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陶淵明《閑情賦》主題再探討

      2020-01-08 22:09:49余霞
      天中學刊 2020年6期
      關(guān)鍵詞:張衡宋玉閑情

      余霞

      陶淵明《閑情賦》主題再探討

      余霞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陶淵明《閑情賦》是中國辭賦史上最令人費解的作品之一,關(guān)于其賦文主題,歷來眾說紛紜。通過對文本五個層次的細致分析和溯源,我們發(fā)現(xiàn)《閑情賦》大體根源于楚辭中的《九章》與宋玉《神女賦》《九辯》等作品。因此,《閑情賦》的主旨需要結(jié)合其繁復錯綜的“擬作”系統(tǒng)和自身進行綜合考量?!堕e情賦》的主題肯定與愛情相關(guān),但并不能坐實為陶淵明自身真實的愛情經(jīng)歷。對《閑情賦》譜系和淵源的分析,有助于我們在分析中國辭賦作品時,打開視野,從源流的角度探討單篇賦作,從而得出更合理的結(jié)論。

      陶淵明;《閑情賦》;愛情;辭賦;擬作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堪稱大家,而其《閑情賦》可謂中國辭賦史上最令人費解的創(chuàng)作之一?!堕e情賦》乃“奕代繼作”的作品,在漢末魏晉“閑情”系列賦中風采妖嬈,獨具特色,但其意旨隱晦,歸趣難求,引發(fā)了后世對該作品及作者本身評價的諸多差異。本文擬從《閑情賦》文本溯源的角度,對該賦主題提出新的探討。

      一、《閑情賦》之主題糾葛

      陶淵明《閑情賦》,逯欽立認為作于“彭澤致仕以后”[1]153,而據(jù)袁行霈《陶淵明年譜簡編》,此賦大致作于陶淵明“少壯閑居時”[2]849。其后一百余年,此賦似乎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南朝梁蕭統(tǒng)的出現(xiàn)。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是文學批評史上第一個高度重視陶淵明文學價值的人,為陶淵明編訂全集,并深入闡發(fā)了陶淵明人品之高貴及詩文的深刻意義。其《陶淵明集序》評價陶淵明的文學創(chuàng)作云:“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彼ㄒ徊粷M意的作品是陶淵明的《閑情賦》:“白璧微瑕者,惟在《閑情》一賦。揚雄所謂勸百而諷一者,卒無諷諫,何必搖其筆端?惜哉,無是可也!”此語旨在說明《閑情賦》在陶淵明所有作品中過于另類,不太符合陶淵明其他詩文所表現(xiàn)出的端莊而完美的“白璧”形象。

      頗讓人意外的是,蕭統(tǒng)的評價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fā)后世學者代代賡續(xù)的議論評說。正如袁行霈所言:“陶淵明之文學因蕭統(tǒng)而顯,其《閑情賦》遂因蕭氏而成為一段爭論不休的公案?!盵3]1人們主要針對其“有無諷諫”以及賦文主題進行討論,一千多年來似乎猶未有定論。就其賦文主題而言,主要有兩派觀點:一種是“愛情”說,一種是“寓意”說。兩派觀點中,“愛情”說明顯占據(jù)主導地位。蘇軾對蕭統(tǒng)的評價極為不滿:“淵明《閑情賦》,正所謂《國風》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與屈、宋所陳何異?而統(tǒng)乃譏之,此乃小兒強作解事者?!盵4]30蘇軾認為《閑情賦》如同《詩經(jīng)·國風》“好色而不淫”,與屈原、宋玉表現(xiàn)男女愛情的作品大致品第相當,蕭統(tǒng)批評該賦為淵明之“瑕疵”,實在如同孩童缺乏見識。從蘇軾的銳評來看,他無疑認為《閑情賦》是描寫男女愛情的篇章。其后,元李治,明郭子章、張自烈,清孫人龍等又接著對蕭統(tǒng)、蘇軾的言論進行評說,使得陶淵明《閑情賦》的主題討論變得愈發(fā)復雜。元李治云:

      東坡謂梁昭明不取淵明《閑情賦》,以為小兒強解事?!堕e情》一賦,雖可以見淵明所寓,然昭明不取亦未足以損淵明之高致。東坡以昭明為強解事,予以東坡為強生事。[4]322

      明郭子章云:

      昭明責備之意,望陶以圣賢,而東坡止以屈、宋望陶。屈猶可言,宋則非陶所愿學者。東坡一生不喜《文選》,故不喜昭明。[4]322

      明張自烈云:

      愚謂昭明見識淺陋,終未窺淵明萬一?!速x托寄深遠,合淵明首尾詩文思之,自得其旨。如東坡所云,尚未脫梁昭明窠臼?;蛟拼速x為眷懷故主作,或又云續(xù)之輩雖居廬山,每從州將游,淵明思同調(diào)之人而不可得,故托此以送懷?!^淵明序云:“諒有助于諷諫”、“庶不謬作者之意”,此二語頗示己志。覽者妄為揣度,遣其初旨,真可悼嘆。[4]323

      清孫人龍云:

      古以美人比君子,公亦由此旨耳。昭明以“白璧微瑕”議此賦,似可不必。意本《風》、《騷》,自極高雅,所謂發(fā)乎情,止乎禮義者,非歟!逐層生發(fā),情致纏綿,終歸閑正。何云卒無諷諫耶?[4]324

      清方東樹云:

      正人不宜作艷詩……如淵明《閑情賦》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直是輕薄淫褻,最誤子弟。[4]325

      清劉光蕡云:

      (淵明)身處亂世,甘于貧賤,宗國之覆既不忍見,而又無如之何,故托為閑情。[4]325

      清王闿運云:

      (《閑情賦》“十愿”)有傷大雅,不止“微瑕”。[5]3086

      以上是明清重要學者對蕭統(tǒng)“卒無諷諫”“白璧微瑕”以及蘇軾的言論展開的批評,從中亦可窺見諸人對該賦主題的觀點。李治、郭子章接續(xù)蘇軾的話頭,大體是持“愛情”說,方東樹、王闿運認為《閑情賦》流于輕艷,有損詩教,亦是持“愛情”說。

      持“寓意”說的為張自烈、孫人龍、劉光蕡。張認為此賦是“思同調(diào)之人而不可得”之作,孫認為此賦有“美人—君子”之喻,劉認為該賦寄托了東晉覆亡之痛,因而均屬于“寓意”說。

      《閑情賦》的公案延至現(xiàn)代,也是一個熱點話題。如魯迅在《選本》(1933年)論及選本誤人的情況時,以《文選》為例,認為:“不收陶潛《閑情賦》,掩去了他也是一個既取民間《子夜歌》意,而又拒以圣道的迂士。”[6]510言外之意,《閑情賦》有《子夜歌》的意趣?!蹲右垢琛纺肆瘏锹暩枨瑑?nèi)容多歌唱男女愛情的悲歡,那么毫無疑問,魯迅亦認為《閑情賦》乃是地道的“愛情”賦。陶淵明研究專家袁行霈也持這樣的觀點,他在研究中從《閑情賦》與漢末以來“閑情”系列賦的繼承關(guān)系入手,認為“陶淵明寫作《閑情賦》的主觀動機確實是防閑愛情流宕?!盵3]3另一些專家如周振甫[7]102、龔克昌[8]490、唐滿先[9]209等人都持“愛情”說。然而,亦有一些專家持“寓意”說,但寓意內(nèi)涵又有所分歧。如逯欽立認為此賦“以追求愛情的失敗表達政治理想的幻滅”[1]153,周勛初、許結(jié)認為該賦表現(xiàn)了陶淵明“出仕與歸隱”的矛盾心態(tài)[10]341,魏耕源認為“《閑情賦》是對五官三休揶揄性的痛悔自諫”[11]259,等等??傮w來看,在當代學者中,大部分人都認為《閑情賦》屬于一篇風姿妖嬈的“愛情”賦,表現(xiàn)了陶淵明“端莊肅穆”與“金剛怒目”之外“溫柔纏綿”的另一面心性。

      二、《閑情賦》之文本清源

      關(guān)于“閑情”之“閑”,《說文解字》云:“閑,闌也,從門中有木。防也,御也?!蹦敲?,“閑”的本義是門閂,引申為防止、防范、限制的意思?!伴e情”即指防范情感,尤其是防范放逸的情思,使之歸于正道。

      《閑情賦》序云: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并因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由賦序可見,陶淵明此賦也是“奕代繼作”的作品之一,并非首創(chuàng)之作。賦的文本是模仿了張衡和蔡邕的作品。

      唐代歐陽詢等《藝文類聚》卷十八“人部”二“美婦人”條目下,列舉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司馬相如《美人賦》、張衡《定情賦》、陳琳《止欲賦》、阮瑀《止欲賦》、王粲《閑邪賦》、應(yīng)玚《正情賦》、曹植《靜思賦》、張華《詠懷賦》等同類作品[12]330–334大概在唐代歐陽詢等編選者看來,這些都是描寫麗人之美的典范,而且都是“終歸于閑正”之作。

      宋代王楙《野客叢書》卷十六“相如大人賦”條:“自宋玉《好色賦》相如擬之為《美人賦》,蔡邕又擬之為《協(xié)和賦》(筆者按:應(yīng)為《靜情賦》),曹植為《靜思賦》,陳琳為《止欲賦》,王粲為《閑邪賦》,應(yīng)玚為《正情賦》,張華為《永懷賦》,江淹為《麗色賦》,沈約為《麗人賦》,轉(zhuǎn)轉(zhuǎn)規(guī)仿,以至于今?!盵13]235

      明代何孟春《陶靖節(jié)集》卷五對此也有類似的復述:“賦情始楚宋玉、漢司馬相如,而平子、伯喈繼之為《定》、《靜》之辭。而魏則陳琳、阮瑀作《止欲賦》,王粲作《閑邪賦》,應(yīng)玚作《正情賦》,曹植作《靜思賦》,晉張華作《永懷賦》,此靖節(jié)所謂奕代繼作,并因觸類,廣其辭義者也。”[4]322

      前人已經(jīng)充分注意到漢末魏晉時期這一獨特的“閑情”賦景觀,陶淵明的《閑情賦》即屬于這一系列作品。我們可以由上述資料記載,追溯陶淵明《閑情賦》的文本來源,綜合起來有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司馬相如《美人賦》、張衡《定情賦》、蔡邕《靜情賦》、陳琳《止欲賦》、阮瑀《止欲賦》、王粲《閑邪賦》、應(yīng)玚《正情賦》、曹植《靜思賦》及張華《詠懷賦》十種。

      然而,大量表現(xiàn)男女之情雖然始于宋玉,但是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又與司馬相如《美人賦》及張衡以來的“閑情”系列賦大不相同。從角色設(shè)定上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和司馬相如《美人賦》中的美人均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理想女性形象,她們或登墻越禮,或百般挑逗,其目的是為了襯托男主人公的“脈定于內(nèi),心正于懷”的修養(yǎng),而非“好色”之徒。從張衡開始,賦中男女主人公的角色特征似乎有了反轉(zhuǎn),美人淑麗端莊近乎“神”,而男主人公則有了濃郁的情思和萌動,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最后通過思想境界的自我提升而平息內(nèi)心的欲望,是典型而真實的“人”的特征。

      同時,對于女性之美的描寫,“閑情”系列賦與《登徒子好色賦》《美人賦》在詞句上并沒有多少相似之處。相反,宋玉的《神女賦》之女性描寫,與后面的“閑情”系列賦倒有很大的相似性。例如: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賦》)①

      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宋玉《神女賦》)

      云發(fā)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司馬相如《美人賦》)

      夫何妖女之淑麗,光華艷而秀容,斷當時而呈美,冠朋匹而無雙。(張衡《定情賦》)

      夫何姝妖之媛女,顏煒燁而含榮,普天壤其無儷,曠千載而特生。(蔡邕《靜情賦》)②

      媛哉逸女,在余東濱。色曜春華,艷過碩人。乃遂古其寡儔,固當世之無鄰。允宜國而寧家,實君子之攸嬪。(陳琳《止欲賦》)

      夫何淑女之佳麗,顏燖燖以流光,歷千代其無匹,超古今而特章。執(zhí)妙年之方盛,性聰惠以和良。稟純潔之明節(jié),后申禮以自防。重行義以輕身,志高尚乎貞姜。(阮瑀《止欲賦》)

      夫何英媛之麗女,貌洵美而艷逸。橫四海而無仇,超遐世而秀出。(王粲《閑邪賦》)

      夫何媛女之殊麗兮,咨溫惠而明哲。應(yīng)靈和以挺質(zhì),體蘭茂而瓊潔。方往載其鮮雙,曜來今而無列。發(fā)朝陽之鴻暉,流精睇而傾泄。(應(yīng)玚《正情賦》)

      夫何美女之嫻妖,紅顏曄而流光。卓特出而無匹,呈才好其莫當。性通暢以聰惠,行孊密而妍詳。(曹植《靜思賦》)

      美淑人之妖艷,因盼睞而傾城。揚綽約之麗姿,懷婉娩之柔情。超《六列》于往古,邁來今之清英。(張華《永懷賦》)

      夫何懷(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nèi),負雅志于高云。(陶淵明《閑情賦》)

      可以看出,對于美人的描寫,漢末魏晉的“閑情”系列賦均與宋玉《神女賦》“夫何神女之姣麗兮”等句有著亦步亦趨的態(tài)勢,其因襲關(guān)系,可謂一目了然。雖然后來“閑情”系列賦作的描寫踵事增華,但不難看出其源出于《神女賦》。

      細讀陶淵明《閑情賦》文本,大體按照如下思路:一是描寫麗人之美而欲與交接;二是表達熾熱深情,愿意化為麗人隨身諸物;三是愿望受阻,內(nèi)心愁苦而出游徘徊;四是終夜不寐,思慮萬千;五是閑情歸于正道。

      就第二層而言,“十愿”的寫法也不是陶淵明首創(chuàng),錢鐘書先生早已據(jù)宋代姚寬《西溪叢語》等筆記,指出“十愿”來源于張衡《同聲歌》中的“思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愿為羅衾幬,在上衛(wèi)風霜”,同時指出因張衡、蔡邕存句中均有類似表達,因此是“題中應(yīng)有,無俟旁求”[14]1222。錢先生所言不誤,但是張衡《定情賦》并不是“十愿”最早的來源。楚辭中有不少這樣有所愿求而不得的例子,最典型的是《九章》諸作和宋玉《九辯》,西漢仿楚辭作品也有類似的表達。例如:

      愿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zhèn)。愿承間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悲夷猶而冀進兮,心怛傷之憺憺。(屈原《九章·抽思》)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豐隆而不將。(屈原《九章·思美人》)

      愿陳情以白行兮,得罪過之不意。(屈原《九章·惜往日》)

      愿一見兮道余意,君之心兮與余異。愿銜枚而無言兮,嘗被君之渥洽。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與野草同死。愿自直而徑往兮,路壅絕而不通。愿皓日之顯行兮,云蒙蒙而蔽之。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難當。愿沉滯而不見兮,尚欲布名乎天下。愿賜不肖之軀而別離兮,放游志乎云中。(宋玉《九辯》)

      愿舒志而抽馮兮,庸詎知其吉兇?愿一見陽春之白日兮,恐不終乎永年。(嚴忌《哀時命》)

      愿承閑而自恃兮,徑淫曀而道壅。愿寄言于三鳥兮,去飄疾而不可得。愿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郁其難釋。欲容與以俟時兮,懼年歲之既晏。欲卑身而下體兮,心隱惻而不置。欲遷志而改操兮,心紛結(jié)其未離。(劉向《九嘆》)

      思在面為鉛華兮,患離塵而無光。(張衡《定情賦》)

      思在口而為簧鳴,哀聲獨而不敢聆。(蔡邕《靜情賦》)

      思在體為素粉,悲隨衣以消除。(阮瑀《止欲賦》)

      愿為環(huán)以約腕(后缺軼)(王粲《閑邪賦》)

      愿在衣而為領(lǐng),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fā)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愿在筦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jīng)年而見求;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jié),空委棄于床前;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愿在竹而為扇,含凄飆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綿邈;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陶淵明《閑情賦》)

      從句型格式來看,張衡的作品著實沒有太多創(chuàng)新之處,但他卻將古人對于人生、命運等的焦慮感和挫折感更多應(yīng)用到與愛情相關(guān)的主題上,使之表現(xiàn)出一種纏綿熱烈之感。同時詞語意象更富有女性特色,并用“思”代替了“欲”或“愿”,此處不能不說是張衡的創(chuàng)造。

      陶淵明《閑情賦》繼承了《九章·抽思》中“愿”“悲”領(lǐng)起的少見的四句模式,將情感的表達加以層次化,后二句承說前二句,增加了情感表達的內(nèi)容,表達愿望美好而不長久,“十愿”變?yōu)椤笆?,體現(xiàn)了情思的細膩變化,使意蘊更加深長而搖曳。賦中之作者愿意化為領(lǐng)、帶、澤等麗人親近之物,以期獲得麗人的歡心,然而種種的阻隔,使愿望一個都無法實現(xiàn)。超乎尋常的想象,排沓而下的氣勢,將一腔柔情表達得深篤沉摯、熱烈纏綿而悲感動人。梁啟超對《閑情賦》之“十愿”表達給予了毫不吝嗇的贊美:“熨帖深刻,恐古今言情的艷句,也很少比得上。因為他心苗上本來有極溫潤的情緒?!盵15]272由此可以看出,陶淵明《閑情賦》第二層可以追溯到屈原《九章》諸篇和宋玉《九辯》。

      再看《閑情賦》第三層,由于張衡《定情賦》大部分缺軼,僅剩描寫美人和表達愿望的兩層,蔡邕《靜情賦》僅剩描寫美人和夜晚思慮兩層,因此均無法作為《閑情賦》第三層的參照對象。宋玉《神女賦》中也沒有這一情節(jié)。但我們卻可從《九章·悲回風》中找到對應(yīng)點?!堕e情賦》云:“考所愿而必違兮,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余陰?!薄毒耪隆け仫L》云:“寤從容以周流兮,聊逍遙以自恃。”《閑情賦》云:“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B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薄毒耪隆け仫L》云:“鳥獸鳴以號群兮,草苴比而不芳?!倍叨际峭ㄟ^游蕩徘徊來排遣內(nèi)心的傷痛,用秋景的蕭瑟、鳥獸的哀鳴襯托心底的悲哀,這一構(gòu)思是相當一致的。

      《閑情賦》第四層直接可以追溯到蔡邕《靜情賦》,但是,《九章·悲回風》、宋玉《神女賦》仍然是它們最早的源頭,同時應(yīng)該還包括《九章·思美人》。例如:

      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若椒以自處。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終長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瓪q曶曶其若頹兮,時亦冉冉而將至。(屈原《九章·悲回風》)

      思美人兮,攬?zhí)槎鴣许?。媒絕而路阻兮,言不可結(jié)而詒?!甑┮允嬷星橘?,志沉菀而莫達。愿寄言于浮云兮,遇豐隆而不將。因歸鳥而致辭兮,羌迅高而難當?(屈原《九章·思美人》)

      徊腸傷氣,顛倒失據(jù)。闇然而暝,忽不知處。情獨私懷,誰者可語。惆悵垂涕,求之至曙。(宋玉《神女賦》)

      情罔瀉而無主,意徙倚而左傾。晝騁情以舒愛,夜讬夢以交靈。(蔡邕《靜情賦》)

      悼當年至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搖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于是畢昂盈軒,北風凄凄。??不寐,眾念徘徊?!夥蛉酥谄?,托行云以送懷。行云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帶河。(陶淵明《閑情賦》)

      由上可見,《閑情賦》的第四層包含了數(shù)個小層次:其一,追悼年華晚暮;其二,希望借夢達成所愿;其三,內(nèi)心掙扎失落,萬千思慮,終夜無眠;其四,托各種物象傳遞情思,最終受阻。這四個小層次在屈宋的作品中都有完美的表現(xiàn)。當然也在漢末魏晉其他“閑情”系列賦中多有體現(xiàn),如王粲《閑邪賦》“恨年歲之方暮,哀獨立而無依”,阮瑀《止欲賦》“還伏枕以求寐,庶通夢而交神,神惚怳而難遇,思交錯以繽紛”,陳琳《止欲賦》“欲語言于玄鳥,玄鳥逝以差池”。因此,追根究底,《閑情賦》第四層可以追溯到屈原《九章》和宋玉《神女賦》。

      最后看《閑情賦》第五層:“迎清風以祛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邵南》之余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于八遐?!弊髡咴伋渡勰稀分T篇,向往理想的夫妻關(guān)系,摒棄《蔓草》男女偶然邂逅而生的情愫,希望將自己放逸的情思收回,使之歸于正途。這就照應(yīng)了作者序言所云:“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對于這最后的收束,袁行霈說:“愛情的遐想或冒險,心飛遠了,最后還是收了回來,雖然收得無力?!盵3]3回溯漢末魏晉其他“閑情”系列賦,大部分結(jié)尾都已經(jīng)殘缺,無法比照,但是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尋。阮瑀《止欲賦》最后部分云:“知所思之不得,乃抑情以自信?!薄白孕拧?,即不自欺,也就是袒露心跡的意思,這與陶淵明的“坦萬慮以存誠”之“坦誠”意思相通;“抑情”則與陶淵明“憩遙情于八遐”之“祛情”遙相呼應(yīng)。因此,陶淵明《閑情賦》之第五層,也是淵源有自,對前代作品多有模擬。

      總體來看,《閑情賦》并非陶淵明獨創(chuàng)的作品,而是在構(gòu)思和行文上對前代“閑情”系列賦多有借鑒,而前代諸作品又大體來源于楚辭中的《九章》與宋玉《神女賦》《九辯》等。由于作品代代相因,踵事增華,源流脈絡(luò)日漸湮沒,以至于后世評論者僅憑其描寫美色,就草率地將其根源追溯于《登徒子好色賦》和司馬相如的《美人賦》,這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三、《閑情賦》之主題申說

      (一)“賦”的“模擬”性質(zhì)

      陶淵明《閑情賦》規(guī)擬前代作品,是由“賦”這一文體的本質(zhì)需求決定的。模擬乃是“賦”基本的文體性質(zhì)。班固《漢書·藝文志·詩賦略》云:

      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毖愿形镌於?,才知深美,可與圖事,故可以為列大夫也。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也。

      因此,“賦”文體的產(chǎn)生,與“詩”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所謂“賦者,古詩之流也”?!百x”在最初作動詞用,指“不歌而誦”詩。周代士大夫在學官學詩,在各種場合(尤其是外交場合)應(yīng)用詩,“稱詩以諭其志”是一種文化修養(yǎng)和政治才能的表現(xiàn)。因此,“賦”一詞,在產(chǎn)生之初,就有著“學習-應(yīng)用”的模擬性征。當然周人也偶爾賦新詩,如《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龆x:‘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庇纱丝芍?,“賦”也包含著創(chuàng)新因素。

      楚辭作為戰(zhàn)國時期南方產(chǎn)生的新詩,對“賦”文體的產(chǎn)生居功至偉。劉勰《文心雕龍·詮賦》云:

      及靈均唱《騷》,始廣聲貌。然則賦也者,受命于詩人,拓宇于《楚辭》也。于是荀況《禮》《智》,宋玉《風》《釣》,爰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述客主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斯蓋別詩之原始,命賦之厥初也。

      雖然荀子有禮、智、云、蠶、箴五篇以“賦”為名的作品,但是賦真正成為一種“述客主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的文體,還是在楚辭出現(xiàn)之后?!百x”徹底擺脫了對“詩”的學習和應(yīng)用性征,“蔚成大國”而自成一體。

      眾所周知,“楚辭”作品的模擬性征是最為明顯的。屈原作《離騷》《九章》《九歌》等諸篇,其后的宋玉、景差等人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就進行了學習和模仿,“《九辯》的題材和體制都模擬《離騷》和《九章》”,“(景差)《大招》是模擬《招魂》的。”[16]96

      漢代作家明顯又成了“楚辭”的崇拜者。首先是漢代出現(xiàn)了諸多仿楚辭作品,如嚴忌《哀時命》、王褒《九懷》、劉向《九嘆》等,這些作品后來都被劉向編訂在《楚辭》一書中,因為它們的繼承模擬關(guān)系實在是太密切了。就其他逞辭大賦作家而言,所謂“枚賈追風以入麗,馬揚沿波而得奇”(《文心雕龍·辨騷》),漢代大賦的作家們都是在模擬追隨屈宋的風氣中成長的。

      漢代賦作家之間也以模擬為風尚,《漢書·揚雄傳》:“先是時,蜀有司馬相如,作賦甚弘麗溫雅,雄心壯之,每做賦,常擬之以為式?!笨芍獡P雄早期是極為崇拜司馬相如并在創(chuàng)作中以相如賦為范本。就京都賦而言,東漢班固作《兩都賦》,張衡模仿作《二京賦》,這種模擬風尚延續(xù)至西晉,左思又模仿而為《三都賦》。

      從上面的論述可知,“賦”作為一種想象豐富、詞采華茂的文體,從誕生之初,就有“以古為尚”,吸收模仿前代文辭華彩的必然之義。逮至兩晉南北朝,這種風氣絲毫未減?!堕e情賦》模擬漢末魏晉眾多“閑情”系列賦,而能脫穎而出,流芳后世,不能不說明陶淵明獨特之才華。張衡《定情賦》能在大體上脫略楚辭而自成面貌,對陶淵明《閑情賦》產(chǎn)生直接影響,也應(yīng)該肯定張衡在作品中轉(zhuǎn)化楚辭的高超技巧。值得說明的是,張衡能在作品中“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無疑打上了漢代儒家詩教深入人心的烙印。

      模擬張、蔡作品也造成了《閑情賦》情理總體力度的“失衡”,正如錢鐘書云:“流宕之詞,窮態(tài)極妍,淡泊之宗,形絀氣短,諫諍不敵搖惑?!盵14]1222“十愿”表達有一種情感迸濺的逼人氣勢,使后面“歸于閑正”的力量顯得有些勉強、蒼白,這也許即是蕭統(tǒng)指責其“卒無諷諫”的原因。然而,力度“失衡”是漢代以來賦作的總體弊病,所謂“欲勸反諷”,越是創(chuàng)作力強、才華橫溢的賦家,越是難以把錯彩鏤金的文辭或奔騰洶涌的情思限定在儒家詩教狹窄的苑囿之內(nèi),而為了達到詩教之目的,只能“曲終奏雅”,聊以表現(xiàn)自己最初純正的心志。揚雄晚年對賦“輟而不為”,一心向儒,就是深刻地看到了漢代大賦的這一弱點。如果只用一根儒家詩教的準繩來規(guī)范賦作家雄奇的創(chuàng)造力,失衡總是難免的。

      (二)《閑情賦》主題正解

      通過前述分析可見,《閑情賦》既可稱高華獨秀,也有莫大的因襲成分。在漢末魏晉十來篇的“閑情”系列賦中,它無疑是最優(yōu)秀的作品。其語言清新流暢,刻畫的美人淡素高雅,與前代“閑情”系列賦作品刻畫的美人是有一定區(qū)別的。同時,正是《閑情賦》,豐富了后人對于陶淵明的想象,如唐代司空圖《白菊》詩云:“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賦其如有《定情》(筆者按,當為《閑情》)?!碧諟Y明在《閑情賦》中流露出真性情,他的這份“真誠”,雖為道學家所不喜,卻也讓人感到這個形象更富人性和親和力。再說《閑情賦》“不偉大”的地方,前面已經(jīng)述及,《閑情賦》的諸多層次都是有創(chuàng)作模板的,陶淵明所做的只是“并因觸類,廣其辭義”,談不上如同屈原《離騷》為一己之獨創(chuàng)。因此,我們在分析其構(gòu)思、語言和主題時,都不能局限于《閑情賦》本身而設(shè)論,不能把所有的成就和貢獻都歸之于陶淵明。

      那么陶淵明《閑情賦》的主題到底是什么呢?我們需要結(jié)合《九章》《神女賦》《九辯》《定情賦》《靜情賦》等“閑情”系列賦以及《閑情賦》本身來共同尋找答案。上述作品大致的共同點是:首先,所懷想的“佳人”都美麗非凡、嫻靜端莊、當世無匹,絕非一般俗常女子可比。其次,主人公對“佳人”熱切向往,深情滿懷。再次,主人公與“佳人”關(guān)系阻隔重深,夙愿難遂,抱憾而終。從這一分析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典型的男女戀愛事件?!毒耪隆分T作無疑是以這樣一個表層結(jié)構(gòu)進行構(gòu)思的,《神女賦》更是如此?!毒呸q》中“有美一人”對于君王的眷念情懷,與男女戀愛之情也是同構(gòu)的。再回顧陶淵明《閑情賦》序言:“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所謂“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抑流宕之邪心”,都指向人心中任性妄想與情欲流宕的一面,而很難與亡國之思或“思同調(diào)之人”相聯(lián)結(jié),更不用說“五官三休”的“痛悔自諫”了。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閑情賦》的主題與愛情相關(guān)。

      那么,《閑情賦》能否坐實為陶淵明自己真實的愛情失敗的經(jīng)歷?這個則很難說了。從本質(zhì)上來看,《閑情賦》就是一篇模擬之作,陶淵明所做的是在既定的模板上“并因觸類,廣其辭義”,顯然他做得是非常出色的。我們只能說,《閑情賦》必然包含了陶淵明對愛情的一些感受和想象,也許是他自己親歷的,也許是從他人的經(jīng)驗中獲得的。

      總之,《閑情賦》是漢末魏晉“閑情”系列賦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也是辭賦史上廣受爭議的作品。它的出現(xiàn)是有一個創(chuàng)作譜系的,因此它只能算是一篇高超的擬作。我們?nèi)粢懻撈渲髦?,不能不追溯它的譜系構(gòu)成以及文學淵源,從而更讓人信服地指出其主題內(nèi)涵。同時,《閑情賦》只是辭賦史上模擬創(chuàng)作的一個縮影,對它的譜系和淵源分析,將有助于我們在分析中國辭賦作品時,打開視野,從源流的角度探討單篇賦作,從而得出更合理的結(jié)論。

      ① 文中未注明出處的楚辭作品均錄自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宋玉賦錄自吳廣平《宋玉集》(岳麓書社2001年版),兩漢魏晉賦作錄自費振剛等《全漢賦校注》(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和韓格平等《全魏晉賦校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② 《全漢賦校注》作《檢逸賦》,據(jù)陶淵明《閑情賦》序文當為《靜情賦》。

      [1] 逯欽立.陶淵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 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3.

      [3] 袁行霈.陶淵明的《閑情賦》與辭賦中的愛情閑情主題[J].北京大學學報,1992(5):1–6.

      [4] 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研室.陶淵明資料匯編:下冊[M]//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

      [5] 王闿運.湘綺樓日記[M].長沙:岳麓書社,1997.

      [6] 王世家,等.魯迅著譯編年全集:第15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周振甫.周振甫卷[M]//當代學者自選文庫.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8] 龔克昌.學者論賦龔克昌教授治賦五十周年紀念文集[M].濟南:齊魯書社,2010.

      [9] 唐滿先.陶淵明集淺注[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0.

      [10] 周勛初,許結(jié).陶淵明《閑情賦》欣賞[M]//名家讀古文:上.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340-345.

      [11] 魏耕源.陶淵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2] 歐陽詢,等.藝文類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3] 王楙.野客叢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4] 錢鐘書.管錐編:第4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5] 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研室.陶淵明資料匯編:上冊[M]//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

      [16] 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0.

      I206

      A

      1006–5261(2020)06–0058–08

      2019-12-09

      “湖南省高校中國古代文學與社會文化研究基地”成果

      余霞(1979―),女,湖南常德人,講師,博士。

      〔責任編輯 劉小兵〕

      猜你喜歡
      張衡宋玉閑情
      善于觀察的小張衡
      《閑情偶寄》的植物美學研究
      張衡傳(節(jié)選)
      東漢全才張衡
      夏日閑情
      金秋(2020年18期)2020-03-09 07:05:20
      張衡數(shù)星星
      人見人愛的“子”
      這是個什么字
      閑情
      詩潮(2017年12期)2018-01-08 07:25:20
      一枕閑情入夏,且等幽夢乘馬
      绥中县| 大同县| 榆社县| 元朗区| 昌邑市| 大化| 扶沟县| 临高县| 宁夏| 砀山县| 葫芦岛市| 龙山县| 桂平市| 桐乡市| 大化| 哈尔滨市| 盐山县| 伊春市| 杨浦区| 筠连县| 家居| 奉化市| 延寿县| 都江堰市| 天柱县| 鹰潭市| 大竹县| 长海县| 绍兴市| 广饶县| 冷水江市| 安平县| 巴林右旗| 沧州市| 五指山市| 宿松县| 且末县| 平潭县| 南木林县| 伊吾县|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