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娟 王 戈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 計算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高校的課程思政工作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教育部2020 年3 號文再次對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了目標和重點,提出要結合專業(yè)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并對各類專業(yè)課程與思政的融合提出建議要求,對課程思政的保障和評價激勵進行說明。
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和指示,不論什么專業(yè)、哪門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每個專業(yè)有每個專業(yè)的課程特點,任課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yè)課程特點,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深入細致地開展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政治上過硬、專業(yè)上合格的人才。
目前,有不少教師對課程思政認識不清,重視不夠。他們認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師的事兒,是輔導員班主任的分內職責,專業(yè)課教師只要教好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就可以了[1],學生的思想出了問題與己無關,學生的理想信念怎樣與己無關,對于課程思政之于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的認識,這些都體現了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使命認識不到位。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教師,傳道始終是第一位的,這應該是教師的初心和使命,然而,現在第一位的傳道卻被很多人忽視了,忘記了教育的根本[2],尤其是在新時代,如果不能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有信仰、有理想、有作為、有擔當的有志青年,就是教育的缺位、教師的失職。
在課堂上,哪些內容可以納入課程思政的范圍,有哪些切入點和契合點,很多教師沒有清晰的認識,更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部分教師雖然在課堂上進行了思政方面的教育,但是方法手段比較單調、生硬,效果不盡如人意。另外,各門專業(yè)課程之間沒有協(xié)同推進,沒有形成有效的合力,最終的結果就大打折扣。
現在青年學生的思想活躍而復雜,泛泛的課程思政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想要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就應該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思政;就應該摸清楚學生的思想狀況,弄清這些思想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何表現,分為哪些類別,針對不同的問題有哪些有效的解決方法,等等。教師只有把這些弄清楚了,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工作。
教育工作者必須自己首先受到教育,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教育的質量和方向。課程思政不單是對學生的教育提出了要求,對于教師本身也提出了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地擔負起責任。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tǒng)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tǒng)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這些要求其實是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標準,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一名教師,不是知識多、能力強就能做好一名教師,教師承擔著神圣使命,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教育工作者要堅持自身的 “四個統(tǒng)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但現實情況是,教育工作者隊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參差不齊,對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訓教育就顯得緊迫重要。學校領導必須提高思想站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教育工作者加強培訓學習,通過集中學習、主題研討、實踐教學、在線學習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教師的培訓[3],像重視業(yè)務培訓一樣,使這種政治學習培訓常態(tài)化,營造課程思政的氛圍,提高他們對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提高他們課程思政教育水平,提高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警惕性,提高斗爭的能力和本領。
教育部2020 年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對課程思政中的很多問題進行了規(guī)范和說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ǎng)等重點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tǒng)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p>
這個綱領性文件明確指出了課程思政應該圍繞哪些內容開展。專業(yè)課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內容,尋找與專業(yè)課內容有機融入的切入點,深入探索課程思政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把課程思政作為 “三教改革” 的抓手,推動 “三教改革” 向縱深發(fā)展?!毒V要》中提出的課程思政內容非常豐富,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理解這些內容,然后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只有指導思想明確,認識重視到位,才能夠開展課程思政方面的創(chuàng)新實踐,無論是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還是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案例、教學方法手段的設計上,都可以融入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的有效開展,不僅不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反而會很好地促進教學,做好了學生的思想工作,學生的學習目標會更加明確,動力會更強,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才能得到貫徹落實。不少學校和教師也進行了很多積極的嘗試,在很多教學大賽中也對課程思政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都釋放出一個信號,要努力讓課程思政成為常態(tài),成為課堂教學行動自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達到課程思政潤物無聲的新境界,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讓教育更好地擔負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思政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現在的青年學生思想受多種因素影響,比較復雜,教育的難度比較大,只有深入調查研究他們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每個專業(yè)都要針對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調查、了解和分析,科學設計調查的提綱、調查的手段和方法,進行全面、深入、系統(tǒng)的調查,匯總數據,并進行分析研判。另外,這里面的指標設計要合理,學生層次劃分要細,評價標準要科學,分析判斷要有依據,結論要令人信服,措施建議要有效,要綜合利用先進技術,為更好、更有效地開展課程思政提供基礎依據。
在深入調查了解的基礎上,各個專業(yè)課教師要建立協(xié)調和溝通機制,及時通報學生的思想狀況;輔導員班主任和思政課程教師也應及時溝通,大家齊心協(xié)力,爭取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建設課程思政的新格局。此外,針對每個專業(yè)的思政教育要有一個系統(tǒng)的規(guī)劃,整體的設計,不同課程要有重點,不同年級要有深淺,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和特點進行一個科學細致的規(guī)劃,要沿著一個方向,循序漸進,共同發(fā)力,形成合力。
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對于保障課程思政的開展是很必要的,可以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精神激勵,二是物質獎勵。進行激勵和獎勵,可以更好地調動教育工作者開展課程思政工作的潛能和工作積極性,進而帶動更多的人投入其中[4]。在肯定的同時,還要對課程思政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嚴肅處理,對做得不好不夠的要予以提醒,對偏離方向的要堅決予以糾正,對不作為的要予以警示和懲罰,對出現嚴重問題的可以考慮清除出教師隊伍,從獎懲兩個方面著手保障這項工作的良性運轉和持續(xù)運行。
“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習近平總書記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時代新要求。高等教育能不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事關黨和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y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義無反顧地擔負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國家長治久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從而不負韶華,無愧于偉大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