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玲
(江蘇省常州市新橋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032)
因為高中語文課程具備相應的特殊性,語文雖然與英語一樣,都被列為語言課程,但是在開展教學時,對學生具備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卻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因為學生長期生活在一個漢語言的文化環(huán)境之下,所以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聆聽能力。在教學時,教師也需要將關注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方面,最終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教學效果得到優(yōu)化,最終使得學生讀寫能力得到培養(yǎng)與提高。
在培養(yǎng)高中生讀寫能力過程中,讀寫相結合成為當前一種重要手段。讀寫結合就是將寫作和閱讀更好地結合起來,在教學時保證與課堂發(fā)展相同步,最終可以保證寫作和閱讀實現共同進步、共同促進的目的。從當前教學效果來看,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選擇將閱讀和寫作進行分離,也就是未能將寫作和閱讀進行統(tǒng)一的教學。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會導致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受到影響,所以為了不斷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教師應當通過有效的方式,將與讀寫相關的內容更好地結合起來。比如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做到下述幾個方面:一是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將仿寫訓練加入其中,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因為該文章中作者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十分吸引人,并且文章中有大量優(yōu)美句子,比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這個優(yōu)美的詞句給人無限遐想,在文章中作者會選擇利用擬人或者比喻的修辭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講述課文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先進行自主閱讀,隨后學習作者的修辭手法。根據作者的修辭手法進行仿寫或者仿造句式,通過這樣一個仿寫的方式,可以將寫作和閱讀更好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善的整體,最終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
無論是寫作能力還是閱讀能力,在教學時都有一定的技巧,比如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因為其中涉及大量的修辭方法,同時也包括文章的技巧、布局、結構等。在開展閱讀時,教師需要從相應的技巧入手,比如選擇與上下文相聯(lián)系,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從寫作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作者真實經歷等等,在掌握這些技巧之后,就能保證學生可以在日后的寫作和閱讀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水平,最終體現良好的能力。比如還是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學生在閱讀中有一句話就是“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是文章中一個十分關鍵的句子,同時也能表達出作者當時的心境。在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主動找到文章中與其類似的句子,通過這種訓練方式,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技能得到強化,最終不斷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與閱讀能力,同時在寫作過程中也需要將大量的實踐訓練加入其中,使學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比如關于文章結構、布局方面,總分總是大部分學生最常使用的一種文章寫作結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所教授的內容給出與其對應的題目,引導學生可以根據題目內容寫出對應的大綱,并且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通過大量的訓練模式,使學生在無意間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在開展閱讀與寫作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保證學生的雙項能力得到培養(yǎng),同時也需要保障學生可以與閱讀寫作進行互動,只有保證兩者進行不斷的互動,才能使學生對其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如果存在互動不足的情況,那么學生在對知識進行掌握時,只能認識其表面情況。所以在這時需要從知識點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應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可以不自覺地投入到情境當中來,與知識形成一個有效的互動,最終使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學習《蜀道難》這篇詩歌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之前,應當對李白的生平事跡進行深入的調查,并且在課堂上為學生描述李白坎坷的一生,以此作為一個前提,將課文引入到課堂上。在《蜀道難》這篇詩歌中,李白對于古蜀道的艱難險峻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因此在講解閱讀內容時,教師應當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應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將自己想象成唐代一個行走在古蜀道的路人,并且用心去體會古蜀道的困難之處,通過引導學生去感受情景,可以加強學生的認識。在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也能根據對應的寫作主題,創(chuàng)設與其相對應的、更加具有開放性的寫作情景,幫助學生身臨其境般融入到這個情境當中來,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寫作主題,并且形成屬于自己的感受,最終確定一個更加獨特化、個性化的寫作內容。利用這種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時,可以加強學生對寫作的認知情況,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使教師在日后教學中,可以挖掘教學內容的更深層次部分,為學生帶來更加精彩的課堂。
在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過程中,不能將目光局限于課本,主要是因為課本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是十分有限的,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卻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拓展,在對學生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打開自己的思路。比如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魯迅先生的文章,在這時就可以對魯迅先生其他的文章進行拓展,隨后與課堂中所學習到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對比,可以使學生掌握魯迅先生寫作技巧,并且采用自主閱讀的方式,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近幾年的高考文章作為切入點,選擇不同省份、不同作文題目的高考作文,將其引入到課堂上,學生可以針對不同類型作文開展學習,最終使自身的寫作技能得到鍛煉與提高。利用拓展多方面知識,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同時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過程中,因為受到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受到極大抑制,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與意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加入其中,利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可以確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也是差異化教學與因材施教教學的典范。教師利用“異組同質、同組異質”的方式,能夠為每位學生提供更好的發(fā)展平臺與機會,小組成員采用相互借鑒與交流的手段,可以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質疑問題等多項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中,將小組合作學習滲透其中是極其重要的,它能夠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也能激勵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策略與方法進行調整,最終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通過教授給學生正確有效的讀寫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比如在學習《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采用自主閱讀的方式,找到在閱讀時所面臨的問題,并且利用質疑的觀點,找到文章中的難點與重點知識。在課堂上需要學生根據所面臨的問題進行討論,將精讀與略讀進行結合。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內涵,同時也能分析與討論個別疑難雜句,并且對文章進行深入的把握。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在學生理解文章后,引導他們對文章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隨手寫下在閱讀時所獲得的感悟。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日后在語文寫作時取得較高成績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因此在實踐教學時,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束縛,將讀寫教學與實踐教學更好地結合起來,通過加強技能培訓,構建創(chuàng)新的教學情境,并且將其作為一個有效的輔導手段進行合理的應用,最終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這也是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提高高中生讀寫能力的積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