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福建 廈門 361012)
在語文實際教學中,如果未對教學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之一的預習引起足夠重視,預習活動會呈現出程式化、一般化和無效化。學生對于一成不變的預習內容和形式會麻木,往往草草應付了事,達不到預期效果。本文意義在于,從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探索基于學生“個性”因素差異的個性化預習的方法措施,真正發(fā)揮預習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個性化地開展預習活動,構建高效課堂。
個性化預習要改變傳統(tǒng)思想和方式,要有選擇性開展,即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學生自身需要及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預習方法和內容。比如文章閱讀可以是朗讀、誦讀、默讀、瀏覽、跳讀等;生字可以抄寫、標準讀音、字義等;可以從課外書籍、網絡、其他人員等處獲得文章的相關信息,收集整理自己要了解的資料;預習閱讀后根據自己感受寫讀后感,讀后感方式也由學生自由選擇;結合閱讀提出問題,分享討論等。老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沒有硬性規(guī)定,可設計預習套餐供學生選擇完成。不給學生過大的心理負擔,進行適當引導,使其不偏離教學內容。
初中生具有一定自主學習能力,要對其進行正確引導,讓其有效實施課前預習,給課堂掃清障礙。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老師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選擇性預習,能夠應用原有知識和技能學習新知識,同時調動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針對要學習的課文,老師可以事先給學生設計相應的預習作業(yè),作為指導學生預習的方向。對記敘文的預習,老師提出“如果你是這堂課的老師,怎樣分析和講解課文”。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發(fā)揮和擴展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前根據課堂授課順序進行課文預習,并把自己的預習情況在班級分享,其他學生對其分享進行評價和補充,最后老師進行總結,這樣,在進行課前預習情況分享的過程中完成了課堂教學,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進行分享講解,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相應的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能發(fā)現自己預習和學習中的不足,積極主動改進,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閱讀能力。
要構建高效課堂,必須及時預習,并且預習要有效果。于是老師結合要講解的課文內容及學生的特點,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課前預習。學生間思維、表達方式等有共同點,同時也存在差異性,實施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預習,能夠讓學生間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鍛煉學生的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共同進步。比如在進行古詩的預習時,以小組形式預習,要求小組結合古詩進行創(chuàng)意匯報預習效果。于是有的小組應用以音樂伴奏進行演唱;有的小組根據古詩進行作畫;有的小組對古詩進行改編,變成記敘文,表述古詩內容;有些小組進行配樂詩朗誦,根據古詩內容進行表演等等,小組成員在預習中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合理分工,互相配合完成小組的創(chuàng)意,這個過程提高了學生間的合作能力,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進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預習匯報中老師對總體進行總結評價,評價接受課程講解也基本完成,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里完成了課堂學習,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初中語文教學老師引導學生進行預習時,注意要由簡單到復雜,有淺到深,循序漸進地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字、詞、句、段、篇間的關系,明確文章表達的內涵。預習第一步是進行閱讀,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掌握程度,應用自己的方式順暢流利地閱讀文章,對不認識的字詞,查找字典,標準拼音和釋義;對文章中的重點詞語進行標記;查找不理解詞語的意思。第二步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經過多次閱讀文章,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和理解,并使用簡單的語言實施批注。第三步是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涵進行感悟,查找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具體情況等,進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第四步是標記自己理解模糊和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提出問題和班級學生老師共同分析研究。經過四個步驟的預習,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在進行課堂講解中,學生帶著自己的思想和問題聽,會產生思維碰撞,進而可以使學生有成功和收獲的感覺,促進其積極主動閱讀和預習,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語文學習基礎,可是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習慣不同。基礎知識和學習習慣好的學生會主動自覺地進行預習,并能夠得到良好的預習效果;而知識基礎差、缺乏自覺性的學生不能根據老師的引導進行有效預習,閱讀也會困難。結合這種情況,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預習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組織和設計不同的預習內容和目標。針對基礎差的學生,要求他們應用字典等工具書對文章中字詞的音、形、義等方面理解和記憶;流利地朗讀課文,要求要清晰準確,不漏字、不錯字。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求他們對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課文中人物、事件、景色、物狀等各方面內容詳細了解,并提出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同時要求有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學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制作文章課件,或者有繪畫能力的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繪畫等。這樣,可以把知識和興趣有效融合,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分層設定預習目標和內容時,對基礎差、習慣不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打好基礎,提高學習能力,體會到成功的感覺;同時,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在逐步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可以對基礎差、習慣不好的學生增加預習內容,擴展預習范圍。預習難度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知識掌握程度相符合,可以讓學生降低恐慌心理,提高預習積極性。
要做到有效預習,老師必須進行嚴格監(jiān)督檢查和評價,尤其是對學習基礎差、缺乏自律性的學生,更有實施檢查、鼓勵、監(jiān)督、評價的結合。檢查可以在課堂實施,也可以在作業(yè)評價時進行??梢宰寣W習基礎差的學生進行閱讀,盡量更多地發(fā)現其優(yōu)點和提高,對其鼓勵和表揚,樹立其自信心。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盡量提出問題,激發(fā)其思維。對個性化預習進行有效評價,對學生能起到激勵作用,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和針對性,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熱愛語文學習。
綜上所述,老師引導學生實施個性化預習,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有效發(fā)揮預習的作用,使學生通過預習了解要學習的新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能積極主動思考相應問題,進而深入理解課文,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習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