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厭學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涉及家庭、社會、教育教學等各個方面。教師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應首先進行自我反思,進而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進行一定有效的幫助,引導學生改正,使學生逐步形成好學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逐步轉(zhuǎn)變自身學習狀態(tài),逐步建立對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和學生相處時間最久的角色。同時,相對教師而言,家長對學生更了解。因此,面對學生的厭學心理,教師應與學生家長取得密切的溝通,實時了解學生的狀況。家長在和教師溝通的過程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育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使家長能摸索出更加正確的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式。讓家長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同時,教師也應當注意和家長聯(lián)系的方式,注意學生的個人情緒,以免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
比如,我會利用微信、電話等形式與學生家長建立溝通。因為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家長會等形式存在一定的芥蒂,因此,我將線下的溝通轉(zhuǎn)移至線上,避免學生產(chǎn)生戒備心理,線上溝通也更加便捷和高效。我從家長那里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狀況,從而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狀況更有針對性地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加以關注。家長會和我交流一些自己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我也會給予家長一些建議,使家長能更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孩子。根據(jù)家長反映的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我在教學過程中都有所注意,最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教師教學方式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追求創(chuàng)新。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性格特點等,更好地傳達所學內(nèi)容,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組織教師之間的研討會,共同商定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呈現(xiàn)更加優(yōu)質(zhì)的課堂教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能幫助教師拓寬自己的思路,尋找新的教學突破口,真正達到教研的目的。
比如,我會定期組織教師舉辦教學研討會,共同討論近期學生存在的問題,反思個人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悉心聽取其他老師的建議和看法,再結合自己學生的真實狀況進行創(chuàng)新。在迎合新課改的要求下,對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共同商定出更加高效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每一次教學研討會結束之后,我都會認真整理和反思討論結果,使每一次的研討會都能達到一定的效果,認真完善個人教學方式,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zhì)的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溝通是解決大部分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與學生建立聯(lián)系。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與學生站在同一個角度上思考問題,切實地為學生著想。在溝通過程中,一步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達到溝通的有效目的。將與學生的溝通整理成冊,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之后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比如,我會與班上一些存在厭學心理的同學進行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在溝通過程中,我也會盡量和他們站在同一角度上思考問題,循循善誘地一步步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能把我當成一個朋友去交流,和學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通過學生所反映的問題進行思考,根據(jù)學生的建議在班內(nèi)組織一些活動,帶動整個班級的氛圍,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
總而言之,中小學時期學生存在厭學心理需要家長和教師等多方面共同關注,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產(chǎn)生厭學心理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從而有效解決。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逐步轉(zhuǎn)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重視自身的學習狀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促進學生轉(zhuǎn)變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