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林,丁 勇(執(zhí)筆通信作者)
(1.河北張家口市萬全區(qū)農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大隊,076250;2.河北省懷安縣農業(yè)農村局,076150)
偽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烈性多種動物共患的并感染人的傳染病。臨床特點主要是神經系癥狀和皮膚瘙癢,臨床癥狀病變與豬的日齡有關,出現(xiàn)較大變化。人及各種動物如牛、羊、貓、豬、雞、鴨、鵝等在自然條件下均可感染本病,偽狂犬病的重要傳染源是病豬、帶毒豬以及帶毒鼠類等。最急性型豬瘟是由強毒株毒力感染引起高死亡率,毒力相對前者弱的毒株引起急性和亞急性病例,再相對低毒力毒株引發(fā)慢性型,,還有一種新型無毒力毒株通過胚胎感染或初生仔豬感染而導致死亡并出現(xiàn)高度病毒血癥,但臨床上無任何癥狀的持續(xù)感染,低毒株毒力豬瘟病毒讓母豬出現(xiàn)繁殖障礙或潛伏感染,可侵襲子宮中的胎兒(或病毒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母豬流產、死胎、弱仔或肌肉顫抖、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豬多在生出2—3日齡死亡,同窩幸存貌似“健康”的先天性感染仔豬常發(fā)生腹瀉、呼吸不通暢且困難,死亡率上升加多,15—30日齡得急性豬瘟死亡。
2020年6月20日萬全縣郭磊莊鎮(zhèn)劉某豬場,年生產豬1800 頭,新生仔豬于25日齡斷奶,2020年6月20日突然發(fā)病 死亡2 頭,18 小時后整窩全部發(fā)病死亡,3 天內死亡8 窩,日齡再3-10 齡,問診時場醫(yī)說出免疫程序:產后吃初乳前2 小時(接產后注射) 注射2 頭份豬瘟疫苗,產下15 天免疫仔豬副傷寒苗,28 天注射2 頭份豬肺疫疫苗,35 天注射2 頭份豬丹毒疫苗,42 天注射3 頭份豬瘟疫苗,母豬產后20d 免疫豬瘟苗4頭份。通過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初步診斷是豬瘟。4 頭份豬瘟乳兔組織苗緊急免疫接種,10 天內未能控制發(fā)病。送檢化驗室確診為仔豬偽狂犬病與豬瘟混合感染疫情。2020年7月6日,全場哺乳仔豬進行了緊急免疫接種了豬偽狂犬病弱毒凍干苗,12 天后,即到2020年7月18日趨于穩(wěn)定,均健康成長。這次病共28d,有哺乳仔豬764 頭約68 窩,61 窩仔豬整窩死亡,一共死亡701 頭,死亡率為91.76%。
病豬喘氣不均、精神極度萎靡,體溫升高至41-42℃,身體發(fā)抖;個別仔豬不吮乳、有的發(fā)生嘔吐、有的出現(xiàn)腹瀉、皮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或點,不同程度的神經癥狀及其明顯間歇性抽搐、轉圈;有的病例頭觸網床或欄桿,呆立不動進而四肢麻痹無法站立,呈游泳狀劃動,多為整窩發(fā)病,2 周內的哺乳仔豬發(fā)病表現(xiàn)為發(fā)熱、上吐、下泄,呼吸困難,并出現(xiàn)明顯神經癥狀如發(fā)抖、間隙麻痹、作前進或后轉動,呈游泳狀、全身震顫、癲癇發(fā)作、昏睡、觸摸時肌肉抽搐、共濟失調等,最后衰竭死亡,最后體溫下降,發(fā)病后1-2d 全部死亡,致死率100%。3—4 周齡仔豬死亡率為65%左右(即45%—75%),部分耐過。妊娠母豬出現(xiàn)流產、木乃伊胎、產死胎和弱仔,產死胎較為多見且咳嗽、發(fā)熱,產下的弱仔豬1—2 天出現(xiàn)吐奶和拉稀、運動失調、痙攣,通常在一天左右死亡。有的母豬返情率高屢配不上(即不育癥),個別種公豬睪丸腫脹或萎縮,喪失性欲,抗菌藥物治療均無效。
病死仔豬的四肢內側、腿下部、兩耳、尾尖、下腹部有出血點或斑; 脾邊緣有出血性梗死;肝有少量出血斑或點且稍腫脹;膽囊腫大;腎呈麻雀蛋狀(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點);肺有出血斑;腦膜充血、淤血;膀胱有大量尿液,膀胱粘膜出血;腸淋巴結腫大;胃及多數腸段及胃底有出血點。
取剛病死或臨近死亡仔豬的內臟 (心、肝、脾、肺、腎)、腸系膜淋巴結及小腸內容物作為待檢材料。
4.1 鏡檢 常規(guī)方法涂片,革蘭氏染色,顯微鏡下未觀察到任何細菌; 同時在普通培養(yǎng)基和鮮血瓊脂培養(yǎng)基上接種,恒溫箱37℃培養(yǎng)一天,未有細菌長出。
4.2 無菌條件摘取上述病料中腎、脾及扁桃體的少許做豬瘟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
4.3 采健康仔豬(給豬瘟疫苗免疫1 周后)、發(fā)病仔豬、哺乳母豬 與發(fā)病仔豬的血5 毫升各30份,用Dot-ELISA 檢測偽狂犬病抗體效價,實驗結果:健康仔豬血清中有4 份保護抗體效價(即抗體效價≥1:16),其余26 份抗體效價低不具保護;發(fā)病仔豬6 份血清抗體效價均為≥1:16,其中24 份>1:32。哺乳母豬結果僅有8 份血清抗體效價≥1:16,其余22 份<1:16。發(fā)病豬30 份全部為陽性,由上述可確診為仔豬偽狂犬病與豬瘟混合感染。
5.1 非洲豬瘟、豬瘟、高致病性藍耳病、圓環(huán)病毒、普通型藍耳等免疫抑制病毒廣泛存在。
5.2 偽狂犬病毒繁殖增殖的理想場地很多組織器官(如豬的鼻咽黏膜、扁桃體、局部淋巴結、肺、多種組織細胞等)。不同毒株(包括弱毒疫苗株)感染同一動物時可產生強毒力毒株,引起新病發(fā)生。
5.3 誘發(fā)本病的因素很多,特別是飼料霉變、環(huán)境惡劣等應激因素。
6.1 預防 定期投放鼠藥消滅老鼠,清除豬舍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并嚴格消毒。必須引進種豬時,隔離觀察期是45 天,確認無病時即可混 養(yǎng),做到全進全出制度。
預防豬偽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時淘汰病豬及凈化豬群。在剛剛發(fā)生和流行的豬場,用高滴度的基因缺失疫苗鼻腔點鼻。種母豬中公豬注射2 次,間隔35 天,母豬產前30 天加強免疫1 次;仔豬在28日齡斷奶時注射1 次,35 天后再免疫1 次,全場無臨床癥狀的豬緊急免疫注射,豬舍的地面、墻壁、設施及用具、分娩欄和病豬欄等用復合碘或百毒殺或3%的燒堿水消毒,1 天1次,乳頭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后,再讓仔豬吃初乳。糞尿要發(fā)酵處理,無害化做好病豬隔離撲殺、深埋。
6.2 治療
病毒唑或復方鹽酸嗎啉胍(病毒靈)肌肉注射,豬每公斤體重用藥0.10ml,每天早晚各1 次,注射5 天。同時用干擾素中午肌肉注射(按使用說明量),每天1 次,連續(xù)注射5 天。有豬瘟豬偽狂犬二聯(lián)高免血清或回復健康豬血清時注射3 天,一天一次,黃芪多糖飲水或肌肉注射針劑黃芪多糖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