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園
(沈陽市第六人民院,遼寧 沈陽 110006)
靜脈壓是反映血液在靜脈內流動時對靜脈的壓力,正常情況下,靜脈壓很低,不過不同部位的靜脈壓不盡相同[1]。在血液透析中,靜脈壓屬于重要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當靜脈壓超過設定值時,透析機會報警,使血泵停止,這時需要立即進行合理有效的處理,否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透析質量[2]。為總結分析血液透析中靜脈壓高報警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本次研究對100例在透析過程中發(fā)生過靜脈壓增高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1 對象:選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透析過程中發(fā)生過靜脈壓增高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為(45.82±6.37)歲;血透機:31臺貝朗,4臺費森,5臺貝爾克,3臺威高。
1.2 方法: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血透機將監(jiān)測的患者靜脈壓實時顯示在顯示屏上,責任護士每個1 h進行記錄,同時記錄好出入量,主動觀察并分析靜脈壓變化情況;當出現(xiàn)靜脈壓高報警時,護理人員應先關閉報警鳴音,避免對患者造成過度刺激,然后立即排查報警原因并進行對癥處理,待患者的靜脈壓恢復到正常范圍后,再繼續(xù)進行血液透析。
100例患者中共出現(xiàn)439次靜脈壓高報警;原因組成:靜脈穿刺處血腫132次(30.1%),靜脈回路受阻因素79次(18.0%),患者靜脈狹窄、硬化因素88次(20.0%),患者血流量大但靜脈血管過細、血管彈性差76次(17.3%),凝血因素64次(14.6%);所有患者在采取對應的處理措施后均恢復正常血液透析治療。
3.1 靜脈壓高報警的原因:①靜脈穿刺處血腫:引起靜脈穿刺處血腫的因素包括護士技術不熟練導致穿刺失敗、透析過程中患者更換體位引起穿刺針滑出血管或抵觸血管壁。②靜脈回路受阻:患者在更換體位時可能會引起血液回路打折、屈曲或受壓,導致靜脈血管路不通暢,還有靜脈穿刺針和靜脈管路夾子未打開、止血帶未松、在使用止血鉗時夾住了靜脈血管都是有可能引起靜脈回路受阻的。③患者靜脈狹窄、硬化:由患者自身原因引起的靜脈狹窄和硬化也會導致靜脈壓高報警,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存在血管硬化和狹窄的情況,不易接受有效的血液透析治療。④患者血流量大但靜脈血管過細、血管彈性差。⑤凝血:肝素用量不足和血流速度緩慢均易引擎靜脈壓高報警。
3.2 靜脈壓高報警的處理。針對上述靜脈壓高報警的原因可以提出以下處理措施:①選擇穿刺位置比較好、比較粗直的靜脈進行穿刺,避開血腫、瘢痕,做到“一針見血”,如果穿刺失敗,則要更換注射針進行重新穿刺,在穿刺過程中仔細觀察患者的面色和神情,判斷是否感覺疼痛,根據(jù)反饋及時調整靜脈針的角度和位置,判斷局部皮膚是否出現(xiàn)腫脹;當患者更換體位出現(xiàn)穿刺針滑出血管或抵觸血管壁的情況時要立即停止血泵,檢查穿刺部位,若出現(xiàn)腫脹則要馬上進行重新穿刺[3]。②若靜脈壓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并報警,要觀察是否是靜脈通路扭曲、打折,各個夾子是否打開;加強責任護士的巡視,囑咐患者不能隨意更換體位,若一定要更換體位則需要在護士的輔助下進行,必要時先調小流量,妥善固定靜脈管路[4]。③對于血管狹窄、血管壁彈性差的患者進行調小流量處理,可以先使用160~180 mL/h的速度,然后再逐漸加大流量;另外在穿刺前,要評估患者的血管,選擇適合的血管進行穿刺,避開狹窄處。④嚴格遵醫(yī)囑給予肝素量,并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耐心傾聽血液透析過程中患者的主訴癥狀;可以用生理鹽水沖洗靜脈管路和透析器,看靜脈濾網(wǎng)內血液顏色是否加深,是否出現(xiàn)凝塊,根據(jù)觀察結果及時調整肝素用量,若濾網(wǎng)內血液顏色無改變,再檢查穿刺針是否發(fā)生堵塞,若濾網(wǎng)內出現(xiàn)大量凝塊,但跨膜壓和透析器顏色均顯示正常,則可以更換靜脈管路,若透析器中出現(xiàn)凝塊,則更換透析器。⑤定期對透析儀器進行保養(yǎng)維護,重點檢查靜脈壓傳感器,避免出現(xiàn)因設備故障出現(xiàn)的誤報警;靜脈壓傳感器故障時應及時更換新的傳感器。⑥對責任護士進行定期的專項培訓,使其熟練掌握血液透析過程中的護理要點,熟悉設備的參數(shù)。
綜上所述,靜脈壓高報警是血液透析過程中常見的報警,護理人員應密切監(jiān)測各項數(shù)據(jù),出現(xiàn)靜脈壓高報警時及時查明原因并進行有效處理,才能保證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