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楚醫(yī)學》為例"/>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醫(yī)學期刊論文編輯加工常見問題辨析
      ——以《巴楚醫(yī)學》為例

      2020-01-08 09:42:12楊超君張吉英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20年6期

      楊超君,張 靜,薛 江,張吉英

      (三峽大學 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巴楚醫(yī)學》編輯部,湖北 宜昌 443003)

      《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藍皮書(2019)》顯示,2019年底我國科技期刊總量為5 020種,醫(yī)藥衛(wèi)生類期刊1 185種(23.61%),占比較高[1]。醫(yī)學論文是傳播醫(yī)療科學技術和提高臨床診治水平的重要工具和載體。學術質量和編校質量是衡量醫(yī)學期刊論文的重要標準,編校質量的提高可促進論文學術質量的提升。編輯加工是對擬錄用稿件進行全面的檢查、修改、刪減、補充和潤飾整理,并對文字、圖表、公式和文獻等進行規(guī)范統(tǒng)一的工作,是期刊編輯出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2]。醫(yī)學科技期刊論文學術性較強,涉及的圖、表、公式、外文符號較多,版式要求較復雜,對編輯加工的質量要求更高。本文參照相關的科技期刊編輯出版標準,同時結合《巴楚醫(yī)學》辦刊過程中的經驗及有關思考,對醫(yī)學期刊論文編輯加工中一些常見問題進行歸納和分析,以期為作者和編輯同行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參考。

      一、論文相關信息漏項或不正確

      與論文相關的信息包括作者署名、作者簡介、作者單位、基金項目及中圖分類號。作者限于主要參與論文的寫作、實驗操作、數(shù)據(jù)采集和處理,并能對文稿內容負責、解答有關問題的責任者。作者簡介常遺漏學歷、職稱和主要研究方向,也存在作者署名中英文不一致或不對應的情況。作者單位常遺漏科室或部門、郵編?;痦椖砍_z漏項目編號或書寫項目編號不正確,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JX2019425)”,這個項目編號明顯不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8位編號,編輯部一般要求作者提供基金批文并根據(jù)批文中的基金編號填寫。中圖分類號一般建議作者根據(jù)論文主題,參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選取一個合適的分類號,編輯部再進行查閱和核對是否合適。我們常發(fā)現(xiàn)作者選取的中圖分類號范圍過大、不夠精確,如以冠心病為主題的論文,作者以“R541心臟疾病”為分類號,修改為“R541.4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更準確。

      二、內容書寫不規(guī)范

      1.標題用詞或結構不合理

      標題是對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總結,要能準確地反映論文的學術成果,一般不超過20字,用詞應規(guī)范、科學、正確、醒目,盡量用短句[3]。標題對全文具有引領作用,合理、規(guī)范、簡明的標題可吸引讀者對論文的閱讀興趣。我們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偶爾遇到標題用詞或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以下用實例加以說明。

      例1:在人巨細胞病毒(HCMV)-IgM陰性情況下,聯(lián)合尿液及乳汁HCMV-DNA熒光定量檢測在嬰兒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中的效能分析。

      例2:常規(guī)消毒換藥方法對骨科Ⅰ類切口易感因素消減效果比較。

      例1中“在人巨細胞病毒(HCMV)-IgM陰性情況下”是一個條件狀語,“尿液及乳汁”都是HCMV的定語,這些狀語和定語導致標題過長且結構不合理,這些內容都可以在文章正文方法部分詳細描述,標題修改為“HCMV核酸檢測在嬰兒 HCMV感染診斷中的效能分析”更為合理。例2中“常規(guī)消毒換藥方法”“比較”,并未體現(xiàn)誰和誰比,“易感因素消減效果”這一用詞晦澀難懂。通過閱讀原文,修改為“三種常規(guī)消毒換藥方法對骨科Ⅰ類切口殺菌效果的比較”,明確了比較的三種方法,研究結局是殺菌效果。

      2.摘要概括性不強和重點不突出

      摘要是展示論文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論文學術質量的參考指標之一[4]。摘要主要分為指示性摘要和結構式摘要,綜述型論文一般采用指示性摘要,論著型論文一般采用結構式摘要。指示性摘要用來介紹論文的主要內容及研究進展,概括性較強,用語要求簡明扼要,一般200字左右;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 、結果( results) 及結論(conclution) 四個部分,要求客觀真實、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內容完整,一般400字以內[3]。我們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常遇到摘要概括性不強和重點不突出的情況,如結構式摘要將正文的方法和結果照搬過來,并未進行概括,重點也不突出,字數(shù)較多,難以通過摘要快速獲取本文主要研究內容;同時,還可能存在摘要與正文數(shù)據(jù)不統(tǒng)一、中英文摘要內容不一致、及英文摘要表述不準確的情況。

      3.關鍵詞選取不恰當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中心內容的名詞或名詞詞組,一方面可使讀者對論文主題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利于編著索引和計算機檢索[5]。因此,關鍵詞的選取將直接影響論文的檢索和閱讀,選擇規(guī)范、正確的關鍵詞可提高論文的傳播和使用。關鍵詞盡量使用中文醫(yī)學主題詞表(CMeSH)和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醫(yī)學主題詞表》。但在實際來稿編輯加工中,我們發(fā)現(xiàn)關鍵詞的選取常比較混亂,存在不規(guī)范、不恰當?shù)那闆r。有的關鍵詞采用的是無檢索意義的形容詞、副詞、動詞等,如“最佳的”“激活”“院外”等,其實可以用形容詞、副詞、動詞等與名詞組成名詞詞組作為關鍵詞使用;有的關鍵詞缺乏專指性,如“臨床意義”“研究進展”“療效觀察”“治療效果”等,不能體現(xiàn)論文的關鍵信息,而且檢索范圍也較大;有的關鍵詞采用非常見的縮寫詞,如“ASC-US”,應該使用正規(guī)中文全稱“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還有的關鍵詞脫離了原文,甚至未在原文中出現(xiàn)過。

      4.前言介紹不合理

      前言是醫(yī)學論文的開場白,有提領全文、承上啟下和引文入題的作用[6]。在前言中,應以簡短的文字來介紹研究背景、目的、意義以及對該領域前人所做的研究進行概述,要求開門見山、言簡意賅、突出重點。有的論文,雖然創(chuàng)新性較好、內容豐富、分析深刻,但前言背景介紹欠妥,也會影響論文的學術質量。編輯加工過程中,我們一般會遇到兩種情況:一種是前言背景介紹過多,大篇幅敘述同行熟知或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另一種是前言背景介紹過少,甚至存在未引用參考文獻的情況,特別是文中敘述“研究發(fā)現(xiàn),……”,但未標引相關研究作為參考文獻。

      5.方法描述不恰當

      研究方法反映了研究者的科研設計思路,是醫(yī)學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解決“用什么做和怎么做”的問題[7]。研究方法是判斷論文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和真實性的重要依據(jù),一般包括研究對象的選擇、測評方法及工具的描述、研究內容的實施及統(tǒng)計學方法的運用等[8]。研究方法的描述應詳略得當,一方面是便于讀者理解和評價;另一方面是便于其他研究者驗證和重復。在醫(yī)學研究性論文中常見的方法描述不恰當?shù)膯栴}有以下幾種。最常見的是方法描述過于簡略:(1)未制定嚴格的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見例3);(2)未描述研究的實施過程(見例4);(3)未交代結局指標的判定標準(見例5)。另外,還存在研究方法過于繁瑣、不夠精煉的情況,類似于碩博士畢業(yè)論文中方法學的描述。同時,統(tǒng)計學方法描述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1)描述不完整(見例6);(2)描述不準確(見例7);(3)描述不規(guī)范(見例8)。值得注意的是,方法部分還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況,特別是納入研究對象數(shù)量(見例9)、研究結局指標(見例10)及統(tǒng)計分析方法(見例11)。

      例3:“納入心臟多瓣膜病變患者”,即無診斷標準也未標引相關標準的文獻資料。

      例4:“觀察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處理”和“……的檢測按照試劑盒方法操作”,并沒有描述具體的實施方法和實驗步驟。

      例5:“采用水腫程度評分評價創(chuàng)面紅腫情況”,并沒有詳細描述水腫程度評分標準,也沒有標引相關標準的參考文獻。

      例6:“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缺少“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的條件描述。

      例7:“計量資料若程偏態(tài)分布,兩兩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非參數(shù)檢驗”描述得籠統(tǒng),應具體說明是哪種檢驗方法。

      例8:“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精確2檢驗”,并不存在“精確2檢驗”的說法,應為 “2檢驗”或“Fisher 精確概率法”。

      例9:方法部分描述“選取2015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行結腸鏡檢測的門診及住院患者2201例為研究對象”,而結果部分“表2各臨床癥狀與腸道疾病的關系”中各臨床癥狀(每名患者選一主要癥狀)患者數(shù)量相加為2200例,前后明顯不符,而且文中也無退出研究病例的相關解釋說明。

      例10:方法部分描述免疫組化涉及的抗體有“CD30、CD31、CD34、CD8、CD68”共五種,但結果部分只有“CD30、CD31、CD34、CD8”四種蛋白的免疫組化結果。

      例11:結果部分有計數(shù)資料相關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但統(tǒng)計學方法部分未描述該類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

      6.結果展現(xiàn)不規(guī)范

      研究結果是論文的關鍵部分,直接體現(xiàn)論文的研究價值和學術水平[9]。經過研究方法的實施、資料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得出的研究結果應真實、準確、客觀、完整,需實事求是進行書寫。研究結果的展現(xiàn)應圖文并茂,文中避免重復羅列數(shù)據(jù),只需概括主要發(fā)現(xiàn)。結果部分可使用圖和表,一般先圖表后文字,文中要有“見表1/圖1”等相應描述。表式為三線表,并標明表題和表注,表題一般位于表前,表注一般位于表后;圖片必須色彩鮮明,清晰易辨,并標明圖號、圖題和圖注,圖號一般位于左上角、大寫字母按序表示,圖注和圖題一般位于圖后。編輯加工處理過程中,結果部分常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1)僅有圖表,無具體文字描述(見例12);(2)僅有大段文字敘述,無圖表(見例13);圖/表、文字描述不一致(見例14);(3)統(tǒng)計分析結果僅描述P>0.05或P<0.05,而無具體統(tǒng)計量和P值(見例15);(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結果有誤(見例16);(5)圖片清晰度差,一方面無法清晰辨認數(shù)據(jù)或結果,另一方面將影響后期排版印刷質量;全文圖片編號不統(tǒng)一,有的標左上角、有的標右上角;(6)顯微照片(如HE染色、免疫組化和Masson染色等圖片)內未標注比例尺或注明放大倍數(shù);(7)結果和討論不分,在結果中進行討論。

      例12:結果部分僅描述“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見表1”,而未具體描述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對比分析情況。

      例13:“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合并消化系統(tǒng)損傷的臨床癥狀”的結果中,用大量文字敘述了10種不同消化系統(tǒng)癥狀的病例數(shù)和百分比,而無相應表格,顯得文字敘述冗長、重點不突出。

      例14:“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6.42%”,而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4.62%,表格數(shù)據(jù)和文中數(shù)據(jù)不一致。

      例1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1%,明顯低于對照組7.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但在文中或表中均無具體統(tǒng)計量和P值。

      例16:“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6.42%(121/143)”,通過簡單核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121÷143=84.62%,而不是86.42%。

      7.討論不合理

      討論不僅是作者對研究成果的解釋和說明,更是對所做研究的邏輯思考、理論分析和科學推論[10]。因此,通過合理、科學的討論,可進一步提升醫(yī)學研究論文的學術價值。討論應重點闡述本文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和科學觀點,同時聯(lián)系本文目的、研究結果及他人研究進行對比分析和思考。討論部分的書寫常出現(xiàn)以下問題:將討論寫成綜述,甚至與前言內容大量重復;將討論寫成結果的重復,甚至多次重復,而無任何深層次的分析;將討論寫成工作總結,未參引他人研究及觀點,即使出現(xiàn)“研究發(fā)現(xiàn),……”,也未標引此研究的文獻資料。

      8.參考文獻格式不規(guī)范

      參考文獻是撰寫論文或著作時,引用的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獻資料,是醫(yī)學學術論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11]。參考文獻的著錄,一方面可以為讀者提供論文中引用文獻的出處;另一方面對學術信息的傳遞和文獻資源的共享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3]。參考文獻著錄看起來細小繁瑣,但一定程度可以反映作者的寫作態(tài)度和學術水平。參考文獻一般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主要文獻,避免二次引用,按文中首次出現(xiàn)的秩序編號,在右上角用方括號注明。參考文獻包含作者名、題目、刊名、年、卷、期、頁,各刊格式略有不同,一般為“[序號]作者(列出前3位,第3位以后用“,等”或“,et al”).題名[文獻類型標志].刊名(外文刊名應縮寫),年份,卷號(期號):起頁-訖頁.”。參考文獻各部分均可能出現(xiàn)不規(guī)范的情況,以參考文獻“[1]Lv S, Ju C, Peng J, et al. 25-Hydroxycholesterol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inhibiting PARP activity[J]. Int J Biol Sci, 2020, 16(2):298-308.”為例進行說明。

      例17:作者名為“Suying Lv., Chenhui Ju., Jiangtong Peng., Minglu Liang.”,未對名稱進行縮寫、超過3名作者、每個作者名后面多了一個點號,修改為“Lv S, Ju C, Peng J, et al.”。

      例18:題名為“25-Hydroxycholesterol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Inhibiting PARP Activity.”,題名中除了首單詞首字母和專有名詞大寫外,其余均小寫,且掉了文獻類型標志“[J]”, 修改為“25-Hydroxycholesterol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inhibiting PARP activity[J].”。

      例19:刊名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外文期刊名應縮寫,修改為“Int J Biol Sci”。

      例20:年、卷、期及頁面為“2020, 16; 293-8.”,缺期號、頁碼前符號錯誤、頁碼表示不完整,修改為“2020, 16(2):293-298.”。經過pumbed查閱,發(fā)現(xiàn)頁碼錯誤,修改為“2020, 16(2): 298-308.”。

      三、文字表達不規(guī)范

      醫(yī)學研究最終要通過文字表達作為載體形成醫(yī)學論文,才能體現(xiàn)其學術價值。若醫(yī)學論文的文字表達不規(guī)范,將影響論文的學術質量,并影響讀者對論文的閱讀興趣。醫(yī)學論文的文字表達不同于一般論文,即要求準確、簡練、通順,同時要求格式合適、邏輯性強、術語規(guī)范。我們在編輯加工中,常發(fā)現(xiàn)文字表達方面存在的句子結構不合理和表述不準確等情況,如句子結構缺失、詞組搭配不當、歧義、句子過長一逗到底、英文縮略詞使用不規(guī)范等。

      四、結語

      醫(yī)學論文是對醫(yī)學研究成果的記錄和總結,論文的規(guī)范化書寫可提高研究的學術價值,進一步促進學術成果的傳播和交流。我們以《巴楚醫(yī)學》為例,發(fā)現(xiàn)在編輯加工過程中,論文從標題到參考文獻,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作者需要端正寫作態(tài)度、根據(jù)投稿須知規(guī)范書寫論文,并在論文完成后反復通讀,以保證論文結構正確、格式規(guī)范、內容恰當、前后一致。另一方面,編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醫(yī)學學術素養(yǎng),認真對待編輯加工工作,對論文格式和語言表達做到規(guī)劃化處理,并盡可能的發(fā)現(xiàn)和糾正各類錯誤。對于有疑問的地方,編輯要充分與作者溝通,并查找資料核實和解決問題。通過作者和編輯的共同努力,醫(yī)學論文的學術價值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肥西县| 临潭县| 布拖县| 南通市| 嘉义县| 隆子县| 永福县| 汤原县| 石屏县| 金乡县| 拉孜县| 肇庆市| 渝北区| 慈利县| 乐山市| 上虞市| 通州市| 斗六市| 阿拉尔市| 晋城| 尼玛县| 辛集市| 册亨县| 尤溪县| 饶平县| 许昌县| 交口县| 宿松县| 莱州市| 丰原市| 临澧县| 东丰县| 高要市| 台东市| 和田县| 伊通| 长沙县| 大洼县| 拉萨市| 红原县|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