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武
若要說長沙最熱鬧的去處,莫過于黃興路步行街了?!澳愕侥睦锪税??我就在黃興銅像邊上咧!快來找我?。 比裟阍诓叫薪值狞S興銅像下待上十分鐘,定能聽到小哥哥小姐姐拿著手機這樣的對話。黃興,這位近代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元勛、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的大人物就像我們?nèi)粘I钪械囊晃淮蟾?,時常出現(xiàn)在長沙人的口中,親切而樸實。
每次到步行街,我都會長久凝望這座雕像,總感覺風塵仆仆的黃興從歷史深處而來,又從這里走向了他的故居——長沙縣龍喜鄉(xiāng)(今黃興鎮(zhèn))涼塘。
我曾三次到黃興故居,最近的一次是今年10月。
黃興故居占地28畝,始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門前三口水塘并列,塘畔林木茂密,濃蔭蔽日,暗送清涼,涼塘因而得名。故居共有房屋53間,為硬山頂、小青瓦的土坯木結(jié)構(gòu)。主體建筑坐西北朝東南,為二進五開間,并配有東西廂房。1988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后有花園,占地20畝,四周有護莊河環(huán)繞,護莊河與瀏陽河下游的水系相連結(jié),所以是一泓活水。整座建筑具有濃郁的江南農(nóng)家大院風格,樸實中透著雅致,令人流連忘返。1874年10月25日黃興就出生在這里。
黃興,原名軫,根據(jù)傳統(tǒng)歷法,在他出生的這一天,正好是二十八星宿“軫星”值位,根據(jù)歷書推算是個黃道吉日,“黃軫”這個名字就是這樣來的。后來改名為興,取振興中華之意,字克強,則表達了克除強暴的決心。
踏著麻石鋪成的古官道,繞過倒映著垂柳的門前塘,眼見一座黑瓦白墻的八字形風火墻槽門,造型優(yōu)美,有些斑駁的墻體,散發(fā)出一種歲月悠長的氣息。步入宅內(nèi),院內(nèi)為青磚鋪地,古樸厚重。坪前有兩棵高大的桂花樹,正門兩側(cè)堆漆對聯(lián)“蒙慶壽富,長樂永康”,兩邊廂房堂屋門額分別書寫“南軒”和“稼圃”,反映出黃家“耕讀傳家”的家風。
若你站在桂花樹下,駐足諦聽,似乎還能聽到他5歲時隨父親讀書時發(fā)出的朗朗讀書聲、還能聽到他聽父親講大清國又割地賠款時發(fā)出的嘆息聲、還能看到他發(fā)奮習武時矯健的身形,甚至,你能看到1891年的秋天,他與同鄉(xiāng)姑娘廖淡如喜結(jié)良緣的歡慶場面。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黃興與妻子夫唱婦隨,幸福美滿。1892年他的長子也出生了,家里的一切都是和和順順,個人的生活十分幸福,要知道當時黃家留下的祖業(yè)有2000余畝田地,足夠他過上悠閑富足的生活。但他在1896年寫下的詩句:“朝作書暮作書,雕蟲篆刻胡為乎?投筆方為大丈夫”卻擺明了他即將要走上另一條道路。
黃興在涼塘一直生活了22年。22歲那年,他在一千多人的善化縣縣試中,考了第34名,中了秀才。但他卻志不在此,他在《別母應(yīng)試感懷》詩中寫道:“一第豈能酬我志,此行聊慰白頭親”,表達了自己遠大的抱負。
1898年,黃興以優(yōu)異成績被保送到湖廣總督張之洞創(chuàng)建的武昌兩湖書院讀書,這座清末氣象最新的書院也曾是譚嗣同和唐才常讀書的地方。作為黃庭堅的后人,黃興在書院收獲的不僅是文章辭藻,更是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變。戊戌變法的失敗給黃興帶來極大的思想震動。1900年,唐才常聯(lián)絡(luò)十萬自立軍起義,黃興就曾協(xié)助運作清兵起義,雖事泄起義失敗,唐才常被殺害,但黃興卻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從一個舊式的反抗者成為了一個革命者,認定只有通過武裝革命起義才能推翻清朝專制統(tǒng)治。
故居堂屋里東西兩側(cè)的墻上分別是黃興手書的“篤實”“無我”,這無疑是黃興一生的寫照。
黃興的“篤實”是他用一生的行動作了證明的。黃興是出了名的實干家。1904年2月15日,華興會在長沙正式成立,宋教仁、劉揆一、陳天華、章士釗等人均為骨干,黃興擔任會長。華興會存在時間并不長,但影響卻十分深遠,它是中國內(nèi)地建立的第一個地域性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是革命之先聲,此后其他革命團體如雨后春筍紛紛成立。
1904年黃興組織、策劃的長沙起義失敗后,1907年至1908年又與孫中山先生一起組織、策劃了欽州、廉州、上思、防城、河口、廣州等起義,特別是1911年4月27日的第二次廣州起義即黃花崗起義,黃興親率120人攻打兩廣總督府,右手被子彈擊斷兩根手指,時人稱之為“八指將軍”。黃興曾自嘲自己為“常敗將軍”,他領(lǐng)導的這些起義均告失敗,但就是這一次次的起義動搖了清王朝276年的根基,烈士們的生命如同一根根火柴,劃亮了黑夜。正是這些起義和犧牲讓后來的武昌起義水到渠成而天下跟從。
黃興的“無我”更是讓人感佩。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聯(lián)合華興會、興中會、光復會,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其時黃興領(lǐng)導的華興會人數(shù)最多,但黃興主動提出,推舉中山先生為總理;1908年,清廷想收買他,曾派黃興早年就讀于城南書院的業(yè)師王先謙居中說項,許以湖廣總督的要職,他謝絕了;后來,在武昌起義后他被眾人推舉為戰(zhàn)時大元帥,他推辭了;后來,被眾人推戴為總統(tǒng)候選人,他放棄了。他始終踐行著自己“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的信條,體現(xiàn)出一種高尚的人格魅力。
而黃興作為戰(zhàn)略家的一面卻鮮為人知。在同盟會成立之初,黃興即提出一省發(fā)難、各省紛起響應(yīng)的革命策略,動員在東京的各省同志各回家鄉(xiāng),各自組織力量創(chuàng)建同盟會分會,積極策動新軍;辛亥革命前,孫中山一直認為,在珠江流域開展革命活動是為上策,黃興則主張應(yīng)把重點放在長江中下游,特別力主主攻武昌或南京,即可輻射全國。從辛亥革命的整個進程來看,驚人地應(yīng)驗了黃興的觀點,甚至就是按照他的預見來發(fā)展的。黃興逝世后,章太炎曾撰寫了一副堪稱千古絕唱的對聯(lián):“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真是對黃興一生最公允的評價。
1912年10月25日,黃興乘“楚同號”兵艦返湘,10月31日抵達長沙,受到了萬人空巷的歡迎,人們唱著新制的歌曲:“秋涼時節(jié)黃花黃,偉大英雄歸故鄉(xiāng)。一手締造共和國,重整中華一定強?!?/p>
黃興抵湘后,先在長沙召集各界名流,共商建設(shè)新長沙大計,計劃以岳麓山為市區(qū)中心點,架設(shè)湘江大橋,修筑十條縱橫大馬路,連通南岳至洞庭湖五百里長的風景走廊。之后,黃興即投身于實業(yè)建設(shè)中,在天心閣附近修建湖南貧兒院。12月2日,黃興發(fā)起組建中華汽車輪船有限公司、洞庭湖制革股份有限公司,希望以此帶動湖南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直到12月中旬才回到自已的故園涼塘小住了幾天。他在涼塘寫下了“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風歌罷不如歸。驚人事業(yè)隨流水,愛我園林想落暉?!钡脑娋?。我想,住在涼塘的這幾天,也許是他投身革命后最平靜、舒心的日子吧。
1912年12月16日,黃興離開故鄉(xiāng)涼塘,再也沒有回來,桂花樹和門前的水塘,還有那條靜謐的護莊河成了他眼中故鄉(xiāng)最后的風景。
1916年10月31日凌晨,黃興因胃出血病逝于上海。他的去世促成了中華民國出臺《國葬法》。1917年4月15日,黃興國葬于岳麓山,生前從不爭名爭權(quán)的黃興被葬在了岳麓山最高最寬大的小月亮坪上,被后人永遠仰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