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濕熱疫毒瘀郁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探討※

      2020-01-10 13:39:41胡秋紅陳四清
      中醫(yī)藥通報 2020年2期
      關(guān)鍵詞:陳師疫毒金錢草

      ●胡秋紅 陳四清

      全球有2.57 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非洲地區(qū)和西太平洋地區(qū)占68%[1]。2016 年中國人群HBsAg 流行率約為6.1%,其中約8600 萬人為慢性HBV 感染者[2]。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易發(fā)展成為肝硬化、肝細(xì)胞癌(HCC)等嚴(yán)重病變[3],我國肝硬化和HCC 患者由HBV 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別是60%和80%[4]。江蘇省中醫(yī)院感染科陳四清主任醫(yī)師,師從首屆國醫(yī)大師周仲瑛教授,又為張繼澤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主任、孟河醫(yī)派(馬家)第五代傳人,長期致力于CHB 的中醫(yī)藥診治研究,推崇從濕熱疫毒瘀郁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療效顯著。筆者有幸跟隨陳四清老師(下稱陳師)學(xué)習(xí),對其從濕熱疫毒瘀郁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經(jīng)驗作一探討,以拋磚引玉。

      1 濕熱疫毒感染是根本病因

      陳師認(rèn)為,由于受古代科技水平的局限,中醫(yī)先賢們沒能將慢性乙型肝炎從其他肝病中完全分列出來,只是籠統(tǒng)地按照“脅痛”“黃疸”“鼓脹”“積聚”等進(jìn)行辨證論治,而沒有充分認(rèn)識到其屬于疫毒感染引起的“疫病”范疇,因此治療效果也一直差強人意。

      中醫(yī)認(rèn)為,疫毒是指較六淫病邪損害更強,具有強傳染性,可引起廣泛流行的一類病邪。在古代文獻(xiàn)中,又稱為毒氣、疫氣、戾氣、非時之氣等,其所致疾病一般稱為“疫病”“溫病”“溫疫”等[5]。疫毒致病具有易于傳染流行、臨床表現(xiàn)相似兩大特征。正如《溫疫論》中所云:“瘟疫之為病,非風(fēng)、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薄靶爸刑焓?,有傳染,所感雖殊,其病則一。”因此,疫毒的實質(zhì)就是引起各種傳染性疾病的特異性致病因子,對慢性乙型肝炎而言就是乙型肝炎病毒。

      相關(guān)研究早已證實,各種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HBV 攜帶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HBV 可通過母嬰、破損的皮膚黏膜、血和血液制品、性接觸感染而發(fā)病。慢性乙型肝炎發(fā)病具有疫毒的致病性質(zhì)和特點,即癥狀相似,具有流行性、傳染性等特點[6]。因此,應(yīng)該重新認(rèn)識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不能仍停留在過去的“七情不節(jié)、飲食不節(jié)(潔)、六淫侵襲、勞累過度”等一般認(rèn)識上,而應(yīng)將其上升到疫毒感染的層面。

      考慮到HBV 的嗜肝性,感染后常表現(xiàn)的是中醫(yī)“濕熱證”,因此,陳師認(rèn)為將乙型肝炎病毒稱為“濕熱疫毒”更為貼切,既與一般的“疫毒”“溫疫”相區(qū)別,又能反映其致病的特征,為臨床應(yīng)用清熱利濕解毒藥物提供理論支撐,提高治療效果。

      2 濕熱疫毒瘀郁、肝脾腎功能失司是病機關(guān)鍵

      疫毒之邪本具有火熱之性,故部分乙型肝炎急性感染者初期也會有發(fā)熱、惡寒等病毒血癥表現(xiàn)?!督饏T要略·臟腑經(jīng)絡(luò)先后病》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dāng)先實脾”,說明肝病易于傳脾。乙型肝炎病毒內(nèi)侵肝臟后,阻滯氣機則肝失疏泄,每易乘犯脾胃,而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司,水谷津液不歸正化,變生內(nèi)濕。

      濕為陰邪,熱為陽邪,濕熱二邪相合之后,形成“濕熱”復(fù)合病邪,既具有濕、熱二邪的原有特征,二者又陰陽相合,狼狽為奸,變化多端,致乙型肝炎臨床表現(xiàn)復(fù)雜多端、病情輕重殊異、病程漫長難愈。隨患者體質(zhì)陰陽偏盛的差異,既可表現(xiàn)為濕重?zé)彷p,又可表現(xiàn)為熱重濕輕、濕熱并重,而有陰黃、陽黃、疫黃等區(qū)別。病位早期表現(xiàn)在肝膽,中期則多為肝郁脾虛,后期則又深入營血、肝病及腎,甚則陰陽兩虛等;臨床表現(xiàn)輕重不一,既有“無癥可辨”的HBV 攜帶者,又有病勢迅猛的肝功能衰竭而難救治者。

      濕熱互結(jié),阻滯氣機,或熱灼津液等,均可致血滯為瘀,形成“濕熱疫毒瘀郁”復(fù)合病機,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每呈肝纖維化、肝硬化趨勢。濕熱瘀郁疫毒久而不去,正氣日虛,甚則可釀生癌毒之變。我國肝癌患者中,90%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即是佐證[7]。

      因此,陳師指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與脾、腎密切相關(guān)。濕熱疫毒瘀郁,肝脾腎功能失司是其病機關(guān)鍵。

      3 辨證論治

      陳師主張疾病臨床分型盡量簡單化,過于復(fù)雜反令臨床醫(yī)生難以掌握。經(jīng)多年的臨床實踐,陳師認(rèn)為可將慢性乙型肝炎分為肝膽濕熱疫毒證、肝郁脾虛濕盛證、肝腎陰虛瘀熱證3 個證型,基本可涵蓋臨床病例,簡單實用,綱舉目張。

      3.1 肝膽濕熱疫毒證本型多見于男性、年輕病患,病程短,病理性質(zhì)以邪實為主。外感濕熱毒邪,內(nèi)結(jié)脾胃,土壅木郁,肝膽失疏。故臨床常見胸脅脹滿竄痛,急躁易怒,口苦口黏,脘腹痞滿,納呆嘔惡,厭食油膩,身目俱黃,黃色鮮明,尿黃便溏,或黏滯臭穢,倦怠乏力,頭身困重,面發(fā)痤瘡,易發(fā)濕疹。舌質(zhì)紅,舌苔黃厚膩,脈弦數(shù)或弦滑數(shù)。治療上以龍膽瀉肝湯為代表方加減,藥用龍膽草、黃芩、焦山梔、黃連、制大黃、生地黃、垂盆草、五味子、金錢草、郁金、六一散、人中黃、絲瓜絡(luò)、豨薟草、夏枯草等。方中龍膽草、黃芩、黃連清熱利濕,解毒除瘟;焦山梔、絲瓜絡(luò)、豨薟草、六一散清熱瀉火利濕;垂盆草、五味子、金錢草、郁金清利肝膽;生地黃、人中黃、制大黃、夏枯草加強清熱解毒之功。兼見黃疸者,去白芍,加茵陳、赤芍;大便溏瀉者,去制大黃、焦山梔,加焦山楂;HBV高復(fù)制者,加用土茯苓、敗醬草、忍冬藤、苦參、魚腥草、大青葉、蛇舌草、葉下珠等清熱解毒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解毒,疏利肝膽之功。

      3.2 肝郁脾虛濕盛證本型多見于慢性反復(fù)發(fā)作患者,病程長,病理性質(zhì)多為本虛標(biāo)實。濕熱疫毒之邪內(nèi)郁,絡(luò)瘀氣滯,脾胃虛弱,運化失健。故臨床常見脅肋脹痛,善嘆息,抑郁煩悶,食少腹脹,身倦乏力,腸鳴矢氣,大便稀溏,每因進(jìn)食生冷油膩食物而泄瀉。舌質(zhì)淡有齒痕,舌苔白膩或薄白,脈弦。陳師自擬“肝郁脾虛方”,藥用醋柴胡、炒白術(shù)、炒白芍、茯苓、金錢草、郁金、垂盆草、生黃芪、六神曲、澤蘭、紫蘇葉、黃連、土茯苓等。其中醋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陽止瀉之用,并引諸藥入肝經(jīng);炒白術(shù)、茯苓、黃芪、六神曲健脾化濕、益氣扶正;金錢草、郁金、垂盆草、土茯苓疏肝利膽,清熱利濕解毒;澤蘭、紫蘇葉、黃連三藥“分消走泄”以祛濕邪。若腹脹明顯者,加厚樸;惡心嘔吐、噯氣反酸者,加浙貝母、烏賊骨、煅瓦楞、法半夏、陳皮、木蝴蝶等;腸鳴欲瀉者,加防風(fēng)、蒼耳草、炒地榆、羌活;口臭,舌苔厚膩者,加藿香、佩蘭;面色萎黃者,加當(dāng)歸、雞血藤、仙鶴草。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清熱利濕,益氣解毒之效。

      3.3 肝腎陰虛瘀熱證本型多見于久病、老年患者,病理性質(zhì)為虛實夾雜,以虛為主。濕熱相搏,耗傷肝陰,久病及腎,內(nèi)入營血,灼津成瘀。故臨床常見脅肋隱痛,遇勞加重,頭暈耳鳴,目干目澀,腰膝酸痛,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少寐多夢,肝掌明顯,面布丹絲赤縷,月經(jīng)不調(diào)。舌質(zhì)紅少津有裂紋,無苔或花剝苔,脈細(xì)數(shù)。方選茵陳蒿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藥用茵陳、制大黃、水牛角、生地黃、炒赤芍、龜板、知母、黃柏、黃連、金錢草、郁金、垂盆草、五味子、丹參、絲瓜絡(luò)、豨薟草、女貞子、墨旱蓮等。其中生地黃、龜板、知母、五味子、女貞子、墨旱蓮滋陰清熱,補益肝腎;水牛角、赤芍、制大黃、丹參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茵陳、金錢草、郁金、垂盆草清利肝膽濕熱;黃柏、黃連、絲瓜絡(luò)、豨薟草清熱利濕解毒;B 超檢查提示肝臟彈性硬度值增高明顯者,加蜣螂蟲、土鱉蟲、水紅花子、失笑散等。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清熱涼血解毒之功。

      陳師進(jìn)一步指出,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實證應(yīng)以清熱解毒、利濕清熱、疏肝解郁為主,虛證應(yīng)以健脾化濕、活血通絡(luò)、補益肝腎為主。臨床上三種證型往往相互交織,互有主次,不能完全分開,并且在治療的過程中也可相互轉(zhuǎn)化,故臨床每需法隨證轉(zhuǎn),靈活處方,不可偏執(zhí),勿犯虛虛實實之戒。

      4 驗案舉隅

      患者裴某某,男,27 歲。2018年4 月8 日初診。罹患“乙型肝炎小三陽”數(shù)年,肝功能多次檢查均在正常范圍。近因勞累,出現(xiàn)右脅隱痛,稍感乏力,胃脘部脹滿不適,偶有反酸,大便不實。查肝功能仍然 正 常;HBV-DNA:1.69×103IU/mL;肝彈性B 超提示肝回聲增粗、SWE6.1Kpa。舌質(zhì)淡紅,苔淡黃膩,脈小弦。證屬濕熱疫毒內(nèi)蘊,肝郁脾虛,胃失和降。處方:醋柴胡6g,炒白術(shù)10g,炒白芍10g,金錢草45g,郁金15g,垂盆草30g,五味子6g,法半夏8g,陳皮6g,烏賊骨30g,紫蘇葉10g,土茯苓15g,敗醬草15g,忍冬藤15g,靈芝6g。14劑,日1劑,常法煎服。

      2018 年5 月3 日二診:胃脹改善,舌質(zhì)淡紅,苔淡黃膩,脈小弦。原方加淡竹葉15g,擊鼓再進(jìn),21劑。

      2018 年7 月3 日三診:間斷服用上方,餐后時有胃脹,有時腹瀉。舌質(zhì)淡,有齒印,苔淡黃膩,脈小弦。上方去黃柏,加佩蘭15g、澤蘭15g。21劑。

      2018 年8 月13 日 四診:復(fù)查HBV-DNA<500IU/mL,肝功能正常。胃脹已平,食水果則易腹瀉。舌質(zhì)暗紅,苔薄黃膩,脈小弦。予7月3 日方去五味子,改紫蘇葉15g。21劑。

      之后連續(xù)服用上方,2019 年4月13 日查HBsAg 處于低復(fù)制狀態(tài),HBV-DNA<500IU/mL,肝功能正常,守原方繼續(xù)鞏固治療。

      按患者罹患“乙型肝炎小三陽”數(shù)年,HBV-DNA 含量為1.69×103IU/mL,肝功能正常,故暫不適合運用西藥抗病毒治療?;颊叱踉\時符合肝郁脾虛濕盛證,故陳師以自擬方肝郁脾虛方加減治療。二診加淡竹葉以利濕下行。三診時,患者多食腹脹,腹瀉時作,故去黃柏,酌加佩蘭、澤蘭以理氣化濕。四診時患者癥狀明顯減輕,食水果后易腹瀉,HBV-DNA<500IU/mL,予7 月3 日方去五味子,加大紫蘇葉用量,守方繼服。前后治療年余,不但臨床癥狀消失,HBV-DNA亦維持低復(fù)制狀態(tài),且HBsAg處于低復(fù)制狀態(tài)。中醫(yī)標(biāo)本同治,虛實同醫(yī),于此案可見一斑。

      猜你喜歡
      陳師疫毒金錢草
      從瘀毒理論探討新型冠狀病毒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損害
      隨陳聆群先生學(xué)治史
      陳峰針灸學(xué)術(shù)經(jīng)驗擷菁
      驚聞疫毒(新韻)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兩手
      金錢草醇提水沉工藝的優(yōu)化
      中成藥(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28
      施肥水平對金錢草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的影響
      金錢草外敷治腮腺炎
      薛博瑜教授從祛濕及解毒論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会同县| 蚌埠市| 霞浦县| 施秉县| 巨鹿县| 唐山市| 镇安县| 天气| 盐边县| 金湖县| 崇明县| 仪征市| 黄冈市| 望江县| 金川县| 镇安县| 泸溪县| 白河县| 宁陕县| 高碑店市| 镇江市| 黑山县| 柏乡县| 巫山县| 龙川县| 布尔津县| 亳州市| 上高县| 鄂托克旗| 青铜峡市| 固安县| 六盘水市| 盐源县| 龙里县| 衡水市| 鄂托克旗| 磐安县| 璧山县| 池州市| 鹤庆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