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飛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質(zhì)量安全環(huán)保處,陜西西安 710016)
我國油田開采工藝技術起步較晚,工業(yè)發(fā)展較發(fā)達國家來說也相對平緩,一些地區(qū)油田采出水含有氯化鈣、氯化鎂等物質(zhì),且污水的礦化度也一般較高。一些油田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不高,一些工藝流程、化學試劑及技術設備的選擇優(yōu)化,對于油田采出水治理有明顯的積極意義。結合水質(zhì)特征,進行污水處理,最大程度達成污水回用與污水資源化,是油田采出水治理的目標。
我國油田采出水按照其處理工藝分為:重力混凝沉降除油、壓力除油、氣浮除油、過濾出油等。采出水處理技術,作為初級的處理技術,在實際中,仍存在諸多不足,需要提升與解決。一般的集輸油站其污水往往具有以下特點:即水中懸浮物顆粒和固體多,變幅大;含油量大,可大于200mg/L,硫化物超標明顯,變幅大;污水礦化度和含氯量超標;硫酸根與碳酸根含量高于標準值,采出水中還含有超出標準值的溶解氧,甚至還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腐生菌,間接造成污水具有一定的腐蝕和結垢趨勢,此外,水中鈣鎂離子含量偏高,因此,采出水的硬度也處于較高水準。
2.1.1 重力分離
重力分離是利用油水混合物中油與水的不溶性,對油與水進行分離的技術之一。在靜止或流動狀態(tài)下,漂浮于污水水面的油珠可以與水脫離,達成除油的目的。該技術將重力與聚結分離結合為一體,能效大、能耗低,設備簡單,布置緊湊,是常見的除油措施之一。
2.1.2 離心分離
離心分離法,利用的是在高速旋轉情況下,油與水慣性的不同,形成的離心力場,可以在高速旋轉的容器內(nèi),對受到不同離心力作用的油、水以及顆粒物進行分離[1]。水受到的離心力大,因此,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在外側,而油恰恰相反,會因為重力小,受到的離心力小,而漂浮上升。
2.1.3 絮凝法
絮凝法是懸浮物在絮凝劑的作用下,主動結合,成絮狀物下沉的一種水處理技術。絮凝法在油田采出水中撇油中也可得到有效應用。通過絮凝劑作用,能使油滴增大,提升后續(xù)采出水中油的去除效率[2]。通過添加絮凝劑,水中SRB 的去除也可達到50%,油廢水可逐步實現(xiàn)“有機化”轉變,更有利于“三采”采出水的控制與處理。
2.1.4 粗?;?/p>
粗?;?,利用的是油與水兩種不同的溶質(zhì),對于同一種材料親和力的差異,實現(xiàn)的油水分離技術。利用聚結材料處理分散油,可以有效實現(xiàn)破乳功能。此種方法所占體積小,且設計簡單,材料運輸難度低等,在實踐中應用良好。
2.1.5 過濾技術
過濾技術,利用的是砂礫等材料,對于污水中雜質(zhì)的濾過原理,實現(xiàn)水中油、懸浮物以及部分有機物的去除,由于其效果良好,且能夠?qū)崿F(xiàn)對水中有機物的去除,因此其一般屬于物理化學方法。該技術被應用在油田采出水的處理中,污水油去除率可達100%,COD 去除率90%~95%,另外懸浮物與SRB 數(shù)量也可達到一定處理效果。
2.2.1 化學破乳技術
乳化油是穩(wěn)定存在于采出油水中的一種溶質(zhì),不易通過常規(guī)的物理手段進行處理,因此,在進行處理前,首先要進行破乳。化學破乳,是在油田采出水中加入化學試劑,達成乳化油破乳的目的[3]。藥劑水解入水,形成帶有正電荷的膠團,與原本帶有負電荷的乳化油進行電性中和,再通過加入絮凝劑等手段,增大乳油顆粒的粒徑,進而讓油與水分離。
2.2.2 氣浮法
氣浮法是利用氣泡表面能夠吸附懸浮物的特性,進行乳化油處理的方法,對于乳化油處理較好。在乳化油含量較低的油田采出油中,可以采取散氣氣浮,而對于乳化油含量較高的油田采出油處理中,溶氣氣浮則更為常用,其稠密均勻,對油田采出水中的乳化油處理效果甚好。
2.2.3 電化學法
電化學法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溶解油處理手段,主要包含電凝聚和電火花。電凝聚是利用溶解性電極電解采油污水,陽極溶解產(chǎn)生金屬離子,進入水中,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物,能夠吸附凝聚乳化油與溶解油,最終實現(xiàn)油田采出水中溶解油與乳化油的沉淀去除,達到凈化污水的作用。電火花法是在除油設備中引入交流電,在電場作用下,油分被氧化分解,實現(xiàn)油料去除。
過濾法利用多孔介質(zhì)形成的濾層,過濾掉油田采出水中的懸浮物質(zhì),可以降低采出水的濁度。過濾法的優(yōu)勢在于,顆粒之間微小的碰撞、截留、篩分及表面黏附等特點均可以被利用,實現(xiàn)油分去除。
膜分離法是發(fā)展相對前沿的一種深度處理手段,是利用選擇性透過膜,對水中懸浮物質(zhì)進行截留的技術。膜技術常用的膜包括微濾膜、超濾膜與反滲透膜等,對于大分子物質(zhì)、懸浮物以及水中少量的有機化合物,膜技術均可實現(xiàn)去除。在油田采出水處理的最后工序中應用較多。但由于其造價高,需要預處理水樣,且維護成本高,因此,膜分離技術主要被應用于海水除鹽。
影響油田注水水質(zhì)的物質(zhì),不僅包含油脂、有機物、無機離子,還包含有大量微生物,其中占主導的包括,硫酸根還原菌、鐵細菌和腐生菌等。注入水中的微生物,對于設備有腐蝕作用,且經(jīng)過新陳代謝的菌落,留存于出水中,也會污染水質(zhì),因此對于微生物的去除同樣十分必要。
高級氧化技術,包含臭氧氧化、二氧化氯氧化等,臭氧與二氧化氯等化學物質(zhì)具有強氧化性,具有良好的滅菌能力。高級氧化技術的應用,對于有機物含量的降低,同樣值得關注,切斷微生物(主要是細菌)的養(yǎng)分來源,也是間接抑菌的重要方式。
電解鹽殺菌的作用主體是細菌結構中的蛋白質(zhì),次氯酸鈉電解飽和鹽水,產(chǎn)生的次氯酸鈉溶液,可以使細菌結構中的蛋白質(zhì)變性,使其滅活,進而失去生存能力。該方法一般主要應用在低礦化度的污水中,在礦化度過高的水體中,應該對采出水進行預處理,或者采取其他的殺菌方式。
油田采出水中,所包含的陰陽離子種類復雜,組分多樣,一般的油田采出水中,會包含鈣鎂離子、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等多種離子,每種離子對采出水產(chǎn)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此,針對不同的離子,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以二價鐵離子去除為例,電化學預氧化技術在實踐中應用較多,主要利用的是氧化劑的氧化作用,將二價鐵轉化為三價鐵,之后加堿性物質(zhì),沉淀過濾,就可以實現(xiàn)二價鐵的去除。金屬離子,則主要利用與EDTA 的絡合反應進行去除,而鈣鎂離子則以沉淀反應去除,以降低水體的硬度。
如今,油田開發(fā)技術逐漸進步,對油田開發(fā)的程度也逐步加深,促使油田產(chǎn)量增加的同時,采出水組分不斷變化,日趨復雜。對采出水處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污水處理技術手段也在不斷探索與更新,以尋求更適宜采出水治理的處理機制與方法。本文針對采出水中的油、離子、有機物以及懸浮物等進行了展開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處理措施。