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增洮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衙下集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730500)
牛頑固性腹瀉比較常見,在該病的治療上一般是使用抗生素或者一些土方,但是治療效果較差,甚至會因為耽誤治療時機而造成嚴重后果。再者,該病的群體病患現象嚴重,一旦大規(guī)模流行也有著較高的診治難度,基于此,本文就針對牛的頑固性腹瀉觀察了附子理中湯的實際治療臨床效果。
頑固性腹瀉各種年齡的牛都易感染,而且感染率較高,極易群體發(fā)病。如果牛的免疫力降低,胃腸功能下降時,頑固性腹瀉問題會更加嚴重,再加上飼養(yǎng)管理出現問題,會進一步加劇牛頑固性腹瀉爆發(fā)。
從臨床癥狀來看,牛頑固性腹瀉急性病例較多,若是妊振期的母牛患該病,那么母牛有一定的流產可能性。6 到18 個月的犢牛群體高發(fā)?;加蓄B固性腹瀉的病牛在病初體溫會上升,同時還會伴隨精神不振、呼吸困難、厭食等癥狀,隨著病情的加重,就會出現絕食、腹瀉、結膜潮紅等癥狀。同時還會伴隨體質虛弱、脫水等問題,并且該病極易反復,頑固性很強。
妊振期母牛感染牛頑固性腹瀉后,流產、死胎率會急劇上升,而且母牛自身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同時即使生產的牛犢也存在一定的患毒血癥的幾率。而且病牛的肛門及飛節(jié)外端也會被糞污染,同時還會出現肛門突出癥狀,并且病牛在嚴重時還會表現出舉尾弓背,瀉下無度的問題,中醫(yī)觀察會發(fā)現舌質淡,舌苔白滑癥狀。當然病牛的被毛也會焦亂,而且觀察時會發(fā)現站立少神,手觸其鼻端、耳、角根有冰涼癥狀[1]。
牛的頑固性腹瀉的中獸醫(yī)治療并不復雜,就中醫(yī)來看,其病因是因為脾胃運化失調,因此使用一些消積停泄、消炎化腫的草藥就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目前我國中獸醫(yī)在治療牛的頑固性腹瀉時使用的典型藥方就是附子理中湯,其藥物組成為附子、干姜、白術、黨參、炙甘草等五種藥物,其中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干姜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白術具有補脾健胃、燥濕利水的功效,黨參具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的功效,炙甘草具有滋陰養(yǎng)血、益氣通陽、復脈定悸的功效,該方主要功效是溫腎陽溫脾陽又可以引火歸元,以健脾溫胃、兼提中氣為最基本的治療原則。通過使用附子理中湯加味能夠有效治療牛的頑固性腹瀉,其主要用法為:將附子、白術、干姜、黨參各50g,甘草30g 加水煎煮,取液以后加入適量紅糖混合均勻,并分三次喂給病牛,為了提高治療效果可以配合補液以及保溫措施。
使用以上藥方三十分鐘以后,病牛的癥狀會有所緩解,大多數病牛會站立起來緩慢行走,還有少部分病牛仍舊有腹瀉癥狀,可以在以上藥方的基礎上將附子去掉,加入蒼術50g,再繼續(xù)用藥兩天即可取得顯著療效。
總的來看,治療牛的頑固性腹瀉,附子理中湯的效果顯著,病牛借助中藥進行對應的調理,兩劑就可以見效,及時的止瀉,而且隨后酌情加減處方藥材組成,有針對其病癥的頑固性特點,即可治標又可以治本。
中獸醫(yī)針對牛頑固性腹瀉講求治療為輔,預防為主,保證牛能夠具備抵抗這類病癥的能力,才是根本。
第一,優(yōu)化牛群的飼養(yǎng)空間,提高牛舍的通風、透光、衛(wèi)生等條件,并且定期做好消毒工作;第二,改善牛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做好牛舍的控溫控濕;第三,在冬季做好牛舍的保溫措施,以便可以及時應對寒冷天氣,防治牛受到寒冷刺激,這樣才可以保證牛的健康。
綜上所述,附子理中湯治療牛的頑固性腹瀉臨床應用效果值得肯定,因此養(yǎng)殖戶應該加強與基層獸醫(yī)站的聯(lián)系,按照牛的實際發(fā)病情況以及附子理中湯的正確使用方法,進行牛頑固性腹瀉的防治和治療,同時制定相對完善的防控方案,牛頑固性腹瀉問題絕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