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雙娣
【摘要】幼兒園語言活動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講述活動是幼兒語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其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思維和學習方式。因此,本文將從小、中、大班的年齡特點出發(fā),探索適合各年齡段的講述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講述活動;組織與實施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領域的總目標是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積極性,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可見語言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而通過講述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語言能力,還對幼兒的認知、社會性發(fā)展等方面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講述活動對語言發(fā)展的作用與價值不容忽視。
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具有不同的思維發(fā)展特點,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中班幼兒以操作性思維為主;而大班幼兒則是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班杜拉提出,幼兒是在模仿中不斷學習的,因此,本文重在探索適合各幼兒年齡特點的講述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策略,采用文本范式做成講述圖譜讓幼兒模仿,最終研討出小班實物講述、中班情景表演講述、大班議論性講述的組織與實施策略,從而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一、小班實物講述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策略
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選擇實物講述教學。借助憑借物的直觀具體,可以讓幼兒直接通過感官去摸、聞、用、嘗,用這種親身直接體驗的方式去說出各種實物的特征和用途,讓幼兒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敢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巧妙運用圖片、箭頭、圖表等標識提醒幼兒,教師為小班幼兒的語言組織搭建合理的支架,引導幼兒去構思語言與組織語言表達,讓幼兒有理有據(jù)地去表達。在學會了實物講述的句式后,通過“舉一反三”的方法順利過渡到說明性講述《我會沖調(diào)》。下圖為實物講述圖標和步驟圖:
(實物講述句式:我的檸檬看起來是…摸起來是…聞起來是…嘗起來是…)
(我會沖調(diào)講述句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日常用品,利用這種清晰直觀的步驟圖讓幼兒們的講述興趣日益濃厚。
二、中班情景表演講述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策略
創(chuàng)設讓幼兒“有話可說”的教學情景,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情境表演講述的目標是讓幼兒充分感知情境后用語言表述對情境的理解,如,作品情節(jié)、人物內(nèi)心的情緒情感、人物對話等。與其他講述活動相比,情境表演講述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對幼兒表達的鋪墊,因而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必須做好先期語言訓練、情境創(chuàng)設等一系列準備工作。
(一)通過先期的語言訓練讓幼兒熟悉講述技巧
在情境表演講述活動中,幼兒需要在觀看完表演后立刻把內(nèi)容講述出來,不僅要記住人物和情節(jié),還要記住人物的對話、動作、事件的發(fā)展過程。開展情景講述前可以利用談話方式幫助幼兒鞏固講述的基本要素——人物(動作、對話和內(nèi)心感受)、地點、事件(開始、過程、結束)、結果,分析哪些部分是重點內(nèi)容,要多講;哪些是次要內(nèi)容,可以略講或少講。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在情境表演講述活動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真人表演情境、木偶表演情境、真人與木偶共同表演的情境或者是錄像或電腦展示的情境等。首先,確定講述的主題,向幼兒交代清楚角色,并理清角色之間的關系,讓幼兒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能夠把握人物關系之間的轉換,這樣才不會讓看上去熱鬧的表演變得雜亂無章。其次,情境創(chuàng)設要通過一定的物品和裝飾烘托主題的氣氛與內(nèi)容,讓幼兒仿佛身臨其境。最后,創(chuàng)設好情境后,教師可以把幼兒要觀察、理解的重點和中心告訴他們,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有重點、有目的地觀看。如情境講述“生病的時候”中,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一張桌子,桌子上有水果、一盤冷包子、一瓶冷開水、水杯等物品,并請一個幼兒表演冬冬因為不講究衛(wèi)生習慣,用臟手抓水果吃,又吃冷包子,導致生病的一出“戲”。在表演開始前,教師向幼兒提出:冬冬怎么啦、他生了什么病、他為什么會生病等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情境表演所傳達的信息,從而避免幼兒無話可講,或不知從何而講。
(三)經(jīng)驗積累讓幼兒拓展講述形式
當幼兒在情境表演講述活動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后,可以拓展情景講述的形式,利用情景的設置發(fā)展幼兒從講到演的興趣。例如,看圖講述《猴子過河》為案例進行剖析:巧妙把看圖講述轉化為情景講述和情景表演的形式:A組看圖講述——A組情景表演——B組觀看情景表演——B組情景講述——B組情景表演。這個過程中,幼兒有觀察、發(fā)現(xiàn)、講述、表演等方面的學習,也有思維的參與,實現(xiàn)了在動手、動腦、動口等經(jīng)驗的積累。創(chuàng)設的情境只是幼兒講述的助手,是幼兒講述的背景和依托。
(四)設計中班情境講述圖譜,提升幼兒情境講述能力
三、大班議論性講述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策略
議論性講述是一種較為高級的語言活動,是一種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講述活動,議論性講述活動在幼兒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滿足幼兒圍繞一個相互對立的話題進行解釋說明、論證反駁的需要。其中辯論在議論性講述中表現(xiàn)最為明顯,其核心經(jīng)驗有三點:第一,解釋并堅持自己觀點的經(jīng)驗;第二,運用恰當方法辯論的經(jīng)驗;第三,運用不同方式說服別人的經(jīng)驗。在整個辯論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辯論活動,給幼兒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讓其自由發(fā)揮,積極投入其中,在開展辯論活動,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選擇幼兒有興趣的合適辯題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已經(jīng)萌發(fā)對周圍環(huán)境、事物關注的敏感性,他們喜歡在“新聞角”盡情地表現(xiàn)和表達自己的情感,討論“開放二孩、為什么有霧霾、機器人和人誰厲害”教師可以抓住這些幼兒感興趣的新聞契機作為辯題,或者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并結合幼兒的興趣的話題,引導幼兒解釋自己的觀點,引發(fā)他們的爭辯。幼兒才能積極地投入到辯論中,才能有話可說,有事好辯。
(二)用恰當方式引出辯論話題。辯論需要教師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為了引出辯論論點,在新聞“開放二胎”這個話題中,幼兒們也在討論自己爸媽生還是不生。教師抓住這個話題,創(chuàng)設了“小記者,看世界”的一角,讓小記者去采訪同伴、教師、社區(qū),把開放二孩通過小記者的采訪去了解每個人對開放二孩的看法,開展辯論賽的辯論話題就有理可辯。
(三)幫助幼兒圍繞話題展開辯論
幼兒的辯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隨意性強。幼兒們辯著辯著都不知道自己辯到哪里,就是幼兒們說的“叛徒”。這就取決于教師對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認識能力和對現(xiàn)場問題的梳理能力的判斷了。選擇一個話題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對幼兒已有的認識,先預測幼兒可能從哪些角度進行辯論。比如,在“冬天好還是夏天好”的活動中,為了讓幼兒圍繞相關話題辯論,教師先讓幼兒討論喜歡夏天還是冬天,接著討論不喜歡冬天或夏天的理由。然后,又讓幼兒想方法彌補冬天和夏天的不足。教師對問題的設置環(huán)環(huán)緊扣,邏輯性強,在圍繞話題辯論的同時,又培養(yǎng)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注意保持辯論各方面話語均衡
辯論有時會出現(xiàn)雙方實力過于懸殊的情況,辯論難于進行下去。教師要盡量保持中立,學會“見風使舵”,適時地“煽風點火”,及時地 “穩(wěn)定軍心”。
(五)有效修補可能中斷的辯論過程
辯論活動不可控的因素太多,處理不當,辯論無法進行。特別是選擇觀點時會出現(xiàn)一邊倒的局面,一是觀點受已有經(jīng)驗的影響;二是從眾心理。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以提出三個辦法解決:第一,請人少的一方邀請對方的朋友參加。第二,獎勵,愿意挑戰(zhàn)難度一邊的可以加分或得到獎勵。第三,完全一邊倒,教師可以作為對方辯手。
(六)組織循序漸進的辯論學習活動
辯論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辨析傾聽、大膽表達和獨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采用逐步遞進的形式——先組織討論會再組織辯論會。
(七)設計辯論賽觀點表達圖譜
幼兒園講述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研究,形成多元課堂創(chuàng)新策略,探索出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講述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策略, 激活活動氛圍 ,提升幼兒學習效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幼兒,充分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有效促進全園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小班幼兒喜歡說,愿意說;中班幼兒理解、傾聽、表達能力不斷提高;大班幼兒能說會道,表達清晰流暢。講述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策略應用,為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幼兒園講述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1201574419)之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兢.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張模香.幼兒看圖講述活動的探索與實踐[J].幼兒教育,2013.
[3]張明紅.正確區(qū)分談話活動和講述活動[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