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映輝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朱祖謀(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古微,號彊村,浙江歸安人(今浙江湖州)。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舉人,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出任廣東學政。辛亥革命后,朱祖謀以清朝遺老自居,不問政治,專攻詞學,著有詞集《彊村語業(yè)》。
“以詞為史”是清代詞家在前代“詩史”觀念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一種詞學理念。這一理念要求詞人在創(chuàng)作中避免個人的情感局限,應寄托與時代相關的認知和慨嘆,力求將史實、時事與人情相統(tǒng)一。朱祖謀的人生先后歷經(jīng)戊戌變法、庚子事變、辛亥革命三次重大的歷史變革,他的詞作多是反映這三次歷史巨變以及抒發(fā)自己的愛國之情。這正是其以詞為史的精神寫照,一方面體現(xiàn)了朱祖謀對儒家經(jīng)世學風的繼承,另一方面亦符合朱祖謀作為遺老文人的情感需求。
其一,朱祖謀用詞作表達了對戊戌變法的關心。朱祖謀雖未直接參與變法,但是他內(nèi)心是支持變法的,并且與改良派文人交往甚密。彊村詞中多次記錄此次變法的相關事件,以《水龍吟·四印齋賦白芍藥,分得肯字》為例:
寶闌春去多時,玉奴猶倚東風困。濃姿淚洗,伶俜不許,雨酥煙暈。素靨消塵,冰綃委佩,強支嬌俊。自謝郎去后,銀毫蘸淺,瑤臺路,無人問。
相謔湔裙未肯,伴酴醾、殿將芳訊。西園后日,蔫紅無數(shù)。漸吹成粉。何況飛瓊,將離歌罷,素鸞無信。向月明空見,一枝凝露,惱新霜鬢。[1]10
朱祖謀作此篇是基于特定的歷史背景的。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康有為、文廷式創(chuàng)立強學會,并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借以宣傳變法維新。此舉遭到了頑固派的強烈反對,隨后強學會被強行解散,文廷式被免職,驅(qū)逐出京。此篇是朱祖謀感慨文廷式與強學會的遭遇而作?!傲尜凡辉S,雨酥煙暈”巧妙地化用了潘安的名篇《寡婦賦》中“少伶俜而偏孤兮,痛忉怛以摧心”之句,反映了變法派的處境之艱難,力量之薄弱。而后用“謝郎”代指文廷式,“瑤臺路,無人問”,則表示自從文廷式被罷黜之后,朝臣們對于變法之事更加噤若寒蟬,光緒帝身邊沒有可依靠之人?!拔鲌@后日,蔫紅無數(shù)。漸吹成粉”,詞人將國家比作“西園”,表達了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用“蔫紅”代指變法派,表達了詞人對變法前景的悲觀態(tài)度和擔憂之情;之后詞人通過“一枝凝露,惱新霜鬢”一句,即借詠物婉轉(zhuǎn)地寄托其對國家的擔憂之情和對皇帝的忠誠之心。整首詞運用托物比興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清朝廷的忠貞,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其二,朱祖謀用詞作記錄庚子事變的進程。義和團起義爆發(fā)時,朱祖謀正在京城,深受其害。隨后與劉福姚一起住進了王鵬運家避亂,三位詞人每日靠填詞抒懷,“痛世運之凌夷,發(fā)憤叫呼,相對太息”[2]431。記錄庚子事變及悲慘的環(huán)境成為當時彊村詞的主要內(nèi)容。
當義和團事起,端王載漪和慈禧太后主張對義和團采取撫慰、放任之策略,稱其為義民,妄求借義和團來抵抗外來侵略。朱祖謀在朝廷上大呼反對,惹怒慈禧,幾欲獲罪。隨后朱祖謀作《菩薩蠻》(其一):
西洲風緊驕禽唳,文梁乳燕棲無地。相望郁金堂,氤氳心字香。
芳悰山黛蹙,自轉(zhuǎn)商絲軸。郎意未分明,綠窗閑夢驚。[1]36
詞中“西風”可以理解為外國列強,“驕禽”指載漪與慈禧,“乳燕”指光緒,幼小的光緒帝在“西風”與“驕禽”的步步緊逼下獨立無依,最后只能倉皇西逃而“棲無地”,“芳悰山黛蹙,自轉(zhuǎn)商絲軸”指慈禧和載漪不聽忠臣的勸諫,引狼入室。而“郎意未分明”指光緒帝力量太弱,總是妥協(xié)?!熬G窗閑夢驚”,是說一切都好像噩夢一場,但自己人微言輕,只能徒作感嘆而已。詞人的《菩薩蠻》13首都是以庚子事變?yōu)橹饕獌?nèi)容,全方面反映了當時社會各界凋零的慘狀,抒發(fā)憂國憂民之情。
其三,辛亥革命后,朱祖謀借詞抒發(fā)其作為遺老的復雜情感。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朱祖謀歷次苦諫,得罪慈禧,出為廣東學政,第二年辭官。辛亥革命之后,宣統(tǒng)帝溥儀退位,朱祖謀作《浪淘沙慢·暝寒送》:
暝寒送、繁霜覆水,暗雨啼葉。檐鐸敲愁乍急,帷鐙顫影旋滅。剪不斷、連環(huán)春緒疊。是當日、鸞帶親結(jié),問故徑、蘼蕪夢何許,前塵竟拋撇。
凄切。錦書寄遠終輟。念玉幾金床西風夜,縹緲胡雁咽。嗟攬斷羅裾,寧信長別。恨腸寸折,明鏡前、掇取中心如月。
卻刬連峰平于垤。黃塵擁、巨川頓竭。怒雷起、玄冬還夏雪。更千歲、倚杵天摧,厚地坼,深盟會與纏綿絕。[1]251
該詞中,詞人首先通過幾組意象——繁霜、暗雨、影滅、西風、胡雁,營造了一個凄涼的氛圍,愁緒剪也剪不斷。錦書難托,恨腸寸折,清廷的覆滅給了詞人沉重的打擊,猶如“巨川頓竭,怒雷起”。但是,坐在明鏡前,詞人的忠心依舊如明月皎潔。詞人還期盼著,或許隨著時間的流逝,還有機會再續(xù)前緣,向朝廷表達自己的忠誠。詞人用比興的手法,表達對清廷的忠貞,即使宣統(tǒng)帝退位,卻還存著卷土重來的期望。
除此之外,詞人還作有《摸魚子》《國香慢》等詞,內(nèi)容均為描寫辛亥革命后民間的蕭條動蕩之景,表達詞人對清朝廷的無限感傷和追憶之情。
朱祖謀曾有言:“兩宋詞人,約可分為疏、密兩派,清真介在疏、密之間,與東坡、夢窗分鼎三足?!保?]86如何理解朱祖謀所謂的“疏密”呢?“密”,指細致、周密,可以理解為煉字煉句的作詞手法,追求意象密集,精雕細琢。朱祖謀早期學詞從夢窗詞入手,因此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大多詞風密麗?!笆琛?,指蕭疏、明朗,可以理解為作詞以精練的筆觸勾勒出事物的形象,從大處著墨,更看重詞作整體營造的意境。朱祖謀后期多師法東坡,力求詞境開闊高遠。到了晚期,朱祖謀兼容兩家之長,在字法上精雕細刻,詞境又開闊大氣,形成了疏密兼收的詞風,自成一家。試看《宴清都》:
餞臘蠻村鼓。聲聲急,雁邊低和鳴櫓。瓊簫市遠,膏爐焰薄,好春何許。橫溪數(shù)萼嬌紅,點綴入、迎年秀語。任向夕、雪意垂垂,韓山冷落眉嫵。
銀荷翠管西船,歌呼簺博,渾忘羈旅。涂箋燥墨,沾杯淡酒,自溫眠緒。荒雞定憐沈夢,是一夜、鄉(xiāng)心幾處。喚緒風、帆色新年,春程未誤。[1]109
“村鼓”“雁”“瓊蕭”“焰薄”“嬌紅”“雪意”“冷落眉嫵”“銀荷”“翠管”“燥墨”“春程未誤”等詞,意象密集,字字工整,精雕細琢,聲畫結(jié)合,色彩斑斕,充滿了濃厚的夢窗詞氣息。同時,又化用蘇軾《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秀語出寒餓”和白居易《望月有感》“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兩個典故。從前面的雪意垂垂,冷落眉嫵,到后面的帆色新年,春程未誤,境界為之一變,豁然開朗。可以看出,朱祖謀晚年的詞作兼具夢窗詞密麗典雅與東坡詞的疏朗開闊,自成一派,別是一家。
白敦仁在分析彊村詞藝術(shù)特色曾言“沉郁頓挫,哀感頑艷”[1]4。詞人有孤臣遺老之遺憾,懷身世飄零之慨嘆,但詞人不直寫這些感情,而是將情感內(nèi)含于筆下的湖光山色、花枝草葉之中。一筆筆寫盡相思,一字字滿是離愁。如《夜飛鵲·香港秋眺,懷公度》:
滄波放愁地,游棹輕回,風葉亂點行杯。驚秋客枕,酒醒后,登臨塵眼重開。蠻煙蕩無霽,飐天香花木,海氣樓臺。冰夷漫舞,喚癡龍、直視蓬萊。
多少紅桑如拱,篝筆問何年,真割珠厓。不信秋江睡穩(wěn),掣鯨身手,終古徘徊。大旗落日,照千山、劫墨成灰。又西風鶴唳,驚笳夜引,百折濤來。[1]109
深秋時節(jié)風瑟瑟,詞人客居他鄉(xiāng),心潮久久不能平靜,面對處處蠻煙、冰夷漫舞的凄慘景象,詞人依然懷有一絲期望,希望能喚醒“癡龍”,重振國威,直視蓬萊?!爸閰儭苯柚肝覈愀鄣貐^(qū)和其他被割讓的土地,詞人對此感到無比痛心。而后詞風一轉(zhuǎn),“不信秋江睡穩(wěn),掣鯨身手,終古徘徊”。詞人認為清朝廷或許還有轉(zhuǎn)機,他相信像黃遵憲一樣的愛國者還沒有放棄,只是在徘徊。即使如今是“劫墨成灰”,終有一日會重振朝綱。上闋寫景,借用“游棹”“蠻煙”“海氣”“冰夷”等意象工筆細刻,描繪出戰(zhàn)亂之下生靈涂炭的慘烈景象;下闋抒情,表達了詞人面對世事巨變的復雜情感和對清朝廷的殷殷希望。本詞先密后疏,疏密結(jié)合,達到了“疏能走馬,密不透風”的藝術(shù)境界。
朱祖謀所信仰的傳統(tǒng)儒家理念,讓他堅守對清朝的忠誠,甚至在清朝滅亡之后仍固守清朝遺老的身份,書寫一首首清朝的挽歌。多年的仕宦生涯,讓他在創(chuàng)作時不自覺地選擇了政治事件作為主要內(nèi)容。他的創(chuàng)作兼采眾長,具有疏密兼收、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特色,被譽為“詞學之一大結(jié)穴,開來啟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