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
- “木圣”張衡
張慶來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zhèn))人,南陽五圣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并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發(fā)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張衡的祖父張堪,被光武帝劉秀任命為蜀郡太守。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好學,少年時便會做文章。16歲以后曾離開家鄉(xiāng)到外地游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shù)文化中心三輔(今陜西省西安市一帶)地區(qū)。這一地區(qū)壯麗的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地動儀有爭議?這本不算新鮮事
漢時期著名科學家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可謂大名鼎鼎。不過,前幾年,關(guān)于張衡地動儀的爭議成了網(wǎng)絡關(guān)注的熱點,甚至還出現(xiàn)了“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歷史課本”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網(wǎng)友對此議論紛紛。那么,引起爭議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追本溯源,其實一切源于本文圖中的地動儀設計。這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地動儀形象了,于是,大多數(shù)人想當然地認為這就是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然而,根本不是。東漢科學家 張衡地動儀模型。攝于中國科技館“華夏之光”展廳關(guān)于歷史記載中張衡地動儀的功能和故事,想
軍事文摘·科學少年 2023年3期2023-04-06
- 張衡及其數(shù)學成就
吳文俊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河南南陽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張衡青少年時期在京師洛陽游學,寫了一些文學作品.24歲時為南陽郡主簿;34歲成為京官郎中;38歲升為太史令,這是當時國家天文歷法機構(gòu)的最高官職;44歲為公車司馬令,6年后又復為太史令,最后升為尚書.在兩度擔任太史令期間,張衡的科學研究卓有成效,他做過渾儀和渾象等天文儀器,制造過指南車,而他制造的候風地動儀則是我國科學史上的杰作.渾儀和渾象等天文儀器在中國影響深遠,可以說后來有關(guān)天
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版中旬 2022年6期2022-07-25
- 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
張衡,東漢時著名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地理學家、文學家,是一個博學全能的大科學家。月球背面的一座環(huán)形山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茫茫夜色中,一輛破馬車吱吱呀呀來到洛陽城的北宮門前,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頭掀開頂棚的簾子,在趕車人的攙扶下緩慢下車。下車的人就是張衡,時任太史令?!疤妨睿@邊請,皇帝等著您呢?!庇虻幕鹿俚兔柬樠鄣亓⒃谝贿叄瑢τ悬c茫然的張衡說。是呀,往常這個點兒皇帝早下班了,正該舒舒服服地橫臥龍床上,瞇著眼睛,伴著鼓樂吹笙搖頭晃腦打拍子呢。漢順帝是個音樂發(fā)燒
軍事文摘·科學少年 2022年4期2022-05-14
- 張衡《應間》表心跡
人們會想到發(fā)明者張衡,但是,說起漢賦《應間》,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作者是誰,作者正是張衡。張衡是東漢的科學家和文學家,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漢安帝正是看中了他的學識和才華,才任命他為太史令。不過,漢安帝去世,進入漢順帝時期后,他仍然是太史令,在這個職位上干了14年也沒得到晉升。周圍人都為這個德才兼?zhèn)?、正直無私的同僚抱打不平,勸他找找關(guān)系,以便高升。但張衡不為所動,只是報之一笑。說的人多了,為了表明心跡,他寫了一篇文章《應間》,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進行回應。白
做人與處世 2021年19期2021-12-13
- 班固《兩都賦》和張衡《二京賦》的對比
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班固的《兩都賦》主要內(nèi)容是對光武帝功德的贊揚,尤其是在《東都賦》中,站在東都主人洛陽的立場上對光武帝的偉大功績大肆的贊揚。張衡的《二京賦》突破了漢大賦“勸百諷一”的模式,其作品中的理性精神和充實的社會內(nèi)容結(jié)合的十分完美。本文就將從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入手來分析其作品的特點,并且根據(jù)其作品特點的對比來探尋其變化。關(guān)鍵詞: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一、相同之處眾所周知,張衡的《二京賦》是模仿班固的《兩都賦
科教創(chuàng)新與實踐 2021年49期2021-02-23
- 在月亮上留名的科學家
們熟知的人名——張衡和祖沖之,他們?yōu)槿祟愖龀隽四男┴暙I,讓世人如此崇拜呢?數(shù)星星的孩子張衡是東漢時期杰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思考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小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shù)星星。張衡對爺爺說:“我數(shù)的時間久了,發(fā)現(xiàn)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東邊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xiàn)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是在跑動嗎?”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
小天使·四年級語數(shù)英綜合 2020年10期2020-12-16
- 張衡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zhèn))人。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shù)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兒時的張衡天資聰明,態(tài)度謙虛,特別喜歡思考問題。他對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充滿了興趣。早上帶著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懸天空的太陽,晚上天空中皎潔的月亮、一閃一閃的星星都讓他產(chǎn)生了無窮無盡的聯(lián)想。他總是跟在父母身后問這問那。有一次,他和母親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時候,太陽剛
閱讀與作文(小學高年級版) 2020年8期2020-09-12
- 論張衡反讖思想的矛盾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張衡上奏《請禁絕圖讖疏》,被視為東漢士人“反讖”思想的代表之作。雖說主張“宜收藏圖讖,一禁絕之”,但張衡的詩文作品中,亦不乏讖緯的影子。也就是說,張衡“禁絕”讖緯的主張與其詩文創(chuàng)作之間似乎存在著矛盾。有必要就這一問題細加討論,基于這樣的考慮,本文擬對張衡反讖思想作重新審視。二、張衡與讖緯之學《后漢書· 方術(shù)傳》記載:“及光武尤信讖言,士之赴趣時宜者,皆馳騁穿鑿,爭談之也”。這樣一種自上而下對讖緯的迷信,不僅不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也形成了士
長江叢刊 2020年9期2020-05-16
- 張衡在他的地動儀中是如何成功地用立柱驗震的
210008)張衡生活的東漢正值中國地震多發(fā)時期。那時人們都以為:地震是上天對那些失職官員的懲罰,因此每次大地震后常有朝庭大官被當作替罪羊而革職查辦,甚至有時還逼得皇帝下“罪已昭”。在這樣的形勢下,張衡地動儀就應運而生了。張衡地動儀并不能預報地震,它的功能是使朝庭能(早于信使)及早得知國內(nèi)發(fā)生了地震。顯然,古人應不難想到怎樣能靈敏測震的方法。憑人看懸物擺動是不足以發(fā)覺輕微地動的,因為那種擺動的幅度并不顯著。作為對比,勉強能站住的立柱的傾倒卻能更靈敏地測到
魅力中國 2019年42期2019-11-12
- 張衡:“道德”“文章”兼優(yōu),“數(shù)術(shù)”“制作”齊飛
天一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石橋鎮(zhèn))人,東漢著名天文學家、發(fā)明家、文學家,有“科圣”之譽,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并稱為“漢賦四大家”?!逗鬂h書》卷五九有專傳。在文學方面,張衡所作的《二京賦》《南都賦》堪稱經(jīng)典,為人稱道;在科學技術(shù)方面,他創(chuàng)制了渾天儀、地動儀、候風儀,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shù)、地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可以說,張衡是“道德”與“文章”兼優(yōu),“數(shù)術(shù)”與“制作”齊飛,特別是他刻苦鉆研、注重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及實事
月讀 2019年10期2019-10-28
- 大漢帝國的壯麗贊歌
要 《二京賦》是張衡最主要的作品,它的主題,一直被認為是諷諫,其實,這是對《二京賦》最大的誤讀?!抖┵x》是大漢帝國的壯麗贊歌。中國文學史對于賦的功能一直存有偏見。幾乎從漢代開始,關(guān)于賦的意義,就被認為是以“諷諫”為主題,其實,這與事實不符合。賦尚大美,本是漢帝國雄強奮發(fā)時代精神的產(chǎn)物。追究《二京賦》被誤解為諷諫的原因是受儒家詩教說的影響。終其兩漢,賦的寫作均在諷諫與頌美兩者之間轉(zhuǎn)移。在東漢后期,頌美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突出。這種文學現(xiàn)象對于魏晉南北朝審美意
人文雜志 2019年10期2019-10-20
- 運用寫人文思維導圖模型教學《張衡》
0)教材分析:《張衡》這篇課文是寫人的文章,主要記敘了我國東漢時期杰出的科學家張衡,不信鬼神,認真思考,大膽研究,發(fā)明“地動儀”、為我國科學事業(yè)做出偉大貢獻的故事,贊頌了張衡認真研究、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設計理念:本校語文組進行了《思維導圖在培養(yǎng)小學生快讀能力中的應用研究》的課題研究。旨在運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進行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組內(nèi)共同研討制定了讀寫人文、讀寫事文、讀狀物文、讀寫景文,讀寓言、
魅力中國 2019年5期2019-04-26
- 論張衡的人生價值與《張衡傳》的教學價值
鄭志榮《張衡傳》作為古代經(jīng)典,一直入選高中語文教材,那么,經(jīng)典永流傳的理由何在呢?文中的傳主張衡的價值又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人為為人”。“人為為人”,是復旦大學教授蘇東水對中國文化精髓的提煉與總結(jié),意思是中國文化和作為文化承載者的中國文人,既有能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又有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情懷。這一文化特征在張衡的身上體現(xiàn)得極其充分。一、張衡的“人為”價值在那個時代,張衡的思想認識、設計制造、學術(shù)成果,前無古人,既站在時代的制高點,又引領(lǐng)時代。宇宙起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9年3期2019-04-17
- 論張衡的人生價值與《張衡傳》的教學價值
鄭志榮《張衡傳》作為古代經(jīng)典,一直入選高中語文教材,那么,經(jīng)典永流傳的理由何在呢?文中的傳主張衡的價值又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人為為人”。“人為為人”,是復旦大學教授蘇東水對中國文化精髓的提煉與總結(jié),意思是中國文化和作為文化承載者的中國文人,既有能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又有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情懷。這一文化特征在張衡的身上體現(xiàn)得極其充分。一、張衡的“人為”價值在那個時代,張衡的思想認識、設計制造、學術(shù)成果,前無古人,既站在時代的制高點,又引領(lǐng)時代。宇宙起
中學語文 2019年9期2019-01-30
- 初中教材撤下“張衡地動儀”
年級上冊中,關(guān)于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nèi)容被刪除。隨后,人教社回應,稱地動儀相關(guān)內(nèi)容確實從初中七年級歷史教材上撤下,原因是改編進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教材中專門講述了張衡和他發(fā)明的地動儀,指出其對科技的重大貢獻,同時設計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追求真理,“要像張衡一樣,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做一個有心人”。關(guān)于張衡地動儀的存在和可能的工作方式,都來自于史書上幾百字的描述。然而,對于地動儀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僅有《張衡傳》里“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文字之含糊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19年3期2019-01-23
- 張衡:當官就要為民做主
是新上任的河間相張衡(就是著名的天文學家)。那家丁兩腿一軟,跪在地上磕頭作揖。兩個侍從見家丁跪下,也就松了手,誰知他拔腿就往主人身邊跑,幾人掉轉(zhuǎn)馬頭,揚長而去。張衡也不差人去追,而是向旁邊的百姓打聽那紈绔子弟是誰,眾人都不敢明說,酒館父女更是嚇得吞吞吐吐。張衡也就不再多問,只說:“你們有事可直接到衙內(nèi)找我?!闭f完,便帶領(lǐng)侍從離開了酒館。張衡經(jīng)過幾番走訪,終于得知那個紈绔子弟姓呂名驕,是河問王的一位妃子的弟弟,時常仗勢欺人,無惡不作。前縣尉黃書良,為了鏟惡鋤
百家講壇 2018年14期2018-12-28
- 在月亮上留名的科學家之張衡
數(shù)星星的孩子張衡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shù)星星。張衡對爺爺說:“我數(shù)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東邊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xiàn)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是在跑動嗎?”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噢!我找
小天使·四年級語數(shù)英綜合 2018年9期2018-10-22
- 精儀器揭天地
摘要:張衡在科學技術(shù)、儀器儀表、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成就涉及天文學、地震學、機械學、數(shù)學等領(lǐng)域,好友崔瑗稱贊他:“數(shù)術(shù)窮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偉藝,與神合契”。他發(fā)明的科學儀器不僅開創(chuàng)了古代自然科學的新局面,而且對后世的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梢哉f,張衡在科學創(chuàng)造領(lǐng)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代表了當時世界科學文化的最高水平,為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關(guān)鍵詞:張衡;古代;儀器儀表儀器儀表是用以檢出、測量、觀察、計算各種物理量、物質(zhì)成分、物性參數(shù)等的器具或設
魅力中國 2018年16期2018-08-06
- 勤于筆耕的科學家張衡
張衡勤于筆耕,《后漢書·張衡列傳》說他“所著詩、賦、銘、七言、《靈憲》《應閑》《七辯》《巡誥》《懸圖》凡三十二篇”。張衡,東漢著名科學家、經(jīng)學家與文學家?!逗鬂h書·張衡列傳》說他“世為著姓”。祖父張堪,歷任蜀郡太守、漁陽太守,為政清廉,百姓曾作《張君歌》頌之。秉承良好家風,張衡少時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曾先后到三輔、京師求學,博通五經(jīng),學貫六藝,并善機巧,精通天文、陰陽、歷算等數(shù)術(shù)之學。難能可貴的是,張衡“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為人從容淡靜。約34
北廣人物 2018年18期2018-07-25
- 從張衡的“不”說起
修四第四單元的《張衡傳》是選自《后漢書》的經(jīng)典篇目。作者范曄按照時間順序,以張衡“善屬文”“善機巧”“善理政”為綱組織全文,顯示了張衡作為文學家、科學家、政治家的才干與成就。但宜昌籍的語文同仁們偏偏出了一個難題,要對《張衡傳》進行同課異構(gòu)。如何突破傳統(tǒng)的課文講解模式,解構(gòu)并重建它?這需要不斷挖掘文本,找到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在觀看地震學專家馮銳教授復原張衡地動儀的紀錄片里,我尋找到一些靈感。張衡的地動儀原型早在西晉時期就已被銷毀。我們在歷史教科書里看到的地動儀模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8年6期2018-07-24
- 中華英杰:天文巨星張衡
徐瑞斌教學內(nèi)容張衡簡介(選自百度百科);《張衡與渾天儀》(選自《中華科技人物之科學巨擘——張衡》);《張衡傳》(節(jié)選)。適用年級:五年級設計意圖本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因文而異的閱讀方法去閱讀不同體裁的文本,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走近科學家張衡,了解張衡的生平簡介,探究張衡的科技成就和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立志用科技造福人類的美好愿望。教學目標1. 閱讀一組文字材料,了解古代科技人物張衡的科技成就和科學精神。2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18年10期2018-05-30
- 《張衡傳》第3課時)教學設計
的語言。2.了解張衡在文學、科學、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探究并學習張衡的高尚精神品質(zhì)?!窘虒W重點】張衡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及其高尚精神品質(zhì),本篇傳記的寫作方法及語言特色?!窘虒W難點】本篇傳記的寫作方法及語言特色?!窘滩姆治觥俊?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張衡傳》節(jié)選自《后漢書 張衡傳》,是一篇典型的古代人物傳記?!?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張衡傳》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lǐng)域的諸多才能。而且詳略突出,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其間貫穿了作者對張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張衡傳
學校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2018-05-14
- 張衡詩賦里的春是一種愿景
因春而企盼向往。張衡就是東漢中后期這樣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文人。張衡(公元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人,東漢著名科學家、經(jīng)學家與文學家?!逗鬂h書·張衡列傳》說他“世為著姓”。祖父張堪,歷任蜀郡太守、漁陽太守,為政清廉,百姓曾作《張君歌》頌之。秉承良好家風,張衡少時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曾先后到三輔、京師求學,博通五經(jīng),學貫六藝,并善機巧,精通天文、陰陽、歷算等數(shù)術(shù)之學。難能可貴的是,張衡“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為人從容淡靜。約34歲時,才應漢安帝征
博覽群書 2018年3期2018-04-18
- 論張衡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的階段特征
化的歷史長河中,張衡是一位無法繞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摹擬京都大賦而蜚聲當世,又以開創(chuàng)抒情小賦而揚名身后,他創(chuàng)制了文人七言詩體的新形式,又推動了五言詩由發(fā)展走向成熟。他的作品以特有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和獨創(chuàng)性引領(lǐng)著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的趨向,對后世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梢哉f,張衡既是一位傳承漢代正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大家,同時又是東漢時期引領(lǐng)詩賦文風革新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人物??v觀張衡的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自18歲作《溫泉賦》始,至61歲作《歸田賦》止,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人生
傳播力研究 2018年12期2018-03-27
- 《張衡傳》(第3課時)教學設計
的語言。2.了解張衡在文學、科學、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探究并學習張衡的高尚精神品質(zhì)?!窘虒W重點】張衡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及其高尚精神品質(zhì),本篇傳記的寫作方法及語言特色?!窘虒W難點】本篇傳記的寫作方法及語言特色。【教材分析】《張衡傳》節(jié)選自《后漢書 張衡傳》,是一篇典型的古代人物傳記?!?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張衡傳》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lǐng)域的諸多才能。而且詳略突出,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其間貫穿了作者對張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張衡傳
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8年20期2018-03-03
- 從張衡的“不”說起
——解讀《張衡傳》的不同視角
修四第四單元的《張衡傳》是選自《后漢書》的經(jīng)典篇目。作者范曄按照時間順序,以張衡“善屬文”“善機巧”“善理政”為綱組織全文,顯示了張衡作為文學家、科學家、政治家的才干與成就。但宜昌籍的語文同仁們偏偏出了一個難題,要對《張衡傳》進行同課異構(gòu)。如何突破傳統(tǒng)的課文講解模式,解構(gòu)并重建它?這需要不斷挖掘文本,找到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在觀看地震學專家馮銳教授復原張衡地動儀的紀錄片里,我尋找到一些靈感。張衡的地動儀原型早在西晉時期就已被銷毀。我們在歷史教科書里看到的地動儀模
中學語文 2018年18期2018-02-09
- 《數(shù)星星的孩子》文本解讀
因是讓學生通過對張衡言行的描寫,學習張衡善于觀察、善于研究的品質(zhì),從而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決心。這篇課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人物對話分明,科學意味濃厚,是值得讀者細細品味的佳作。下面筆者主要對這篇課文進行解讀。一、聚焦“星空”,感受張衡的“專注認真,堅持不懈”這篇課文題目是《數(shù)星星的孩子》,一開始就把讀者的目光帶到了神奇無比的星空,激起了讀者對星空的向往。你瞧,“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撒在碧玉盤里”。在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星星”比作“珍珠
小學語文教學·園地 2018年5期2018-01-24
- 課本里的地動儀該如何呈現(xiàn)
敬一山近日,一則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的消息在網(wǎng)上引發(fā)關(guān)注。此次關(guān)于張衡地動儀的爭論,若厘清了爭論的癥結(jié)所在,對于未來完善教材編寫思路不無裨益。關(guān)于張衡地動儀爭論背后的癥結(jié),涉及兩個層面的問題:其一,張衡地動儀的真實面貌到底是什么樣的。其二,教材到底該承擔怎樣的功能,是側(cè)重價值宣導還是啟發(fā)思考。教材并非不能介紹張衡地動儀,關(guān)鍵是以怎樣的方式呈現(xiàn)。這一改動也當啟發(fā)公眾對教材功能的思考,即我們希望給孩子怎樣的教育。希望這次地動儀在教材中的調(diào)整,可以對完善未來
甘肅教育 2018年20期2018-01-09
- “張衡地動儀從課本刪除”體現(xiàn)敬畏歷史和科學態(tài)度
郭元鵬“張衡地動儀”曾經(jīng)是課本標配,語文課本里,歷史課本里都有涉及的文章。然而,關(guān)于“張衡地動儀”卻一直是“內(nèi)部糾結(jié)的問題”,因為課本里使用的“地動儀復原圖片”科學界認為并不科學。近年來,王振鐸所造的地動儀模型一直非議不斷。為復原出更具科學性、更接近史籍記載中的候風地動儀,早在2003年,中國科學院教授馮銳就重啟了“張衡地動儀”探索證明之路。2009年9月20日,中國科技館新館開幕,新的地動儀模型與觀眾見面。目前,關(guān)于地動儀的探索復原工作一直在繼續(xù)。奧地利
甘肅教育 2018年20期2018-01-09
- 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因噎廢食
劉劍飛關(guān)于張衡地動儀的記載,相關(guān)史料只有寥寥數(shù)語,比如《后漢書·張衡列傳》中僅有短短196個字的記載,即便在《續(xù)漢書》《后漢紀》等典籍中,對張衡地動儀的記載也只有區(qū)區(qū)兩百多字,這些文字不僅無法清晰介紹張衡地動儀的發(fā)明過程,也無法詳細描述地動儀的形狀、外觀和工作原理等,這使得千百年來,張衡地動儀一直處于一種模糊的認識中,世人只能憑借推測甚至想象來復原張衡地動儀的形狀,這就使教科書上的張衡地動儀存在著極大的爭議。即便如此,這種爭議也存在著很多積極意義,比如,可
甘肅教育 2018年20期2018-01-09
- 傳統(tǒng)文化視野下的《張衡傳》
言文無用。例如《張衡傳》雖短,一些同學仍然感到學習太難無趣無用。太難無趣無用,是對《張衡傳》的誤解,更是對文言文的誤讀。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世界更是學生的教科書。文言文記載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是現(xiàn)實各類藝術(shù)汲取營養(yǎng)的源泉,蘊含著無窮智慧。所以傳統(tǒng)文化是學生的教科書,是鑒賞《張衡傳》的重點,也是解讀文言文的關(guān)鍵,更是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著力點。傳統(tǒng)文化可從三個方面解讀文言文,讓文言文容易有趣有用。首先從文本中掌握傳統(tǒng)文化,利用文化語境,輕松突破文言句子,系統(tǒng)掌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7年10期2017-11-13
- 張衡的詩歌對詩騷美學的繼承和發(fā)展
摘 要:張衡的詩歌在接受詩騷美學影響的同時,張衡在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又對詩騷美學做了相應的發(fā)展,創(chuàng)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詩歌。本文主要就張衡的詩歌,從抒發(fā)真情實感和運用賦比興兩個方面論述其對詩騷美學的繼承,再從句式和情感內(nèi)容兩方面論述張衡對詩騷美學的發(fā)展。關(guān)鍵詞:張衡;詩騷美學;繼承;發(fā)展作者簡介:崔志奇(1990.3-),女,,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漢,遼寧大學文學院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文藝學。[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
青年文學家 2017年9期2017-04-19
- 傳統(tǒng)文化視野下的《張衡傳》
統(tǒng)文化視野下的《張衡傳》董營濤文言文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載體、高中教學的重點難點。學生普遍認為文言文句子難懂,文學性難以借鑒,缺乏吸引力。學生畏懼文言文,甚至厭惡文言文。究其原因,首先是文言文特性決定的。古今漢語演變造成文言文較為難懂,文言文揭示的內(nèi)容距現(xiàn)在太過久遠,有太強烈的疏離感。其次,教師教授文言文課,教學方法單一。多數(shù)教師主張語文“純工具論”,字字落實,句句串講,重視高考中的應試技巧傳授,忽視了文言文人文內(nèi)涵的價值,嚴重挫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讓學
中學語文 2017年28期2017-01-29
- 論張衡《歸田賦》的隱逸思想
25002)?論張衡《歸田賦》的隱逸思想劉佳(揚州大學文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2)摘要:張衡的抒情小賦《歸田賦》在漢代賦作中占據(jù)重要位置,其人處在東漢的社會政治背景下,其思想的轉(zhuǎn)變在賦作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歸田賦》對人生失意情感的抒發(fā),對逍遙之境的追求與向往,成為張衡晚年人生的深切表達。《歸田賦》可以看作張衡對“逍遙”思想理解和追求的一個總結(jié)。張衡終結(jié)散體大賦,開啟抒情小賦,是漢賦轉(zhuǎn)型過程中的關(guān)鍵人物。關(guān)鍵詞:張衡;歸田賦;逍遙;隱逸賦的創(chuàng)作,到了東
人間 2016年1期2016-11-28
- 張衡《二京賦》的風俗世態(tài)書寫及其審美趣味
550001)張衡《二京賦》的風俗世態(tài)書寫及其審美趣味楊朝蕾*(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貴州貴陽550001)摘要東漢張衡在《二京賦》中對京都風俗世態(tài)進行生動摹寫,表現(xiàn)出其獨具特色的審美趣味。這種趣味在賦中并未直接呈現(xiàn),而是通過作者的批判式言說間接表現(xiàn)出來,即將感性的審美趣味滲透于理性認識中。其根本原因在于賦家非依賦作而騰達,在與政治權(quán)力的適度疏離中,保持人格之獨立,使作品成為個人思想自由馳騁的場域,表現(xiàn)出鮮明的世俗化審美傾向。關(guān)鍵詞張衡;二京賦;風俗世態(tài);
中國韻文學刊 2016年2期2016-11-26
- 《數(shù)星星的孩子》教學設計
第—自然段通過對張衡數(shù)星星的樣子及具體如何去數(shù)來反映張衡的認真態(tài)度。第二自然段通過奶奶認為張衡“傻”從側(cè)面來反映張衡的刻苦。第三自然段通過張衡說:“能看得見,就能數(shù)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來反映張衡觀察的仔細及決心。第四自然段通過爺爺?shù)脑拋砀嬖V張衡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zhuǎn)。第五自然段是對全文的總結(jié)。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實際上都是通過言行來表現(xiàn)張衡刻苦鉆研、認真思考的品質(zhì)的。教學目標: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理解生字新詞。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讀寫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2016-11-08
- 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他稱為奇跡。他是張衡,與真正少年成名的才子們相比,似乎顯得有些灰頭土臉。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又偏偏繞不過他,你要與他憨厚的笑容對視,與他傻氣的目光相接……最重要的是,你總要看見他的傳奇。是的,明明有那么多才子曇花一現(xiàn),卻只有他成為傳奇。童年時,張衡身上還沒有那么多光環(huán),站在一群活蹦亂跳的孩子中間,本來五分木訥,就變成了十分呆滯。他比旁人更細膩敏感些,自然能察覺出別的孩子向他豎起的一道無形的墻,讓他一人在墻外打轉(zhuǎn),四處碰壁。他無路可走了,便選擇抬頭,然后便
傳奇故事(破繭成蝶) 2016年8期2016-08-15
- 做人當如張平子
甚至是反了過來。張衡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張衡,字平子,東漢時期有名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發(fā)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為了表彰紀念他在天文學領(lǐng)域的杰出貢獻,聯(lián)合國天文組織曾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huán)形山命名為“張衡環(huán)形山”,將太陽系中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不過,這些都不是張衡的主業(yè),他的主業(yè)其實是一名官員。在東漢王朝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尚書等職。作為一名官員,他同樣是一個履職盡責、盡心盡力的領(lǐng)導。公元111年,也就是張衡33歲時,“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
中國青年 2015年18期2015-10-21
- 從賦看張衡的人生智慧
院 郭麗娜從賦看張衡的人生智慧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郭麗娜摘要:張衡是東漢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也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罕見的“通才”。本文著眼于張衡的賦作,探尋并學習其處世治學的人生智慧??v觀其賦文所體現(xiàn)的人生,如同造鑄一把寶劍的過程,在不斷磨礪中修成鋒芒。關(guān)鍵詞:張衡;賦;人生中圖分類號:I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10-01賦的起源與詩密切相關(guān),其中一種言賦借助于詩而興起。春秋時期各國盟會之際,或者是大夫
人間 2015年12期2015-10-13
- 一碗燕窩粥
看望他。我和同桌張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們該買啥禮物去看望老師呢?張衡悄悄告訴我:“聽爺爺說燕窩很有營養(yǎng),去年他生病了,姑姑給他買的就是燕窩,燕窩湯對老人身體好,要不……”“行,我們就送燕窩湯,給老師一個驚喜!”我堅定地說。我們來到村子西頭,那里有一片茂密的樹林,夏天一到,枝繁葉茂,百鳥歡叫,這兒一定會有燕窩的。我們分頭去找,仔細搜尋著每一棵大樹。忽然,張衡用手指著一棵高大的白楊,那上面果然有一個燕窩。我迅速跑過去,抱緊樹干,使勁兒往上爬??墒牵瑯涓珊?/div>
小溪流(故事作文) 2014年12期2015-01-12
- 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張衡
張宥駿張衡,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他的成就涉及天文學、地震學、機械技術(shù)、數(shù)學乃至文學藝術(shù)等領(lǐng)域。張衡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喜歡尋根究底,直到把問題弄個水落石出才罷休。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癡癡地看著天空。爺爺問:“你在干嗎?”張衡對爺爺說:“我在數(shù)星星呀!可是我數(shù)的時間久了,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中間的,現(xiàn)在卻跑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剛才還在的,過了一會兒就不見了。難道它們會走路嗎?”語文世界(小學版) 2014年5期2014-07-15
- 膘肥體“葬”
:“除掉榆林太守張衡,但不能留下一點蛛絲馬跡。”安伽陀聽后,心中一驚,怯怯地說:“恐怕老朽不才,幫不了這個忙,還望見諒。” 木易聽罷,臉一沉,威脅說:“可現(xiàn)在天機已經(jīng)泄露了。國有國法,行有行規(guī),請方士掂量后果,好自為之。這事不急,3天后我再來聽先生的賜教。”說完,便留下重金,拱拱手轉(zhuǎn)身走了。張衡何許人也?他乃是當今皇上隋煬帝的親信,為隋煬帝登基立了大功,長期在朝廷擔任御史大夫。只因不久前他與隋煬帝鬧了個小別扭,隋煬帝一氣之下將他貶到榆林做太守。憑他們多年的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3年2期2013-04-24
- 全才張衡之“三心” ——《張衡傳》教學中的拓展探討
彭俊生范曄的《張衡傳》節(jié)選進入人教版必修4中的一段,文章雖然不長,涉及的面卻很廣。單就文言知識而言,就有文言虛詞,例如“因”、“雖”、“以”、“其”、“再”、“之”等;文言實詞例如“屬”、“辟”、“奇”、“雅”、“征”、“拜”、“目”、“出”等;文言句式有“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等;古文化常識有“公車”、“下車”、“視事”、“乞骸骨”等。就寫作技巧來說人物傳記的特點,詳略的安排中學語文 2012年18期2012-08-15
- 張衡發(fā)明,今人再造被誤解的地動儀
id-13285張衡發(fā)明,今人再造被誤解的地動儀■文/楊東曉■http://www.xfgjls.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285國人耳熟能詳?shù)膰鴮毤壈l(fā)明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古董”,并非1800年前的原物。馮銳和工作人員在精心調(diào)試龍機的機械性能。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生,從老師那里聽到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fā)明地動儀的故事,地動儀也被當作中國偉大科技發(fā)明的典范。但大多數(shù)學生,包括老師可能并不知道,直至1950博客天下 2010年24期2010-09-20
- 異彩紛呈技巧高超 裾似飛燕袖如迥雪
了有利的條件。在張衡的《西京賦》、《東京賦》、《南都賦》中有不少關(guān)于漢代百戲樂舞的記載。本文將這些文賦中有關(guān)歌舞音樂方面的文字加以整理,對文中所涉及到的歌舞音樂的表演場所、內(nèi)容形式、伴奏樂器、音樂作品等方面進行探討?!娟P(guān)鍵詞】漢代;張衡;歌舞音樂漢代大統(tǒng)一帝國的重建,使音樂藝術(shù)得到了空前的繁榮。東漢統(tǒng)治階級沿用了許多西漢的方針與政策,在一些方面做了調(diào)整與改革,使之更加適合于當時的社會狀況。歌舞音樂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吸收了前代樂舞、民間音樂以及外來音樂文學與藝術(shù) 2010年1期2010-04-22
- 古代天文學家——張衡
張衡出生在河南省南陽縣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他從小聰敏過人,對瞬息萬變的大自然充滿了興趣。尤其讓他著迷的是天空中那些神話般的日月星辰,這讓他對天空充滿了遐想。一次,他和媽媽去挖野菜,太陽剛從東方升起,張衡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比自己要長好多。但是,到了中午,媽媽帶他回家時,自己的影子卻縮成一團了。以后,每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縮成一團時,就催媽媽趕快回家做午飯。他還喜歡聽媽媽講有關(guān)自然界的故事。白天,陽光普照,母親給他講后羿射日的故事;晚上,月亮的銀光堆積如水,母親便把作文周刊·小學三年級版 2009年16期2009-07-27
- 全面發(fā)展的張衡
一 鳴張衡(78-139),字平子,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zhèn))人。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shù)、地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shù)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指出月球本身并不發(fā)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guān)系。張衡時代青年(上半月) 2009年5期2009-06-11
- 從“三才理通”的張衡看設計師的素養(yǎng)
以我國東漢科學家張衡為切入點,闡發(fā)設計學科的綜合性、交叉性學科性質(zhì),提出設計師應提高全面的綜合素養(yǎng)。關(guān) 鍵 詞:張衡 設計師 素養(yǎng)一、“三才理通”的張衡張衡是我國東漢中期杰出的人物,被人們稱作通博之才,《后漢書·張衡傳》范曄贊曰:“三才理通,人靈多蔽?!薄叭拧笔侵柑?、地、人,引自《周易·系辭上》:“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這里用“三才”來說明張衡的知識廣博。張衡常被人們稱作科學家或文學家,但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張衡同時也是我國東漢時期的畫藝術(shù)教育 2009年4期2009-04-15
- 準確探知地震:仕途張衡的另類“屠龍術(shù)”
放置于京城洛陽、張衡剛剛發(fā)明的地動儀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銅球落到蟾蜍嘴里,測知洛陽以西方向發(fā)生了地震。幾天以后,信使飛馬來報,隴西(今甘肅省蘭州市西北)發(fā)生地震,金城、隴西“二郡山岸崩,地陷”(《后漢書-順帝紀》),“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壞,壓殺人”(《后漢書·五行志》)。那么,地動儀真的能測知地震嗎?它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研制成功的,其工作原理又是怎樣的呢?張衡(78—13 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出身于名門望族。其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百家講壇 2008年16期2008-09-02
- 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張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