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臺州學院 人文學院,浙江 臨海 317000)
《臨海水土異物志》是我國成書時間較早的方志之一,記載了臺灣高山族的早期史地情況以及東南沿海地區(qū)鱗介鳥類、竹木果藤等動植物資料,在方志史上有重要意義?!杜R海水土異物志》的作者一般認為是三國時期吳丹陽太守沈瑩。①也有學者認為其書成于晉代,存在作者爭議。參見俆三見《〈臨海水土異物志〉作者質(zhì)疑》(《中國農(nóng)史》1990年第3期)、趙伍《〈臨海水土異物志〉成書時間考》(《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等。其原書散佚,有陶宗儀、楊晨兩個輯本。今有張崇根先生《臨海水土異物志輯?!罚ㄒ韵潞喎Q“《輯?!贰保?,是為佳本。筆者近日拜讀《輯校》,偶有一得之愚,作以札記,以就教于師友。
《輯?!?1:“烏賊之骨,其大如楯居者,一枚作鲊,滿器受五升?!保?]8
按:“楯居”不詞,當作“楯瓦”,“居”“瓦”形近而訛。“楯”同“盾”,盾牌?!都崱薯崱罚骸皹J,干也。或省?!薄皹J瓦”即盾脊,是盾牌中間的突起處。《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齊子淵捷從泄聲子,射之,中楯瓦。”杜預注:“瓦,楯脊。”宋釋德洪《明應仲出季長近詩二首次韻寄之·其一》:“小樓楯瓦誰庭院,弱柳多情故掩藏?!睘踬\身體多橢圓而扁平,其形如盾。烏賊骨即“海螵蛸”,是烏賊體內(nèi)的骨狀硬殼,正與盾脊相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烏賊魚》:“骨名螵蛸?!碧苿⑩稁X表錄異》卷下:“(烏賊魚)廣州邊海人往往探得大者,率如蒲扇,煠熟以姜醋食之,極脆美。或入鹽渾腌為干,搥如脯,亦美。吳中人好食之?!薄奥嗜缙焉取迸c“其大如楯瓦”可相比勘。因此下句云“一枚作鲊,滿器受五升”,形容其肉多?!镑嚒笔墙?jīng)過腌制的魚、肉類,有“蚶鲊”“魚鲊”等?!懊丁弊髁吭~,“一枚”相當于“一個”,《御覽》九百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