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寧
福州市第二醫(yī)院急診科,福建福州 350000
升清降濁法是利用益氣、健脾、補腎、升清、降濁等治療原則以提升自身免疫力,對腎上腺素激素的分泌起到促進的作用[1]。本研究主要探析急診膿毒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102 例膿毒癥患者進行比較研究,其中51 例給予應用升清降濁法予以治療,并與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升清降濁法的治療效果更具治療價值,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接受治療的膿毒癥患者102 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1 例,觀察組51 例,其中對照組男31 例,女20 例,年齡21 ~84 歲,平均(56.3±10.5)歲,平均體質量指 數(shù)(20.65±2.33)kg/m2,平 均 病 程(2.16±0.29)d,文化程度:8 例為小學,10 例為初中,15 例為高中,18 例為大學;觀察組男29 例,女22 例,年齡22 ~85 歲,平均(55.13±4.66)歲,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0.89±2.33)kg/m2,平 均 病 程(2.46±0.31)d,文化程度:10 例為小學,9 例為初中,16 例為高中,16 例為大學。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西醫(yī)診斷經(jīng)臨床癥狀體征和相關檢驗依據(jù)確診,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已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癥狀符合膿毒癥診斷的標準;與中醫(yī)正虛邪妄癥診斷的標準相符,舌紅少津,唇紅,苔少或無苔,舌苔花剝,面潮紅,盜汗,低熱不退;年齡20 ~85 歲;病程≤3d;排除標準:(1)伴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2)孕婦或哺乳期婦女;(3)伴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疾病患者;(4)惡性腫瘤者排除;(5)不愿合作患者;(6)免疫系統(tǒng)存在疾病或在近期服用免疫調節(jié)藥品的患者排除。
對照組應用西醫(yī)常規(guī)的治療,包括早期的抗感染、血糖的控制、液體復蘇、鎮(zhèn)靜鎮(zhèn)痛、止咳化痰、營養(yǎng)支持等。在其基礎上觀察組治療時應用升清降濁法,組方:黃芪、沙苑子、廣木香、厚樸各10g,白術15g,淮山藥15g,菟絲子15g,西洋參3g,枸杞子20g,補骨脂15g,砂仁6g。鼻飼或水煎口服,100mL/次,3 次/d。兩組患者均接受7d 不間斷的治療。
對治療效果、降鈣素原(PCT)、血清 C 反應蛋白(CRP)、APACHE Ⅱ 評分(急性的生理與慢性的健康)、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進行觀察。測定血清的炎性介質和凝血酶的指標,在患者空腹時抽取4mL 靜脈血完成離心分離處理,離心轉速控制在3000r/min,離心時間為15min,取血清上層,應用ELISA 法對PCT 和CRP 進行測定。應用無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檢測儀,對APTT 和PT 進行監(jiān)測[2]。
評價標準:根據(jù)相關文獻[3]擬定治療效果。治愈:陽性體征和中醫(yī)癥狀基本消失,積分的改善率≥90%;顯效:陽性體征和中醫(yī)癥狀明顯改善,積分的改善率<90%,且≥70%;有效:陽性體征和中醫(yī)癥狀有所好轉,積分改善率<70%,且≥30%;無效:上述標準均為達到,甚至加劇[4]。應用尼莫地平的評分法計算積分的改善率。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APACHE Ⅱ評分=慢性健康的評分+年齡的評分+急性生理評分,理論上APACHE Ⅱ評分的最高值為71 分,重癥患者評分>15 分,15 分以下為非重癥[5]。
數(shù)據(jù)應用SPSS19.0 加以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總有效率76.47%,觀察組總有效率92.16%,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PCT、CR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治療后,PCT、CRP水平均有改善,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但是,觀察組治療后PCT、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介質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介質比較
?
兩組患者APACHE Ⅱ 評分在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的APACHE Ⅱ 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PACHEⅡ 評分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PACHEⅡ 評分比較
?
兩組患者治療前APTT、PT 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治療后,APTT、PT 指標水平均有改善,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但是,觀察組治療后APTT、PT 指標水平優(yōu)于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比較
?
膿毒癥是一種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炎癥的發(fā)生與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均有一定關系,降低機體抗炎反應,嚴重損害了機體器官的功能[6]。該病不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嚴重時也會引發(fā)死亡,流行病學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7],3 成以上的膿毒癥患者會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障礙,進而導致近些年該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個一定影響。因其具有復雜多變的發(fā)病機制,涉及一系列問題,如免疫功能的紊亂、炎癥失控、免疫調節(jié)、內分泌、神經(jīng)、凝血障礙等,因此在對其進行治療時,主要方法是抑制其免疫細胞的凋亡,將其免疫抑制因子去除等,上述治療的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應用上存在局限性[8]。
中醫(yī)將膿毒癥歸為“泄瀉”的范疇,其病機主要包括脾虛氣滯、腎虛肝旺、濁陰不降、清陽不升、脾腎兩虛等,在膿毒癥病程的恢復期正虛邪戀證的癥狀減輕,恢復正常體溫數(shù)值,但仍存在一些癥狀,如胃腸功能的紊亂、多汗、體質虛弱等,因此在對其治療上以利食物之納化、助氣血之生化,實現(xiàn)升清陽、降濁陰之目的[9]。
因炎癥反應、凝血反應、宿主的免疫系統(tǒng)與感染病原體見相互的作用導致膿毒癥的發(fā)生,此綜合征可損害機體器官的功能,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膿毒癥可使機體器官受到功能性的損害,目前臨床對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仍會出現(xiàn)較高的病死率。據(jù)相關文獻指出[10],中藥對于膿毒癥的治療特點是是多靶點以及多途徑。升清降濁法在調節(jié)氣機升降上十分注重,且應保持升降有度,動態(tài)的平衡關系得以保持。升清降濁法中含有的中藥成分,可使血流量增加,血液微循環(huán)得到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對成纖維細胞的生成起到抑制作用,可對機體免疫力進行調節(jié),對機體內毒素的生成起到拮抗的作用[6]。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升清降濁法可提升膿毒癥治療的效果。
治療和檢測急性生理學變化的異常是膿毒癥預后得到改善的主要措施,APACHE Ⅱ評分可有效評估病情危重程度、病死率預測、多器官損傷,優(yōu)點是簡單、快速,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1]。研究還顯示,兩組APACHE Ⅱ 評分經(jīng)治療均得到明顯的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分析其機制,升清降濁法可使溫邪祛除、機體的損害降低,可使血液黏稠度改善,同時增加房室的興奮性。
在疾病發(fā)作的過程中,其炎性細胞可將大量炎性介質進行釋放,而炎性介質本身存在促細胞愈合以及促炎的效果;但若過量,可對內皮細胞產生損傷,使溶酶體酶、氧自由基等得到釋放,不利于患者的預后[12]。PCT 屬血清感染學標志物,在細胞感染機體后,會對PCT 進行大量釋放,可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起到預測的作用。據(jù)相關研究指出[13],中藥制劑可起到促炎介質、使Th1-Th2 平衡恢復、抗炎介質以及使體內毒素降低的作用。本研究顯示,血清 CRP 與 PCT 值經(jīng)治療后,均得到明顯的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黃芪等可對淋巴細胞的增值和轉化起到促進作用,使吞噬細胞的吞噬率增強,同時也起到抗感染的效果;西洋參與黃芪配伍起到益氣健脾、補氣生津之功效;砂仁與厚樸結合可起到調和脾胃、生地養(yǎng)陰之功效;淮山藥與白術配伍起到健脾益胃的作用;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相結合可起到補益肝腎、以固下焦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培補脾腎、升清降濁之功效[14-15]。膿毒癥患者機體內凝血功能異常情況會愈發(fā)明顯,可對外源性和內源性的凝血系統(tǒng)起到激活的作用,大量消耗抗凝血因子,導致纖溶系統(tǒng)活化,提升了二聚體水平,此外,凝血因子的增加也促使炎癥的發(fā)展,進而加重病情惡化[16]。本研究顯示,經(jīng)治療后兩組血清的PT 與 APTT 值均得到明顯的降低,且兩組間血清的PT 與 APTT 值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低,提示升清降濁法可活化凝血機制,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
綜上所述,應用升清降濁法可使膿毒癥治療的效果得到提高,使APACHE Ⅱ 評分降低,使患者預后得到改善,作用機制可能與凝血功能的改善、抑制炎癥因子的表達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