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納,金曉飛
(1.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三中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頭痛是臨床常見病,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給其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西醫(yī)認為該病可能與腦血管收縮、腦動脈擴張等有關[1],以藥物對癥治療為主,容易復發(fā),且有不良反應?!饵S帝內經》中有關于經絡頭痛的相關記載,近年來針灸治療頭痛的研究不斷深入,已成為針灸治療的優(yōu)勢病種之一。現(xiàn)將針刺天柱穴為主治療太陽頭痛驗案1例介紹如下。
患者,女,47歲,2019年6月15日初診。主訴:間斷枕項部頭痛2 d。患者訴2 d前因洗頭后未吹干、著涼引起頭痛,部位以枕項部為主,脹痛,緊束感明顯,疼痛劇烈,遇寒加重。1 d前因頭痛難忍在社區(qū)醫(yī)院就診,給予封閉針、穴位注射、針刀等中西醫(yī)對癥治療,針刀治療以風池等穴為主,治療后頭痛稍有緩解,2 h后復感疼痛,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遂來就診。刻下癥:枕項部脹痛,緊束感明顯,納可,二便調。查體:頭部沿太陽經走行有多處壓痛,天柱穴處有明顯壓痛和結節(jié),舌質淡紅,苔白,脈浮緊。中醫(yī)診斷:風寒頭痛。經絡診斷:太陽頭痛。治療方法:患者取俯臥位,定位天柱穴(后發(fā)際線上斜方肌外緣,有明顯壓痛處)和頭部太陽經陽性反應點1~2處;用75%酒精棉球常規(guī)消毒穴位處皮膚,選用中研太和0.30 mm×40 mm一次性針灸針,天柱穴直刺,余穴平刺,天柱穴行提插捻轉瀉法,使針感沿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方向傳導,同側頭痛即刻消失,該側眼睛自覺明亮,行針約1 min,留針15 min時復行針1次,留針30 min,出針時行針以加強刺激。2019年6月17日復診:患者訴初診后頭痛基本緩解,針刺后第2日晚上又發(fā)頭痛,程度輕,可忍受,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按原方案繼續(xù)治療,第2次治療后痊愈。隨訪1個月無復發(fā)。
《素問·天元紀大論》曰:“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卑螂捉洖椤熬揸枴敝},主諸陽之氣,太陽主一身之表,頭部為諸陽之氣匯聚之處。風寒之邪,上先受之,邪客頭部,最易侵犯太陽經脈。風寒襲表,太陽經氣不利,經絡阻滯則引發(fā)頭痛。足太陽膀胱經“起于目內眥,上額,交顛。其支者,從顛至耳上角。其直者,從顛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夾脊抵腰中”。因此,膀胱經穴位常被用于治療頭痛。
《穴名釋義》記載:“人體以頭為天,頸項猶擎天之柱,穴在項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之兩旁,故名天柱?!碧熘庵赴螂捉洑庋诖颂幊鋵嶏枬M?!督疳樏坊ㄔ姵吩唬骸疤熘鶎㈩j眩暈生,頭疼項強脊難伸?!碧熘ㄊ亲闾柊螂捉浐箢^部還出項部的腧穴,膀胱經之氣由此上輸于頭部,因此天柱穴常用于治療頭頸部、脊柱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2]。針刺該穴可祛風通絡止痛,暢達膀胱經之氣,運行頭部經絡氣血。
經筋“主束骨而利關節(jié)”,一旦經筋附著點形成結節(jié)、條索等病灶“橫絡”,必然阻滯經絡氣血運行。經筋病的癥狀多為轉筋、筋急、疼痛及肢體活動障礙[3]。從病變癥狀特點看,該患者屬于經筋病。患者天柱穴處有明顯結節(jié)和壓痛,結節(jié)即“橫絡”,是由長期、反復勞損而形成的纖維條索及粘連。經詢問,該患者為公司文員,長期伏案工作,工作強度較大,頸部常數小時保持一個姿勢,導致頸枕部肌肉勞損。加之患者2 d前洗頭后未吹干,腠理不固,導致風寒之邪侵入,“寒則反折筋急”,經筋拘攣,引發(fā)舊疾,從而引起頭痛?!鹅`樞·刺節(jié)真邪》記載經筋病的治療方法為“視而瀉之,此所謂解結也”,即解除“橫絡”,松解橫加于經絡之上的結節(jié)、條索。當地社區(qū)醫(yī)院以常規(guī)治療為主,未找到病變的主要問題在天柱穴處,故治療效果不佳。本次治療在診斷明確的基礎上,針刺經筋病變點天柱穴,并用提插捻轉瀉法解除粘連,松解局部條索、結節(jié),針至病所,故治療效果立竿見影。
與天柱相關的解剖結構主要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頭半棘肌、頭下斜肌、枕大神經和枕動靜脈等。根據癥狀及體征分析,該患者頭痛為枕大神經深部卡壓和炎性刺激所致。枕大神經為C2神經后支的內側支,深部穿行于頭下斜肌與樞椎椎弓板間的深筋膜,頭下斜肌參與頭頸部的左右旋轉和后仰,在淺部經頭半棘肌穿出斜方肌腱膜孔處,此處也是頭頸筋膜結合部。在頭頸部姿勢不當、長期勞損或運動不當后,這兩處極易造成損傷,從而對枕大神經造成卡壓和炎性刺激,引起相應的頭痛癥狀[4]。針刺天柱穴可松解粘連、緊張、痙攣的軟組織,有效減輕卡壓和炎性癥狀。
綜上所述,頭痛的針刺治療不應拘泥于常規(guī)取穴,在臨床治療中須審證求因,治療前認真查體,避免忽視陽性反應點,必要時結合經筋、解剖的相關知識,抓住關鍵的一兩穴便可取得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