。有花梨紅木雕花家具的中式家裝多選擇2700K色溫的燈具,亞洲裝飾風格中的燈具色溫多選擇3000K左右,歐美風選擇3500K較為合適,4000K~6000K色溫的燈具則適合布置在具有工業(yè)風的室內環(huán)境中[6]。
5.3 顯色性
顯色性是光源照射在同樣顏色的物體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顏色效果的特性,同時也是燈光把所照射的物體的顏色還原的能力,這通常叫作顯色指數(R)。顯色性越強的光源,能夠還原物體真實顏色的能力就越高。而在通常情況下,冷光的顯色性難以把握。
5.4 眩光
顧名思義,由于光照強度過大或者分布不均勻,引起視覺不適的光線是眩光。由于人眼正常平視的范圍是水平線上方30°到下方60°,而光線超出的部分會讓人感到不適。同時也有防止眩光的燈具,但即便如此,設計師在布置燈具的時候也應該盡量避免直射,防止眩光的出現(xiàn)。
6 無主燈燈具安裝注意事項
6.1 燈具款式對吊頂的影響
如果無主燈照明采用吊頂,那么天花板則會顯得非常平整,但同時也存在外置型筒燈直接安在天花板上的情況,內置筒燈的安裝方式則需要吊頂進行下吊,這樣才能夠保證頂面看起來是平整的。其實在安裝內置筒燈之前也要做非常多的準備工作,因此簡約而不簡單的原因就在這里[7]。
6.2 吊頂對設備的遮蔽效果
不少房屋的吊頂是為了燈具和造型美觀而設計的,但吊頂的實際作用其實是將房屋中支持功能運站的丑陋設備隱藏起來,比如中央空調、通風管道、水電線路等,其中也包括筒燈。所以吊頂不僅是為了造型,更是為了遮擋[8]。
6.3 燈間距
兩盞中心位置之間的間隔就是燈間距,在一般情況下,內嵌式筒燈和射燈的燈間距在1.5~2m之內,軌道射燈的燈間距根據所照射的內容而定。由于內藏式的射燈和軌道燈間距浮動區(qū)間較大,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個場景的情況不同,需要各種樣式的燈具混搭才能體現(xiàn)出更好的效果。
7 無主燈的室內裝飾手法
無主燈照明設計在家裝應用中非常廣泛,在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的一、二線城市,工作壓力大的人并不想把自己屋子照得清清楚楚。比起亮堂堂,較弱明暗對比的居室更具人情味,無主燈照明能讓人們看到燈光豐富多彩的一面,并且讓勞碌的人們得到放松[9]。
7.1 “三低”原則
“三低”,即低位置、低亮度、低色溫。低位置,在較低的位置放上低亮度的光源,能夠營造出沉穩(wěn)、寧靜的氣氛,適合夜晚;低亮度,調節(jié)吸頂燈的明暗,或者控制筒燈的照明個數,都可以達到降低亮度的目的,此外,多用間接照明代替直接照明,可以在降低亮度的同時,讓光線更加柔和均勻;低色溫,采用暖色的照明方式,能夠讓空間顯得更加溫馨。
7.2 營造夜間氛圍
一是利用手邊的照明工具,比如將臺燈或者落地燈的燈光轉向墻壁和天花板,讓墻壁反射出的間接光線照亮手邊范圍,這樣的光線會比直接照射的光線來得柔和,眼睛不容易感到疲勞。
二是將臺燈放到地上,從地板處往上打光,照亮墻壁,投射出家具和植物的陰影,散發(fā)出如同篝火一般沉穩(wěn)、寧靜的氛圍,家具和織物也會被襯托得更有質感。
三是將燈帶安裝在沙發(fā)和床等大型家具背后,借由洗墻產生的光暈,形成特殊的視覺感受[10]。
8 結語
無主燈照明因其靈活性可以更為恰當地呈現(xiàn)符合當下需求的燈光氛圍,而無主燈照明設計不只是出于功能的需要,在演繹生活風格這件事情上,它也是一個很好的助攻者。無論是無主燈照明,還是其他照明方式,歸根結底,照明的方式只是一種手法,無論吊頂與否,無論燈光的數量幾何,都要根據室內空間的客觀條件,以及人的需求來定。燈光氛圍最終還是取決于人們對光影、審美、品位,以及生活方式的解讀,這就需要設計者從人的需求出發(fā),推動室內照明設計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管雪松,趙煦.基于耗散結構理論的生態(tài)型室內設計研究[J].藝術百家,2016(1):227.
[2] 王仁杰,范珂珂,周超.淺析高校大學生活動中心環(huán)境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9(22):85-86.
[3] 焦樹楠,梁晶.論織物在簡約風格室內陳設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9(15):80-81.
[4] 施恒,張乘風.閩南古厝在室內裝飾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8):120-121.
[5] 侯懿娟,厲群.灰色在室內空間中的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9(15):105-106.
[6] 吳馨宇,田曉冬,薩興聯(lián).公共景觀空間雕塑情感化敘事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6):71-72.
[7] 邵鈺瀅,何佳.基于銀杏元素的南林校禮設計創(chuàng)新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0(4):73-75.
[8] 任啟力,葉潔楠.整體觀視角下新徽派建筑設計方法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20(15):102-103.
[9] 周衛(wèi)臣,孫獻華.淺談敦煌紋樣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8):63-64.
[10] 盛家琛,張寧.淺析攝影對印象派繪畫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20(12):52-53.
作者簡介:李英豪(1998—),男,湖北荊門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室內設計。
耿濤(1979—),男,江蘇南京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建筑設計理論、藝術理論、設計傳播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