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橋南初級中學 周麗珍
由于化學這門科目所涉及的內(nèi)容是微觀的、極其抽象的,對于一些其他必修課程來說需要學生有一個接受與認知的過渡過程,初中生物與物理電學中也涉及了微觀粒子方面的內(nèi)容,所以在學生學習了這些鋪墊之后,初三階段再開設化學科目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其他的科目比起來,化學科目所涉及的知識更難用直觀的感受去理解,往往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為學生講解這些新領域的知識,這就造成了一些化學課堂效率低下,所以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效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對于化學科目來說,實驗部分無疑是讓學生產(chǎn)生極大興趣的一點,這是因為化學實驗包含著物質(zhì)各種形態(tài)、顏色、氣味等的變化,這些實驗效果是與其他任何科目都不同的。這些形形色色的實驗可以讓初次接觸這門學科的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所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就是利用好實驗教學的機會。在實驗過程中不妨多與學生互動,或者讓表現(xiàn)好的學生上臺來親自體驗實驗的過程,讓學生分組進行試驗展開比賽也是不錯的手段,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好實驗課程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教學“自然界中碳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合理轉(zhuǎn)換”一課中,因為這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對其的探究興趣非常濃厚,而且這節(jié)課的實驗比較具有挑戰(zhàn)性,比較適合多人共同合作完成,所以可以采取分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師通過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分析,進行問題的設置,最好可以設置一些可以對學生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以展開合作學習。比如:空氣中的氧氣是通過什么得來的?海水中為什么會有氧氣?如果空氣中不包含二氧化碳會怎樣,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對二氧化碳如何有效減少控制?通過對一些問題的相關設定,使學生能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地合作研究,然后通過自身掌握的相關知識,通過合作共同找出對應的方法。
理論課程作為一切的基礎,是化學科目中的重中之重,對于理論教學的過程來說,教師應與學生多進行互動,以此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想方設法多提問,讓學生對于這些知識多進行一些猜測的過程,從而加深他們的印象,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千萬要杜絕全程講述而與學生零互動式的灌輸課堂,因為這樣最容易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脫軌,在教學過程中唯有多與學生互動才能了解到學生每時每刻的學習效果,從而調(diào)整授課的速度以及方式。一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會更加簡單。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施,通過一些有趣的科學實驗視頻探索其中的化學現(xiàn)象,然后結(jié)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通過實驗加理論知識的結(jié)合,增強學生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使用化學實驗器材,在課堂上進行一些有趣的小實驗,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然后通過實驗現(xiàn)象引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這樣可以引起學生興趣,也能更好地提升課堂理論教學的質(zhì)量,幫助學生對于復雜難懂的化學進行更好的理解。
在很多科目中,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教師過于以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不論是講課的方式還是節(jié)奏、速度,都按照自己的備課標準進行,盡全力完成課前預想的進程目標,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這點對于初次接觸化學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學生在這時急需搭建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說對于這門課程的認知都不夠到位,是無法在往后的學習過程中有好的效果的。所以,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在講課時通過觀察學生的反應、面目表情、眼神等反饋信息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反饋效果不佳,一定要及時放慢節(jié)奏,在講清楚一個點之后再進行下一步的教學任務。而且有的教師總是習慣于快速過第一遍,將查漏補缺的重點放在復習進程中,這樣也不符合對于學生來說一門新科目的教學合理性。作為一門新科目,如果每次都讓學生花兩次或者以上的次數(shù)才聽懂一個知識點,那么在他們的心中就會認定這門科目的難度過高,從而產(chǎn)生畏懼感。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唯有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了高效才能稱之為高效課堂。
對于一門新學科來說,如何使學生克服對其的恐懼感是需要教師下功夫的,學生對于一門科目的畏懼有時不僅來源于科目本身,也來源于對教師的畏懼感,初次接觸一個教師,如果教師的教學過程過于嚴厲,對學生過于苛責,這種畏懼感就會大大增加,從而不利于高效學習課堂的構(gòu)建。所以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放低姿態(tài),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因為初次接觸化學的學生一定會有多方面的疑惑,但是這些疑惑能否如實反饋到教師的手中,從而讓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進程就在于學生是否愿意主動去與教師進行溝通。一旦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過于高大,這種師生的互動便會減少,教師很難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自然也就無法尋求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在教學時,應用感情來引導學生,對學生體現(xiàn)出關懷之情,對學生的提問展現(xiàn)出積極的態(tài)度,就算是再低級的問題也不能否定學生的學習能力,而是要表揚這種勇于提問的表現(xiàn),要將灌輸式的教學轉(zhuǎn)化為熏陶式的教學模式,盡全力與學生和諧相處,遇到師生矛盾要用心解決,不能對學生施加體罰、過激言語等行為。在課堂上積極進行互動,在課下也可以多走進學生之間。比如,可以和班里的男同學一起進行打球等娛樂活動;也可以在休息日和班上同學一起組織出去游玩。在這樣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會不知不覺地建立起來,也唯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班上的同學亦師亦友,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向教師傾訴問題,課堂氣氛才能活躍起來,師生溝通機會也會增加,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目的。
初中化學由于其獨有的課程特點以及初次進入學生的學習領域等方面的問題,需要教師應用更加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初期教學任務中一定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同時在課堂上將主體地位放在學生身上,也要不斷提高教師素質(zhì),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溝通機會,不斷針對學生的情況調(diào)整教學方案,才能形成高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