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燕
(廣西玉林市特殊教育學校 廣西玉林 537000)
新課程教學標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注重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于視障學生來說,生理的缺陷容易影響到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在實際學習生活中也面臨著較多不便之處。作為視障學生的語文教師,要能夠給予學生充分平等的關注,盡可能降低視障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障礙,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以小學六年級視障學生為例,分析提升視障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
相較于普通學生,視障學生所存在著的生理障礙,會給日常生產(chǎn)生活帶來不便,還會容易影響到心理的健康發(fā)育。視障學生在學習知識方面難度較大,適應社會生活和工作方面也較為困難,為了更好強化和提升視障學生的適應生活能力,需要注重合理開展教學活動。語文教學是促進人們更好融入社會,良好開展人際交往的重要知識學習渠道,現(xiàn)代新課程教學標準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視障學生也不例外。當前語文教學活動進行中,積極培養(yǎng)視障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夠不斷夯實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促進視障學生形成較為深刻的語文認識,并良好應用各項語文知識,幫助視障學生更好走向社會[1]。
小學視障學生年紀較小,不僅要面對適應黑暗世界的困難,還要不斷參與到日常學習活動中,本身面臨著較大難度,積極培養(yǎng)小學視障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能夠全面關注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采用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
視障學生在學習中面臨較大困難,教師要能夠始終給予足夠的細心和耐心,促進學生能夠全面深入到學習環(huán)節(jié),不斷掌握各項知識點。教師可以良好利用課堂之前的時間,和學生保持著良好溝通和交流,讓學生事前“聽一聽”“摸一摸”,教師還能夠給出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述,促進學生形成較為全面的認識,奠定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2]。教師積極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要注重引導學生良好掌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幫助學生解決文章初讀時候的問題和困惑。教師要能夠注重引進分層次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不同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著重強化學生的摸讀能力,奠定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語文教師要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實際心理發(fā)展情況,及時和學生溝通,避免學生產(chǎn)生心灰意冷、煩躁厭學的心理。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中,教師要注重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讓學生在愛和尊重的包圍下保持著自信心,從而支持學生自覺參與到語文知識點學習環(huán)節(jié),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3]。
語文知識教學和陶冶情感意志之間存在著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F(xiàn)階段針對視障學生開展語文教學活動,要能夠全面關注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推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穩(wěn)步實施。語文教師要能夠給視障學生創(chuàng)建出和諧、民主和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促進視障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不斷提升自身學習能力[4]。與普通漢字教材相比較,盲文教材沒有生字和插圖,學習內(nèi)容較為枯燥。而且視障學生主要依靠“手”和“耳”來學習,在文字學習、閱讀學習以及寫作練習中都存在著較大難度,教師要能夠充分認識到這些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理解接受能力和書寫形式,選擇合理性的教學策略。語文教學是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對于視力障礙的學生,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使用背景音樂、PPT 教學課件以及動畫等形式,創(chuàng)設出豐富的教學情境,通過調動學生的聽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一些朗誦比賽活動、講故事比賽活動,或者組織學生參與到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欣賞和評論活動中,促進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可以形成較為深刻全面的理解能力。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了解外部世界,拓寬視野的重要渠道。閱讀還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階段語文教師面對小學視障學生,要能夠合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科學指導他們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視障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主閱讀能力。以小學六年級學生為例,這一階段學生已經(jīng)基本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能夠良好依靠自身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完成閱讀活動。教師要細致教授學生一些常見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以及泛讀等方式,讓學生能夠結合文本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完成閱讀活動,逐步增長見識,了解更多的事物。教師在指導視障學生閱讀時,要注重合理選擇閱讀材料,讓學生從淺層閱讀逐漸轉向深層次閱讀活動中,促進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獲取知識,強化核心素養(yǎng)[5]。教師還要拓展學生的閱讀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摸讀能力已經(jīng)滿足了自主閱讀的要求,教師可以給學生列舉和推薦一些閱讀書單,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閱讀中形成較高鑒賞能力。
培養(yǎng)小學視障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fā),采用一系列科學可行的教學策略,注重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始終保持著充分足夠的細心和耐心,并科學指導閱讀活動,從而發(fā)揮良好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