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寧西街九如小學 廣東·廣州 511356)
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體現(xiàn)在教師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和對教學內(nèi)容的追求上,更體現(xiàn)在學生對課堂的學習效果上。高效的課堂教學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還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學習打下良好扎實的基礎(chǔ)。語文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教學科目之一,對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要求。只有語言講解的運用,不僅不能體現(xiàn)語文教學主體的學習樂趣,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達到構(gòu)建高效教學課堂的教學目的。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亟待解決。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小學生處于主動求知階段。要求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深入分析教學內(nèi)容,運用與學生認知相一致的方法進行滲透。但結(jié)合實際情況,教師對學生缺乏細致的了解,使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實際,導致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的不完整,影響了高效課堂的建設。小學語文知識內(nèi)容豐富。針對不同的知識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理解、掌握和應用。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多媒體、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的運用上缺乏靈活性,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德育滲透力不足。在素質(zhì)教育全面發(fā)展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師注意從教科書、教材中挖掘可利用的德育知識,并在課堂上滲透到學生中,從而塑造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但是,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來看,德育滲透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改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進行講解時采取的方式都是“灌輸式”、“填鴨式”,并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也沒有指導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另外,教師將自己放在了課堂互動的主體位置,對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重視,自然也不會進行較好的師生互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限制了課堂互動的有效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師生互動應當適當?shù)娜谌虢虒W情境,在教學情境中,能夠幫助學生分析課本內(nèi)容,引導學生從多個層次、多方面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確保課程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但從實際情況而言,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在互動中融入教學情境,學生也無法較好的理解課本內(nèi)容,自然也無法提升教學的質(zhì)量。因此,在師生互動時,語文教學需要融入相應的教學情境。
根據(jù)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互動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進行互動時所采取的方式都非常的單一,如教師與全班學生,或教師與個體學生,缺乏有效性的針對性互動。相關(guān)教育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生生之間的互動比師生之間的互動更為重要,對此,教師需要轉(zhuǎn)變互動的形式,活躍課堂的氛圍。另外,教師對學生的考察重點都是知識的了解情況、掌握情況等,并沒有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感態(tài)度,從而導致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沒有太多的交流,也不愿意浪費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課堂互動最終也成為了表面活動。
學生在課堂中所能夠接觸的知識絕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之中。換言之,課本中所提供的學習知識并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課堂中進行簡單的趣味知識的拓展,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開發(fā),同樣能夠幫助學生挖掘自身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身的學習愛好。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加強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一年級《金木水火土》一課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記住教學的生字,教師在教學前就可以提前制作該篇課文所涉及的生字卡,在課堂上老師就可以運用生字卡帶領(lǐng)學生進行“快看快說”的小游戲。在課堂上教師先把班級里的學生分成兩個不同的小組,然后分別給兩個小組快速的展示提前制作好的生字卡,小組成員需要快速的讀出教師所展示的生字,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讀的聲音最清晰洪亮,并且讀的正確率高,速度快。通過這個有趣的小游戲讓漢字記憶的過程充滿趣味性,最大程度的調(diào)動了學生漢字記憶的熱情,以促使學生能夠牢固的掌握課堂所學習到的生字,以保證識字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課堂的需求更多的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氛圍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通過教學內(nèi)容進行引導和激發(fā),而這也就說明豐富的教學方式在構(gòu)建小學語文高效教學課堂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學習小學語文一年級《日月水火》一課時,該課的內(nèi)容都是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針對一年級小學生愛玩、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和對形象事物感興趣的特點,實施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漢字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shù)為學生展示漢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理解字義,認清字形,初步的了解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例如,在“日”字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shù)為學生展示一個大大的太陽,然后在給學生講解太陽是如何演變成日字的。通過這種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識字情境,讓學生更好的發(fā)現(xiàn)識字規(guī)律,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以保證學生的識字效率。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能夠僅僅依賴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學生自身在課前課后所做出的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預習和復習都是學生在學習中常見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同時也是小學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的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重視課前與課后的復習和預習,則能夠加強學生在學習中的復習和預習的意識,而這種學習意識的作用與效果也將體現(xiàn)在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之中。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一年級《怎么玩都快樂》一課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完基礎(chǔ)的漢字知識以后就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都是如何對這些漢字進行記憶的,并且讓學生尋找出最簡潔的漢字記憶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引導,如在進行“玩”字的記憶時,教師就可以將這個漢字拆分成王和元,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玩,“音”是則是立和日組合在一起,“許”是言字旁加午等等。通過引導學生探究一些簡潔有效地識字方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探究漢字規(guī)律,增強學生的識字技巧,強化學生對漢字的記憶,以此保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效率。
受多方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方式、個性特點都不盡相同,傳統(tǒng)的“無差別”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鑒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關(guān)注學生之間存在的主體差異,繼而在充分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對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分層,以充分落實以學定教,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比如,老師以“成長”為寫話話題時,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小鹿斑比》的動畫片選段,讓學生觀看斑比的成長歷程,加深學生對成長的理解,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寫作。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寫話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以及整體語文水平。
總而言之,高效教學課堂的構(gòu)建策略絕不局限于文中所提到的三種。教師想要構(gòu)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同樣需要對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特點進行探討與研究,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方式。小學階段的教學課堂應做到實用性和趣味性并重,而這也是教師在構(gòu)建高效教學課堂時需要著重注意的影響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