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是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關于元宵節(jié)的來歷,民間還流傳著一些有趣的傳說,小朋友,你想聽聽嗎?
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的兒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漢惠帝生性懦弱,優(yōu)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后,呂氏宗族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lián)系,設計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漢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用糯米磨成粉,包上糖,煮來食用,表示平安團圓、甜甜蜜蜜,以示人們不用再擔心戰(zhàn)爭會帶來災禍。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jié)日——“鬧元宵”。
元宵節(jié)有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等重要的民間習俗。
吃湯圓
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稱其為“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核桃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鬧花燈
元宵節(jié)又稱“燈節(jié)”。民間有鬧花燈的傳統(tǒng)習俗。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等等,鬧花燈、放煙花在這天晚上達到高潮。
猜燈謎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猜燈謎是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人們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jié)日氣氛,所以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